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01 01:00:00| 人氣3,330|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減法藝術-閱讀《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 文/斷章

推薦 7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jpg




減法藝術-閱讀《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 文/斷章

 

本書以簡單輕鬆的觀點,敘述作者:艾倫.蘭格,對藝術創作自身經驗的一些想法與觀念,並認為專注力所蘊含的力量,是創意發想的來源,透過六個減法的思考,回到最有創意的狀態,藝術之創作自然源源不絕。

 

移開阻擋創意的絆腳石

 

作者提出幾點看法:“你缺乏的不是創意,是專注”,認為創作能改變生活,只要我們學會專注,便能選擇以任何方式投入創作。我們受限於既有世界觀看的框架,以致於無法專注,凡事先去評估而忘卻自己是否全心投入,要專注,就必須拋棄看世界的既定方式。“不知道規則,其實更好”正因如此才有更豐富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框架。“為藝術而藝術,為生活而藝術”全心投入拋開舊有的習慣與遲疑,任何屬於自己的創作皆能為生活帶來喜悅與影響,學學用自己的方法,隨心所欲的創作。“心不在焉,就會對世界缺乏知覺”,所謂心不在焉即是不斷重複,如:腦筋在想別的事,卻不知覺開車已到上班地點;另一種是情況是對訊息的接收毫不懷疑全盤接受。“語言對行為的限制”權威的語言常常限制我們只能有單一的想法,相對的亦限制了對創意的回應能力。“專注才能察覺改變”要避免心不在焉並學習專注,最重要是要了解兩者之間心態的差別,專注會讓人全面性的留意各種狀況,若是心不在焉則會受到原有習性的驅使,領悟力會變遲頓,進而忽略細微的變化,但只要能察覺這些細微的變化就會有不同的作為。規則、慣例與思考模式,是創意生活的絆腳石,而專注是留意新事物的過程,看到被視為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處,以及被視為相似事物之間的差異。“全力投入,一切都能提升為藝術”,將不確定視為一種樂趣,雖然一開始不知是否可行,如果不去做去試就永遠不知是否可行,亦不可能實現。“創意與專注是天生一對”,當你專注投入時,即是自己寫腳,本隨時都能選擇改變,專注創作是回歸真我的狀態;投入新活動,集中精神活在當下,屬於創作的喜悅自然由心而發。

 

專注所蘊含的力量

 

“該傾聽的不是畫家的語言,而是自然的語言。對事物本身、對事實的感覺,比對畫的感覺更重要”──梵谷

“畫家無需知道太多,最好是憑直覺作畫,就像呼吸或走路一樣自然”──德國畫家、表現主義先驅 諾爾德(Emil Nolde

專注能超越刻板印象

專注的人,會被視為真誠的獨立個體“

“專注的演出最吸引人”

“真誠比完美更動人”

作者以馬內為例說明,“馬內一生的畫似乎都充滿矛盾、缺乏遠近透視。雖然如今被視為大師,但他在世時卻始終充滿爭議,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使用獨特的想像力。無論他畫乞丐、妓女或中產階級,都是真誠面對自己,他希望創作的「不是偉大的藝術,而是真誠的藝術」。我稱之為專注的藝術

 

減法一:踢開評價的施壓

 

“沒有絕對的好壞”

“評價的真正目的,是讓自己快樂”

“誰來決定你有沒有天分”

“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

“不正確的評價標籤”

“質疑負面評價的合理性”

“跳脫簡單的對錯框架”

“不只有一種可能”

“區別不是評價”

“讚美的隱含危險”

“畫得不好又如何”“要用什麼標準才能覺得自己有價值?沒有標準。我就是我,所以我有價值”

“正確答案有待商榷”

“從評價中解脫”

“不停手的樂趣”

“畫永遠不會完成,它只是在有趣的地方停止罷了”-蘇格蘭畫家 嘉德納

“正面思考比不上專注的力量”

“我就像藝術家一樣自由的利用想像力。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有限,想像力卻環抱全世界。”──愛因斯坦

“專注能讓我們與自己和平相處”

 

減法二:去除對錯誤的恐懼

 

“欣然接受錯誤”“錯誤是脫離預設的軌道的警訊,卻能提供我們本可能不會發現的選擇。”

“不完美的趣味”

“如果我們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就到不了任何新的地方”(因為你已經為自己設限)

“任何規則都有例外”

“寫作最終是給自己的一連串許可,以特定的方式表達自我。創造。跳躍。飛翔。墜落。──作家 桑塔格(Susan Sontag

不確定,創造了發現意義的自由“

“你以為的錯誤,也許只是觀點不同”

“「可預測」,是一種錯覺”

“所有行動都不只有一種意義”

 

減法三:不迷信絕對的規則

 

“框框是誰放的?”

“受規則引導,不受規則控制”

“藝術家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珍愛意識。”──美國詩人、編輯 伊士曼

“違規的必要”

“沒有所謂的一體適用”

“標準只是分配資源的方式”

“但,這是藝術嗎?”

 

減法四:拋開社會比較

 

“因為我的畫和其他人都不同,讓我困擾了一輩子”

“專注區別,可以減少偏見”

“行為多半取決於情境”

“同質性愈高,愈易產生比較心理”

“每個人的觀點中郣有一片透視鏡,透過這塊鏡片也許能更了解自己。”──本書作者 蘭格

“專注的過程”

“經驗相同解讀不同”

“換個立場,就能擁有別人的感覺”

“只要交經驗,不要尋求認同”

“每個畫家畫的都是他自己”──帕洛克

“專注創作時,呈現的就是真實的自己”

“乾脆就做自己吧”

“探索自我的風險”

 

減法五:打破天賦的迷思

 

“平庸者和天才的差異”

“對於天分的錯誤認知”

“是天賦還是技巧?”

“我們歸究於天賦的因素,多半都來自一連串可以學習的技巧。”

“成為天才的步驟”

“天分無法學習,卻能被喚醒。”──美國小說家 史德格奈

“為行為加強理由”

“未被控制,不等於無法控制”“

“專注於解決問題的過程”

“你憑什麼以為自己沒有天賦”

“假如真實,就一定獨特”

 

減法六:擺脫「知」的盲點

 

“留意差異,才能創造豐富的感覺”

“藝術不是使其可見,而是創造可見。”──畫家  克利

“在整體與細節間來回移動”

“尋找一件事,就可能輕易錯過另一件事”

“看與看到是兩回事”

“藝術不是你看到的東西,而是你讓他人看到的東西”──畫家 竇加

“知道越多越盲目”

“只看到自己期望看到的”

“換個角度就會有一幅新畫”

“每個人事物都有許多面向”

 

回到最有創意的狀態

 

看得愈專注,就會愈喜歡,作者相當強調專注對創作的影響力,當專注投入創作時,你自然能發現與感受到樂趣,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彼此,創意在此發酵。

 

開始專注的選擇

 

若要專注地前進,也許不該事先就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因為若知道問題的答案,你就只會有一個答案,而失去在追求答案過程中的其他樂趣。專注做決定讓選擇的可能性無止境,無止境的選擇亦會產生非預期性的創意,為生活創造藝術存在的價值。

 

讀完這本書,想到曾經上過一位老師創意發想的課程,一開始就問大家,“筆不能做什麼?”,不知各位的答案是如何?

 

斷章2011/3/22

 

 

 

台長: 四海先生

(悄悄話)
2011-04-01 13:18:09
映彤
此書所說的專注,個人可以意會;作者所指的應是一種
眼睛會發亮的凝神,心無旁鶩的全心投入的狀態!

那種浸沉其中,樂此不疲的精神,如【蘭亭集序】所說: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不知老之將至」;我想就是作者,費了不少筆墨形容的”專注”吧!

事實上,創作本身就是全心全力的投注,著迷時,往往廢寢忘食,衣帶漸寬終不悔的!

我以為這是創作上,我所認知的"專注"^^

映彤
2011-04-07 21:40:00
斷章
專注是全心投入的狀態,日常生活所想,就連作夢,夢見的還是相關的影像,對於其他於外的事物,沒有太多心思,整天所想即是專注之物...那樣的感覺老實說蠻迷人的..
2011-04-10 15:53:02
瀟雨
「志於道,游於藝」可以說就是作者所訴說的專注。
某些藝術家往往具備這種特質 , 它們的專注似乎毫無刻意 , 他們的心志和認知就是如此,認為人生也似乎應該這樣,他們將專注的能量轉化成一種人生態度,表現在他們的創作之中
2011-04-11 22:36:12
版主回應
專注,或許就是一種認真的態度,自而而然,就會展現出吸引眾人的目光~^^

斷章
2011-04-17 20:23:11
瀟雨
本書談的減法創意法似乎趨近於禪的解釋 .

如果將禪拆成「示單」,再將「示單」解釋成過程簡化後的美,那麼人的創意就是在專注的過程中激發而來,仔細看來漢字蘊含著如此高的智慧且充滿著創意,令人讚嘆
2011-04-11 23:23:59
版主回應
最近又借了一本書”達文西墨水瓶”亦是關於創意之書,看完亦覺得來自專注..

書上提到一句話

”忠實是很純淨的--可以清楚覺知事物本來的樣貌.而覺知就是保持專注,這種專注在觀察事物時,可以投射出一道能量的光,道覺知的光,將引發轉變....--克里希那穆提”

與大家分享^^

斷章
2011-04-17 20:28: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