陶傑的散文集似乎都沒有序文的。
商務印書館的字典裡是這樣闡釋序文:“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宗旨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內容。”我相信如果陶傑開口的話一定會有許多人欣然作序,但他自信,深知一本好書,不需依靠什麼社會名人頂著光環落力推薦,那是Hardsell,要是序者是有料之人還好,萬一不小心,畫龍點睛變成畫蛇添足,豈不破壞?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好書的價值,又怎會拘於區區千字之序?
“當上帝創造了一個火般的天才,一定造就另一個屬水的,讓他們同代競爭,互相嫉妒。上天讓兩人同處世上,惺惺相惜,他們的才華陰陽互補,一個像太陽,一個像月亮,讓當世觀眾目不暇給……這個世界有藍天白雲的欣喜,也有新月星辰的悲涼。活在世紀末這個時代,公認人才凋零,但放眼世界,有幾個像杜鳴高這樣的人物同行,還是很踏實的,因為人生苦短,長陪左右,有天國黃金的凱歌聲。”(《天國凱歌幾回聞》)
喜歡他的讀者,大抵都喜歡那份圓熟的文字技巧和意味深長的幽默,更重要的,是看其文字而有所啟發,一番風花雪雨﹑嬉笑怒罵的筆調卻暗藏哲理。陶傑善於觀察﹑深諳人與人﹑乃至人與社會間微妙的關係,加上其深厚的文學造詣和寫作技巧,可謂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全書共分為五章,包括“革命的學問”﹑“未完的一課”﹑“雙城的故事”﹑“星空的秘密”和“時代的晚照”,無論是當今社會熱點或是娛樂八卦,凡此種種都可供他細心描繪,新聞舊聞軼聞都可成為他文章的素材﹑筆下的主角。“減少陳腔濫調及滲透性高”就是他文章的基調,不需過多華麗的詞藻,也不要一堆艱澀難懂的詞彙,簡潔有力﹑言之有物;對世俗﹑社會的洞見,精闢獨到的見解,正因為看得通看得透,他才會毫不留情地針砭時弊,筆鋒辛辣尖酸,一針見血,寫出的文章偶爾也會透露出對這個變調的社會的睥睨和不屑。
也許有人不欣賞這種文風﹑這股辛辣。確實,扶桑的Wasabi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嘛!一捧卷便嗆得人心頭一震,自然會引起不悅,因此有人說他出言不遜,傲慢無禮,是個玩弄文字的痞子,但辛辣過後又如一股清泉,迫使你反思﹑重新審視自己﹑審視這個社會。
他曾說“讀一本好散文,往往令人掩卷嘆息。起來沖一壺茶,再讀下去,心靈與作家交融,化在窗台的陽光和清茶的氤氳之中。”《天國的凱歌》就是這樣的一本散文集,妙論連篇更是看得人心有戚戚焉而產生共鳴。當然,有人讚就一定有人彈,其文風及書中某些觀點便常成為輿論的焦點。但不要緊,閱讀是一種品味,何必急於去找所謂的病句或猛烈抨擊那些有爭議的論點,靜下心,讀一讀,想一想,嘗試站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細味嚼咀之處,或許能拾得一些收獲。
兼聽則明,一味盲目地跟從異見者起舞,縱使再有理有據,不過是主觀的片面之詞。當然每個人都有其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甲之肉糜,乙之砒霜。套用他的一句話:喜歡看甚麼書,猶如欣賞甚麼樣的女人,我的選擇,未必適合你。
(澳日2009.8.1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