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種花,好像一年四季都在開.
但是當春天來時,這花開的比其他的季節~都燦爛!
當粉紅或粉白的櫻花吸引了,台灣人的目光時,它也是很美麗~
一樹的粉紅花,不會輸給櫻花的喲~
現在正是欣賞這~美麗的行道樹的好時機,
而且我在拍花時,樹下有陣陣的香味怡人^^
在北捷淡水線,劍潭站旁有一小排,美麗的花正綻放~
如果到香港旅遊時,也可以順便看看~它在原生地的樣子
香港的旗子和硬幣上,有這花的圖案~
昨天摩托車放騎樓被開單,
(下雨嘛,波麗士大人就是不肯放過><!),
而早上拍完花的時候,相機的外套找不到(掉了),還差點遲到.
真得是破財600元,很鬱卒又悶的一天~
是自己不對,不該停騎樓,也三八,下雨又冷,還要拍花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8B%E7%B4%AB%E8%8D%8A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鋼線灣為一名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發現,並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n)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為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台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2004年,香港大學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國植物學會的植物學術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發表研究文章[3],從洋紫荊的外部、花朵及種子的形態,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與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作對比及分析,証實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而只是前述兩個品種雜交而成的混種。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種變種 ,nov. (nova)表示這個是新的名稱)[4]。
由於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的複製品。因此,洋紫荊的基因池受到侷限,這也是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
洋紫荊是常綠喬木,樹身可達10米高度,單葉互生,由頂端深裂成心形,約8至15厘米長,約等寬,大而薄,葉脈明顯,全綠,相信是由兩片小葉合併而成。由於葉面像心形,因此有些人會稱之為聰明葉,並用以製作書簽。
洋紫荊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管狀,單側開裂成佛燄苞狀。花瓣5片,較寬,紫紅色,具有香氣,上花瓣(旗瓣)有深紫色的脈紋,其餘四片脈紋較淺,有雄蕊5枚,通常不結果,花期由每年的11月初至翌年3月。由於花朵貌似蘭花,因此也有香港蘭之稱。
PS.或許,我拍的這一種是羊蹄甲~
艷紫荊不結果,我會再追蹤,看它~有沒有結果子?
影音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v7PJbS6-w海頓101號交響曲-時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