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5 10:56:11| 人氣59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安靜的缺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安靜的缺乏
文/希

空無一人的某格車廂裡,只坐著了我。可能是列車快將駛回終站的原因吧。車廂裡空洞洞的,只剩下從開始到現在由資訊顯示屏發出來的新聞報導與廣告聲。

我嘗試憶起剛才頗為熱鬧的景象,當然,資訊顯示屏依舊老樣子。而人們則在有限的車廂範圍內進行著若干活動:有的用手機閒聊,有的在聽MP3/ iPod,有的在聚精會神收看新聞,有的用Palm上網。

聲音總比影像較具吸引力與高速度傳遞訊息給人們,原理就好像雷電一樣,人們只會因為聽到雷鳴的「轟隆」一聲而難以入睡;相反,天空刷了一道白光又有何稀奇呢?但,仔細想想,當人們這麼縱容影音的流動性,視這一切為資訊爆炸時代必備的時刻增值器,他們有否想過其或許正在遭受著「聲音污染」(noise polloution),以致其缺乏個人檢討與思考的空間呢?

說回我最討厭的資訊顯示屏。對於常以單一模式報導的新聞、五花八門的宣傳手段,我皆見怪不怪了。只是,那新來的保露絲胸圍廣告,我則稍有微言。到底賣胸圍與此廣告的主題曲(光良的(童話))有何關連?明明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女人的是男人,現在卻變成胸圍保護女人,也未免太過擬人化吧?另外,新聞報導者把焦點放大於自己身邊的事上,卻另一方面縮窄港人之國際視野與敏感度,這是傳媒的正確責任與專業操守嗎?若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香港將有負其「亞洲國際都市」之名,淪為一個第二、三線的都市而已。可惜,人們枉枉只作接受訊息的角色,完全逃不離聲音污染的支配,成為為慣有思想的一罐罐沒分別特徵的沙甸魚罐頭。

至於聽MP3,人們可會仔細去思考相關問題嗎?

或許,有人會說:「別人聽MP3/ iPod關我啥事,我不是那麼八卦的人。」或許,有人真的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我不過是提醒人們要多安靜思考,不要只一昧地接受訊息,不加分析。思考確實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透過思考得出來的結果是有許多面的,例如:1.承繼古人的看法,再開創新的觀點加入下去;2.獨創一些新的觀點與人討論;3.保持現存的觀點但為觀點提供一正一負的解釋,使自己的立場態度變得更為客觀,將來面對突發事件時亦不會草率回應。

聽MP3/ iPod這回事,人們探討的範圍大多限於使用者的眼光有多好,有合潮流。但是,他們又有沒有試過呆一下子,思考著較為深一層的問題呢?眾所周知,MP3/ iPod的歌曲加入部驟只需電腦儲有某歌曲,然後使用者把它複製至其可卸除式的裝置裡,那歌曲便可從MP3機/ iPod聽到了。但使用者們到底是透過非法還是合法下載去得到那些歌曲呢?如果是非法下載得來的歌曲,無論使用者多麼重申這是其自由,那些人始終都是版權侵犯者,其MP3機/ iPod均可被視為偷竊別人心血的工具,可被警察充公。

手機也是對安靜來講的一大敵人。有人會認為一機在手始終比沒手機方便許多、更易與人聯絡、打發時間,而我則較為鍾情於尋找電話亭。「眾裡尋電話亭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亭卻在身邊不遠處。」置身於電話亭在我心裡是件很浪漫的事,像朋友所講,帶著都市的味道;而更甚的,受到《挪威的森林》之影響,我一次又一次願意化身為書中男主角渡邊君,希望肯定自己心中的錐點 — 某個人(電話的另一邊廂),因為這份肯定對於脆弱的我,對於這無常的世界有著三重關連意義。要知道,人是難以生存於沒有信念之中。

手機有與無之間,並沒有一條鴻溝存在。受歡迎、健談、好人等等的度數皆不能依靠有沒有手機測出。再者,我實在很討厭逛街時被手機鈴聲打擾,因為那會剝奪我最後的私人空間。我只是純粹的很喜歡參與朋友聚會(gatherings/ farewell),親身見面總比電話裡頭交談較為暢快與熱情。

列車依軌道持續行駛著,經過隧道時,我瞟了一眼路線圖,反正已經熟爛了罷。一想起人們一週七天總會千里迢迢從新界去到那遙遠的旺角、尖沙咀、中環與銅鑼灣,總會有一種不是理所當然的感受。根據地理學所講,尖沙咀、中環皆為香港的中央貿易中心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簡稱`CBD’),而旺角與銅鑼灣則為地區性中心 (regional centre)。對比起這四個地方,以外的範圍之發展較為朝市中心方向,商場與土地利用之規模較小。而CBD則有許多專業服務行業在營運、名店林立,地區性中心則有許多大型商場,交通方便,所以大多人們便像瘋狂的粉絲們,每週又好此不倦地進發「朝聖」,呼吸與眾不同的廢氣。

人們對此又知道多少呢?我不能說他們麻木,只能說他們太乏味。如果出走到CBD或地區性中心是那麼必然性的話,請告訴我由此可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以為跟著人同遊銅鑼灣就是認定自己穿衣很有品味嗎?其實他們不過是經火車/地鐵的連續運送下的豬,運往工場(CBD)接受表面的價值教育,在一片歌舞昇平、夜夜笙歌的工場內可有藏有殺機,被挑戰、出賣,一切都有著一切的可能,嚴重到帶來像電影《大逃殺》的橋段。

終於回到家。

許多廣東人(包括我在內)都很喜歡稱「家」為「屋企」。但我深知道屋企異於屋。我所居住的僅僅只可稱為單位(flat),不是屋(house)。每座樓宇總有幾十層,每層約有八至十二個單位。我不過是一名租客,利用牆壁來隔開自己與鄰居,利用門去保護自身財物與安全。

正是因為自己的房子不是屋,而是與人為鄰的單位,在自己不多願意的情況下,人們仍要去共享別人給予的「驚喜」,如:裝潢聲、電視聲、夫妻爭吵聲。

有時候,我實在很想干涉於別人的家事上,只不過我亦抽身不暇,討人厭的父總給我帶來許多的麻煩與氣憤。面對著外面諸多的聲音污染,如果回到家也要默默啞忍著喋喋不休,無止境的囉嗦與批評,那麼,家已沒有可留戀的地方。身處於這個像極街市的家,那倒不如隨便一方搬走吧。中國人傳統著重的忍耐該是有限度的。「沉默是金」也不應是什麼「金科玉律」。容忍他或者只能帶出反效果。

我跟許多人一樣,默默面對著缺乏安靜下的兩難處境:要不尋找空間思考兼反省自身,要不被所謂的潮流始祖牽著鼻子走。

選擇前者有許多好處,但其中難免佈有荊棘。思想最終,觀點會出現。人們要懂得把觀點仔細篩選,慢慢綜合得出符合自己所想的理論。這部驟是很重要的。

曾有朋友說我倘有觀點時,便得立刻把握時間試試寫成文章,否則就會拖慢一個落實、觀點成形化的進度,進而讓讀者無了期地等待,荒廢作者與讀者的精神與時間。

可能深受著村上的影響 — 「一切都可以順利解釋得通的理由與理論之中,一定會有什麼陷阱。那是我的經驗法則。就像有人說過的那樣,如果能用一本書說得清楚的事,最好不要說明比較好。我想說的話就是,還是不要太快跳到結論比較好」 —我寧願累積自己的觀點,等待一個無法猜測的契機,讓我有信心地暢所欲言(寫)。再者,正如村上所說:「寫文章是很困難的,不過,文章自己要求被寫出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集中力。為了把自己投入那個世界(寫作世界)的集中力,而且要讓那集中力盡可能延長持續。這樣,在某個時點就能夠突破克服那難關。還有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擁有完成它的力量。」

在我眼裡,每篇文章皆是代表著其作者,充份地表現作者的所感所想。此篇亦不例外。由於此篇文章是代表了我以及與各讀者唯一溝通的橋樑,因此在這裡感謝看到此處一直都很安靜專心閱讀的讀者,謝謝你們對我的欣賞、對寫作抱有追求完美的態度。



15 Oct,06


piece adapted from
http://www.lomographyasia.com/gallery/

台長:
人氣(59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里中靜流
你說你可能深受著村上的影響,
那麼,
我可能是深受魯迅的影響了。

繼續努力吧。
2006-10-15 20:33:22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