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1-07 23:13:14| 人氣2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平民”補藥頂呱呱 冬天黃芪養生寶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平民”補藥頂呱呱  冬天黃芪養生寶

@秦 島

 

 

 

  俗話說的好,外行吃人參,內行吃黃芪。黃芪被譽為“補氣聖藥”,其味甘,性微溫,主要功效就是補中益氣,而且補而不膩,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是非常好的補益佳品。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就將它做為“補氣聖藥”!黃芪也被譽為“脾為後天之本,補氣諸藥之最”,深得人們的喜愛。民間流傳“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俗語,意思是經常用黃芪泡水喝,可保健康。李時珍稱黃芪為“補氣第一要藥”,五臟之氣都可以補。而且補而不膩,患了口腔潰瘍,嘴巴疼得厲害,這時單用黃芪泡水喝就能起效!

   一說到“補氣”,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人參,但人參偏重於大補五臟元氣,威力大,多用於危急重症急;而黃芪補氣力量稍弱,藥性較溫和,長肌肉、充腠理,久久為功。

  作為極常用中藥之一,黃芪又稱北芪,亦作黃耆。主產於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藥用主要是製成飲片,調劑於中藥方劑。藥性甘,微溫;歸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現代也用黃芪提取物製成工業製劑,口服或靜脈滴注。

  現如今,已是小寒節氣,早晚溫差大,能很明顯感覺到刺骨的寒意。隨著氣溫降低,人體陽氣也慢慢減弱,抵抗力容易下降。加上現在乾燥漸盛易傷氣,容易出現氣虛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補氣養氣很重要。

  中醫講“秋養肺、冬養腎”,腎氣不足,血壓也容易不穩,還容易失眠多夢。國醫大師朱良春的養生之道中就有一碗喝了70年的“養生粥”。在朱老年輕行醫時,因日夜操勞,體力不支,人也消瘦。之後吃了幾個月的黃芪水熬粥,精神開始好轉,不再感覺疲勞,於是這碗“黃芪長壽粥”一喝就是70年。此粥做法很簡單,綠豆、薏仁、扁豆、蓮子、大棗清洗乾淨,用黃芪浸泡過的水大火煮開,換小火煮40分鐘,再放入枸杞煮10分鐘。

  香港一位老中醫友人吳志勇醫師介紹,黃芪入肺,補氣虛,表盛所以固攝鬼門,且能禦邪之於外也。藥味輕,可煮成茶湯或煲菜湯常飲用,具保健作用。於是我家常備有此物。使用黃芪主治氣虛表衛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症。臨床上用黃芪、防風、白朮製成玉屏風散,用於治療表虛自汗且易感風寒者。原理:肺合皮毛主表。虛則腠理不密,難攝津液。

  也針對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症。常與人參或黨參,白朮,茯苓,山藥等配伍治療脾虛泄瀉。與升麻柴胡人參等配伍治療臟器脫垂,如補中益氣湯。究其藥理:脾主濕,脾虛則不能輸布津液於肺,所以濕困中焦,濕性趨下,故下焦受濕而便溏。脾虛則難以助胃健運,所以食少納呆,難思飲食。本藥入手足太陰,所以肺氣盛則可以通調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氣盛則可以運化陰精上輸於肺。

  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本品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瘡瘍難潰或潰久難收。肺合皮毛,脾主肌肉(出自《內經》及《素問》),所以脾氣虛則難以去腐生新,肺氣虛則難以托膿外出,使邪內陷。配伍人參肉桂當歸為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人參、當歸、升麻、白芷合用托膿外出,膿毒內陷,補益氣血,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鑒》。

       2024.01.07

台長: 秦島
人氣(20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