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30 07:47:15| 人氣5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喜歌吹漫步,陳日升推廣南音有功(南曲缘系列 三之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喜歌吹漫步,陳日升推廣南音有功(南曲缘系列   三之1)

@     

 

 

 

  我參加的一個泉州鄉親群,這幾天幾位老朋友熱烈討論泉州文化,其中就有南音。老同行老朋友陳日升學長多年末見,依然寶刀未老,八十一高齡了,記憶猶新,侃侃而談,幽默風趣,不愧於“泉州第一炮”大名。如今看到泉州在南音保護和傳承方面做得這麼好,更加令人欣喜,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南音的魅力,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有人轉了一個有關南音的新聞,老陳說,《泉州網》,泉州晚報網絡採訪播出,受眾數十萬。泉州網絡新聞報道,今日是中秋節,15時30分,來自泉州多所小學的小學生,從府文廟出發,途經打錫街、中山中路、莊府巷等街巷,以歌吹漫步的形式沿路演唱泉州南音,來自各地的遊客紛紛駐足觀看拍攝。

  泉州南音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1989年,泉州南音進入中小學課堂,開創了民族音樂進課堂的全國先例,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典範,並培養出一大批南音新秀。

  陳日升乃矢志宣導推動南音進校園的泉州文化人。老陳當年是市文化局副局長,力倡南音入中小學課堂,在全國也是首創,應記下他的一大功勞。我當時是中新社駐泉州記者,寫了大量有關泉州文化新聞、專題、特稿,向海內外報道,起了一定的宣傳作用,泉州市一連五年給我評為對外文化報道五連冠。

  泉州南音起源於唐,形成於宋,主要流行於閩南及台灣、南洋羣島華僑居住地區。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傳統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泉州南音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於泉州市、泉州晉江、南安、安溪、永春、龍溪和廈門市,在台灣及南洋羣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據文獻記載:唐僖宗光啓元年(885),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他們帶去了唐代“大麴”傳播於民間。大麴與當地民間音樂的相互影響和吸收,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南曲”。

  南曲的主奏樂器琵琶稱為南琶,為曲頸琵琶,演奏姿勢是斜抱著彈奏。所用洞簫嚴格規定為一尺八寸,亦稱之為尺八。這兩件樂器的演奏姿勢與形制均與唐舊制相符。

  曲牌名稱有不少與唐代大麴、法曲的曲牌名稱相同。如《摩訶兜勒》《子夜歌》、《清平樂》、《梁州曲》、《婆羅門》等。  

  宋代“南戲”五大名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南曲也演唱這些劇目。

  南曲在民間流傳,有賴於社團組織的傳承和傳播。清代以來在泉州、廈門和晉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團成立,並有專業的教師傳藝。建國以來,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會。還建立了專業的南曲音樂團。

  千年古城泉州號稱“戲窩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泉州當者八年,廣泛接觸瞭解當地所有劇團,包括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泉州南音樂團是該市唯一的南音專業表演團體,自六十年代建團以來,該團人才輩出,湧現出眾多藝術造詣高深的優秀南音藝術家,如著名的演唱家馬香緞、楊雙英、黃淑英、蘇詩詠、周碧月、陳小紅等。樂團的藝術中堅力量王大浩、曾家陽、李白燕、周成在、蕭培玲等人在南音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並培育出莊麗芬、陳特超、王彩娥、郭文傑、王一鳴、吳一婷等一大批優秀的後繼人才。高超的藝術水準使泉州南音樂團成為海內外南音弦友極為尊崇的南音聖地。

  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在省文旅廳的支援下,根據教育部關於中小學生必背208篇古詩文的要求和泉州自1990年開始進行的南音進校園的工作實際,積極實施中小學生南音唱古詩文推廣工程,將千年古樂和千載古詩璧合珠聯,讓年輕一代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泉州南音網、泉州南音藝術家協會公眾號陸續登載詞曲唱一體的“南音唱古詩文”作品智慧曲譜,讓公益下載,推廣傳播.。

  著名泉州文化學者陳日升說:“泉州南音國際大會唱已是第十三屆了,舉辦活動不難,一屆一屆堅持辦下去才最難得。” 

          2023.09.30 

台長: 秦島
人氣(50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