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動物園是「圓山動物園」。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到動物園,那天應該不是假日,因為園內幾乎沒有遊客。記不得為什麼去,也記不得是否和別人同去的。那天冷清的園區令人難忘。四處是灰灰的石頭和天空,找不到特別想看的目標,除了一隻白色的山羊。我從遠遠的地方發現牠站在一根橫斜的樹幹上,像是剛剛才在陳列館裡看見的標本被人放到樹上去的。我走近去看牠,牠的眼睛眨動了一下。
──袁哲生,《靜止在樹上的羊》,1996
動物園裡總有許許多多的驚呼,像是:「啊啊,是老虎啊。」或者:「喔喔,你看那隻猩猩戴著帽子哩。」似乎很少會在動物園裡聽見這類的哀嚎:「啊啊,我的身材好像那隻馬來貘啊。」或者:「喔喔,如果年輕的時候聽信朋友的話,好好給他吃下那個什麼什麼鞭就好啦。」
總之,動物園裡多的是歡樂。因為我們能夠目睹「活生生的」動物,能夠聞到青草混合著排洩物的微妙酸味,或者永遠無法安份盪來盪去的猴群(其中的一隻應該稱之為猩猩或狒狒吧,總之,牠伸出手來,像個老婦似地向人們乞討食物)──我們清楚知道,那是一個「生氣蓬勃」的小型世界,我們可以任意注視著「牠們」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在菲利普.狄克(我最近迷上了他)的《銀翼殺手》中,描寫了一個大毀滅之後的地球,除了人之外,所有動物皆能以價格標示的絕種危機,其中最為珍貴的是「根本就沒有存活下來的貓頭鷹」,而男主角最為渴望的,恰是一頭「活生生的」山羊,而不是一頭「電子羊」。
那當然是一連串「真」或「假」的懸念與辯證,到最後,你根本不知道該不該相信自己是不是一名「複製人」(或「生化人」),卻誤認自己是一名人類。於是,必須使用一套「孚極特靈性交感測驗」來進行測試,包括「你在雜誌上看到一整頁篇幅的彩色裸體女性海報會怎樣」、「你正在看電視上的一部老式電影,那是終末大戰之前的影片,劇情演到一場宴會正在進行。至於主菜呢,是一隻煮熟的全狗,肚裡填滿了米飯」……一旦反應無法符合標準,銀翼殺手便能持槍將你「報廢」。
最後的結局是,男主角終於以高額獵殺獎金買了一隻「真正的」山羊(儘管隨即被生化人推到屋頂下而死掉),好用來慰藉自己心慌慌的情緒。
這是動物的歡樂作用。
然而動物園也可能變成一座鬼迷宮,或者準確地說,象徵「棄」的可能性。
像是當天我們所目睹的一對男女:男的繫著窄板領帶,女的穿著迷女裙,一看即是台北都會時尚的俊男美女。然而那個女的不知正哭訴些什麼,臉上的妝全哭花了,而男人則是一臉漠然地望向手中的汽球,以及手中的孩子(他們究竟是什麼關係)。後來,那孩子跑去買冰淇淋,男人這才靠近女人,試圖摟她的肩,然而女人彆扭了,頂開男人的手背過身去,只聽見斷斷續續的聲音說:
「你可以告訴我啊……不該讓我等那麼久啊……」
這一刻,我只記得他們坐在一棵高瘦的樹下,樹的枝枝節節像張開的手,很具孤獨的意味。
那時候,我另外想起了白石一文《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男主角的母親在動物園裡「惡意」遺棄了二歲的他,直到六天之後,憑著鬼打牆的模糊記憶,直人小弟才回到家中,並且聽見自己對母親說:「對不起」。
「在我懂事之後,我開始這樣想:自己為什麼忘不掉這件事情呢?如果自己可以忘了,不就可以變得更為幸福了嗎?但是我還死命地記住,憎恨母親,不願意敞開胸懷,問題一定是出在我這種令人厭惡的個性上。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就知道自己搞錯了,人類對於自己一生本質上的問題,無論如何皆無法逃避,不管是被親人遺棄,還是自己隨時會死,就算再怎麼裝瘋賣傻地過活,也絕對忘不了。」
這本小說的名字真是好得要命,前半段幾乎讓人覺得這個叫作「直人」的傢伙白目到不行,非得等到書頁將盡之際,作者這才像捲軸藏刀那樣,露出閃亮亮的尖刀,對準主角在此之前的全部心緒狠狠刺下。
所以說,動物園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是一個封閉但對應於真實世界的「微縮想像」?或者戀人昔日最好的時光?或者「說起我小學的畢業之旅啊」那樣永遠沒完沒了的回憶?
似乎一寫到動物園,總會在那些嘩啦嘩啦的歡笑裡,觸及到包含在那底下說不上來的,空空的聲音。尤其三十歲之後去逛動物園,好像意味著那是一個「該有假日家庭的歡樂的一天」,在滿地小朋友亂跑亂跳的情況下,總有種不合時宜的格格不入感。
於是我懷念起從前在南部的時候,父親每個週日皆帶我們一家至高雄遊玩,有時是柴山上的忠烈祠,有時則是西子灣,還有當時尚未燒掉的大統百貨。不過印象所及,就是沒有動物園的輪廓。但是有一天,父親指著一張照片說:
看看你,那時候笑得多麼可愛。
照片上,我的懷裡抱著一隻小老虎,滿臉恐懼的樣子。
我問父親,這不是六福村嗎?
父親說,是啊,不就是那一次猴子全跳到我們擋風玻璃上來,然後哇哇哇地在我們車頂上尿尿,你都忘記啦?就像那天晚上睡在小木屋,半夜你起床尿尿時,還尿在我的頭上啊,你都不記得啦?
我看著另一張父親搭著我肩膀的照片,又看看這時候的父親,想說父親真的老了好多好多了。那彷彿是動物園裡那些正在逐漸老去的獸類,牠們的行動變得又緩又笨拙,然而說也奇怪,牠們的眼神總像小孩那樣,如斯清澈。
好像要把一切的事情都看透那樣。
──「爸爸,為什麼其他人的爸爸都去上班,你卻跟我在動物園裡晃?」──駱以軍,《遠方》,200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