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土豆(台語)是阿姨送給我家的.(大陸那邊稱馬鈴薯為土豆)
她家的土豆,也是人家送的,太多吃不完,就分送給親朋好友~
是生的還帶點田土,沒有煮熟,不能吃,而且是黑金剛花生~
這種黑金剛花生,是台灣近年來的新品種,過年時的,年貨大街有賣.
阿爸說要曬乾,土會去掉,也比較好保存~
所以元旦的好天氣,就曬落花生~
我有帶一些回台北,因為我喜歡吃花生,也想吃花生湯~(真是愛吃鬼!)
把落花生殼剝了,沒有全部都是紫色的,是花的,真的"有夠花的土豆".呵呵(應該可以去冒充花豆!),自己動手,剝殼還蠻費工的>"<
還有以前媽媽說的故事,落花生為什麼果子長土裡?
因為相傳眀朝朱元璋,小時候是臭頭(台語),在郊外睡午覺時,被花生的硬殼給弄痛了~
所以皇帝開金口,不准長在莖上,從此花生的果就長土裡~(請勿信以為真喔~)
說真的~當皇帝最好,說甚麼就是什麼!哈哈哈~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B1%E7%94%9F
落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英名:Peanut)是雙子葉植物綱豆科的一種植物。又稱花生、落生、地豆、豆仁、落地松、長生果、果子。客家話以及粵西地區稱為番豆。閩南語(台語)稱為塗豆(常俗寫成「土豆」,此外中國大陸也有「土豆」一詞,不過指的是馬鈴薯),中國早年以及日本稱其長生果,俗稱唐人豆或南京豆,歐洲一些國家稱它為中國堅果[1]。花生的種子也稱為花生。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屬的1種,俗稱花生和黃花生。該屬約20餘種。一般認為,花生原產秘魯和巴西,在秘魯沿海地帶史前廢墟中發現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倫布遠航時期,航海家將花生莢果帶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記載花生的西班牙文為「瑪尼」(Maní),之後逐漸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古時可能有與花生類似的植物,然而現今廣泛種植者,則為南美引進無疑。1958年的浙江吳興錢山洋原始社會遺址中,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測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2]。1961年,江西修水縣山背地區原始社會遺址中再次發掘出炭化花生種子。此外廣西、雲南、江西等地也曾報告過於花生形態極為相似的野生植物。
2007年經西安文保中心專家確認,距今2100年前的漢陽陵從葬坑出土的農作物裡,已經出現了花生。中國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形如香芋,蔓生」、「花開亦落地結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賈銘的《飲食須知》載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吃,滯氣難消」 ,「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萎」 。明朝人蘭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記載。
到明末清初,中國沿海地區花生種植較為普遍,多次從南美洲引種花生品種,最近一次為1887年,《慈黔縣誌》記載:「落花生,按縣境種最廣,近有一種自東洋至,粒較大,尤堅脆」,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貴之物,尋常人很難吃到。
歐洲曾從中國引種花生,因此歐洲部分地區仍稱之為「中國堅果」。剛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剛果植物志》中稱「花生是由中國傳入印度、錫蘭及馬來群島,爾後傳入非洲的。」
影音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Wr0F3UaYQMantovani - Elizabethan Serenade(伊麗莎白小夜曲)輕鬆悦耳的(Elizabethan Serenade 伊麗莎白小夜曲),是來自英國輕音樂大師(Mantovani 曼陀瓦尼1905-1980)所創立的管弦樂團。
※(Mantovani 曼陀瓦尼)之聲與德國(James Last 詹姆斯•拉斯特)、法國(Paul Mauriat 波爾•瑪麗亞),優美的弦樂之聲,各領風騷,並稱為世界頂級三大輕音樂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