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1 20:29:25| 人氣3,806|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荒村-台灣人不屈的靈魂 文/李旭祥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荒村是深刻的愛情小說、是寫實的政治小說、也是非常催淚的歷史小說。雖然是三部曲之二,但是可以獨立閱讀。

李喬先生的寒夜三部曲,是以台灣歷史為素材的大河小說,述說台灣布衣先民的開拓土地的歷史及乖舛的命運,刻劃先民如何以及頑強意志對抗不公不義及統治者的壓迫。沿襲「大河小說」的傳統,這個系列有三部作品,分別為:寒夜、荒村、孤燈。客家電台製作推出的電視劇,引起大家重視重讀這台灣人偉大著作。客家台的電視劇中飾演劉阿漢的朱陸豪固然好的沒有話說,飾演燈妹的徐樂眉尤其令人刮目相看。我手頭的書是2001年版,印刷十分精美。不管是重新展讀小說,或看客家台電視劇,總令我感動到熱淚盈眶。我心裡也不禁納悶,建構仇日思想是幾十年來國民黨教育政策(明顯的)核心之一,李喬先生述說了這麼多日人治台時如何掠奪台灣人的歷史,這些在學校教育卻是完全的空白。這些歷史不是符合「他們」的教育宗旨嗎?不由得讓人質疑: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十幾位國民黨的教育部長,他們是不是都不讀書?為甚麼一定只能以蔣政權的角度看待歷史,述說那些不屬於台灣人的部分,而不是以本土觀點告訴我們的孩子這塊土地的歷史?

寒夜、荒村、孤燈這三部小說寫的是一系列的故事。《寒夜》寫的是土地的故事。家長彭阿強是個長工,因為原來頭家水田被大水奪為河床,遂攜帶一家七男五女十二口,加上隘勇劉阿漢等二人到蕃仔林開山拓土、安頓家小。中間過程至為艱辛,但是老實的彭家人卻無法保住自己用血汗墾拓的土地。李喬先生的導讀說到:「漢人冒生命開拓的土地,卻因「墾戶制度」,不斷被憑特權取得所有權者所奪,於是形成「現耕作人」、「佃戶」、「地主」三階級的不合理剝削制度。」「日人據台,以清理官有地,「無斷墾地」為名,大量豪奪民地…」彭家人辛苦開山整地,卻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官冊被人搶先登記,以致土地橫遭葉姓地主掠奪。蕃仔林的居民就在這些層層不義之網下艱辛的墾拓求生,繁衍子孫。

除了土地的抗爭外,蕃仔林人並經原住民「出草」的洗禮。終而一八九五年「東洋蕃」入侵,於南湖「馬拉邦」山上,演出原住民、漢移民合力抵抗外來入侵者的悲壯聖戰。
彭家四子與童養媳燈妹成婚前夕急症而亡,彭家為了勞力之需招劉阿漢為婿。劉阿漢早年失怙,生母改嫁,由祖母扶養長大,是一個心腸深沈而意志堅強的人。燈妹三為養女,不識生身父母,是一位孤苦人,但是「生活」鍛鍊下,終而成就為賢妻良母,蕃仔林一方生民的精神領袖,且為大地之母之象徵--貫穿寒夜三書而為女主人。


《荒村》寫的是台灣人民抵抗不義強權的故事。為了這本書李喬蒐集了最多史料。除了對於農民與土地的問題做更深的交代,並血淋淋的描繪日本人如何掠奪台灣人。糖社只是一例。日人在台設立製糖商社,利用殖民者的勢力壓榨蔗農。當時有一句話說:「天下第一憨,種甘蔗乎人磅。」 磅是台灣話,稱重量收繳的意思。日人規定蔗農不得越界繳蔗,只能繳給規定的糖社。但收購價卻由糖社單方決定。這樣的制度,不啻陷農民於農奴的地位。「土地拂下」又是另一個問題,許多台灣人辛苦開墾的土地,無緣無故改歸日本退休官員所擁有。拼死捍衛土地的農民往往被逮捕毆打,怕極了也妥協了。不滿於日人欺壓,許多活動分子舉辦演講,組織農民團結對抗。當時台灣人成立的「文化協會」是最具影響力的組織。面對擁有武力的日本警廳,志士們彷彿飛蛾撲火,只能以肉身寫下悲壯的抗暴歷史。


《荒村》故事一開始,劉阿漢一大早不顧老妻燈妹的質疑,和他的同志們趕著赴苗栗參加演講會。阿漢雖然讀書不多,在演講會上與那些有學問有見識的思想分子一樣受到崇敬。日本人的壓迫如影隨形,演講時而被迫中斷,而且演講者還要冒著被捕,施以酷刑的威脅。在演講會場,阿漢愕然看到兒子劉明鼎也在現場。這怎麼可以?!阿漢想到自己這輩子為了和四腳仔(日本人)鬥,讓他的妻子吃盡千辛萬苦,擔驚受怕操碎心,說甚麼也不能讓兒子再走上這條路。可是,不管老妻有多麼怨恨委屈,他又怎能管得住明鼎,叫明鼎不跟他走上同樣的路?明鼎在演講會上看見可愛的芳枝,兩人早已情意互牽,成為一對造反的革命俠侶。演講會在日警的『約束』之下以混亂結束,許多人遭逮捕。這個開頭,約略勾勒了整個故事梗概。

荒村裡的愛情故事可能是我看過最深刻的。阿漢原本是所謂隘勇,駐紮在與先住民交界處的隘寮。在一次喝醉的情況下透露曾參加乙未抗日的戰事,從此受到日本人的嚴密監視。然而阿漢的反骨是天生的,他屢屢參加對付日本人的活動,被逮捕,被監禁。當阿漢被關著時,燈妹不得不苦撐著家,含辛茹苦的維持家計,撫養子女,甚至於去做扛木材這些男人才做的粗工。她深愛卻也怨恨他的男人,她的男人不賭、不嫖,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拿回來,可是卻不能和別人一樣,好好的待在家裡,偏偏一定要去和日本人作對。她只能把不滿化為對子女的柔情,成為維繫家族最大的力量。燈妹的怨歎和堅強,對照著阿漢對燈妹永恆的歉疚及跟日本人對抗到底的執著。這兩人的面容,如此清晰,讓人不捨,也無限欽敬。明鼎和芳枝這對革命的愛侶則是台灣版的烽火赤燄萬里情。

在《荒村》中,抗日不是虛幻的民族主義問題,而是為了爭取農民的土地權,蔗農的合理收購價,佃農與頭家的租約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直接關係農民生計的問題,使得書中所描述的衝突更為深刻真實。李喬先生蒐羅資料非常廣泛,並忠於這些史料綿密編縷書中的事件,幾乎可以當作台灣史教材來讀。當時已經有蔣渭水及林獻堂等人成立的文化協會。文化協會的人非常積極為農民利益發聲、奔走、藉演講啟迪人心。隨著甘蔗收購問題愈來愈將蔗農逼於絕境,運動者開始組織「蔗農組合」,並逐漸擴大為「農民組合」。書中記載真實人物的名字非常多,黃石順、趙港、簡吉等只是最響亮的志士仁人的名字,還有許多的名字也都是台灣社會運動的先驅者,他們的行誼都已經深深鏤刻在台灣史上。

劉阿漢以及劉明鼎這對父子是半真實的人物,因為他們都是脫胎於李喬本人聽到過的耆老真實事蹟。交叉在真實事件當中,台灣人抗爭中的困苦與勇敢娓娓道來。阿漢書雖讀不多,卻是個性堅毅的人物。劉阿漢做為第一代的抗爭者,他勇敢的聯合農民力量去爭利益,然而到了劉明鼎這一代,抗日的行動,卻悄悄發生質變,由統治者與受壓迫農民間的鬥爭,轉為階級鬥爭,並且開始組訓武裝革命行動。農民組合及文化協會也逐漸變質,成為共黨的外圍組織。許多的變化是阿漢不能瞭解的也不願接受的。故事藉由兩代的觀念差異突顯出台人抗日史上的重大轉折。由書中的闡述難以判定組織及思想的左傾是否可以認為是失敗的原因,因為以統治者力量之強,本來抵抗者便難免螳臂擋車之歎。可是共產革命及武裝鬥爭畢竟使統治者更為戒懼。且反日的力量終究分散各行其是,不免走向失敗的結局,令人歎息深思。

在事件的選擇上,以「二林事件」的頭尾敘述最詳盡。當時「林本源製糖會社」強行壓低蔗收購價,文化協會李應章領導蔗農拒絕收割,會社不圖與蔗農協調蔗價,竟自行僱工,找日警撐腰,柔順的蔗農再也忍無可忍演成衝突。又是許多人遭到逮捕,警局裡演出無理的毆打及酷刑,再次說明統治者的暴虐與不義。

《荒村》較少敘述主人翁們如何看待事件的得失,如何做盤點歸納。關於政治事件的鋪陳,組織裡的運動者在做思考決策時,理應有些討論;政治事件過程與結果的可以做些對照,進而形成組織活動的「方向」。由於這方面的佈局及說明作者較少著墨,使讀者在看份量相當多的政治事件時難以理解與掌握。我認為這可能是作者忠於史實,避免用太多想像力去自由揣測的緣故。


李喬先生對阿漢、燈妹及明鼎內心世界的思索描繪極為深刻。尤其是他們面對親情牽絆感到為難時,以及面對統治者威脅心生畏懼時。許多流暢的筆法近似意識流。小說對山川、田野、街景、生活等的描繪也極具詩意,唯細節比較不甚具象,但故事交代的脈絡甚為分明。


很有趣的是有些日本話作者以音譯的方式表達,這實在很少見。對於稍讀過點日語或看日劇有在聽的人、或有與本省年長者聊天的人來說,這些夾纏的日語真的是蠻基本的。例如「苛累哇」=這個是;「逗悉得」=為甚麼;「唏咯」為動詞字尾等等,這部份畢竟不多,對年輕讀者應該未必是個麻煩。


《荒村》全書超過三十萬字,故事極為繁複深刻,不只是描寫壓迫與對抗,更充滿家族朋友間的無限關懷深情。其實,有許多地方還流露出令人訝異的幽默。這是一本偉大的書,值得所有住在台灣的人用心閱讀,瞭解台灣的歷史之餘,並增添對土地的深愛及對台灣先祖的無限緬懷。

寒夜三部曲-2荒村

  • 作者:李喬/著
  • 出版社:遠景
  •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1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900408
  • 裝訂:平裝



荒村.jpg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91533

 

台長: 四海先生

斷章
我以前就不太喜愛看日據時代的小說..
因為都很悲情...看完心裡就很難過..
在那個時代裡所反映的台灣人民心中的悲哀
鍾理和.龍瑛宗..都很苦....
2010-10-22 19:51:17
映彤
很不錯的分享,這套書,我還得仔細閱讀
對於台灣史,我所知有限
透過這套書,應該會更喜歡台灣這塊土地

最近正在讀,《悲喜邊緣的旅館》,
對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有了另一種同情
戰爭最直接的受害者,都是百姓
因此,人民的悲情也會反映在文學和文化裡>>>
2010-10-22 21:06:24
版主回應
寒夜三部曲

仔細想想我手邊有買日據時代的文學作品?好像沒有想不起來有哪一本..呵呵~想那時候都是借回來看的..可能因為那樣的悲情..
沒有文學作品有一.二本歷史書..

斷章
2010-10-25 23:56:02
四海先生
談到日據時代不免就想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與認同問題
...不過這個議題有點嚴肅..
2010-10-25 23:58:10
昨夜微霜
旭祥書友,這篇寫得非常好。鼓勵!
我典藏的這套封面和你的相同,
我的初版是1981年3月,
我擁有的是2001年7月第六版。
我是2005年期間購買來閱讀的。已經過了那麼多年,也忘得差不多了。電視連續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瑞琪。把客家婦女的刻苦耐勞無怨無悔演活了。

《渡台悲歌》這本書不知道大家看過嗎?網路搜尋也可以搜到全歌詞。這是客家先名渡海來台的悲壯史詩,閱讀寒夜三部曲,可以延伸閱讀它。
2010-10-26 04:17:53
李旭祥
其實日治時代的台灣人雖然在政治上溫良恭儉, 在文化分際上卻未曾有絲毫的迷惘, 尤其是農民小工, 市井小民, (高知識者反而比較多"國語家庭")這是吾人須深深仰望欽佩的

我不會說客家話 但是非常喜愛客家台的戲劇 非常真實 反映人性的善良美好的一面

謝謝霜 渡台悲歌一定要去找來讀
2010-10-27 23:50:5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