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蘭「黃金葉」 長成致富「搖錢樹」
@秦 島
閩南「花果魚米茶之鄉」漳州種茶歷史悠久,境內多山,在古邑平和,有閩南第一高峰和大芹山,有風光險峻奇特的靈通山(舊稱大峰山);多水,漳州市有5條主要河流的源頭在平和,五江之源日夜流淌。好山好水出好茶,因此,清康熙版《平和縣誌》有「茶出大峰山者良」的記載,在清代已開始出口南洋等地。現今全縣種植茶葉12.5萬畝,年產成品白芽奇蘭茶1.2萬噸,涉茶產值20億元。
01.
平和縣種植的茶葉品種有許多,但主要以奇蘭茶為主,已有數百年歷史。上世紀80年代,平和在奇蘭(枝蘭)茶的基礎上選育出新品種,根據茶樹嫩梢黃綠,芽頭白毫顯,成葉深綠,葉張又似竹葉奇蘭特徵,茶香濃鬱,帶有獨特「蘭花」香氣,取名為「白芽奇蘭」。
今年來,平和縣主要領導強化精准招商,外出招商11次,3月、5月分別在泉州、廣西等地舉辦機械製造、生態木業專場招商推介會,現場累計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額46億元。同時聚焦文旅特色產業,總投資額42.5億元。在多地舉辦特色食品展銷會推介平和特色食品,其中北京福建會客廳·平和縣特色食品展銷會通過3場推介會和1場央企對接會訂單簽約總額近9000萬元,為漳州味巡展系列活動開啟了意義非凡的精彩首秀。
平和白芽奇蘭春茶推介會暨2023年度「三平杯」茶王賽全民品鑒活動在漳州舉辦。已舉辦8場的用工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2130個。緊盯「菜籃子」工程,規範市場行為,落實巡查檢查工作機制,嚴把食品安全關品質關。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平和縣九峰鎮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縣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深入開展產業發展專案「提升年」活動、「七比一看」競賽,全鎮上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迎難而上,全力以赴抓項目、促發展,鄉村振興呈現新面貌。
02.
九峰是平和400多年的老縣城,白芽奇蘭大鎮,郊外的復興村新建了茶葉初加工廠,屬產業發展、村財增收專案,總投資400萬元建設一棟鋼結構廠房,配套道路硬化及室外管網等,投產後將主要經營白芽奇蘭茶等各類茶葉加工、銷售業務,每年可加工茶葉約150萬斤,貢獻產值近億元。
茶葉初加工廠項目只是九峰鎮抓項目促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2023年以來,九峰鎮深入實施「十鎮百村」示範工程,共篩選專案8個,計畫總投資約1370萬元,截至2023年6月已完成投資801萬元,其中已完工專案2個,在建項目6個,專案建設進度居全縣前列,奮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全力衝刺「雙過半」目標任務。
不久前,北京福建大廈裡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場平和白芽奇蘭品鑒會在這裡舉行,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快白芽奇蘭茶產業高品質發展進行座談交流。
白芽奇蘭是平和縣的傳統名茶,躋身福建五大名茶,是該縣僅次於「平和蜜柚」的另一大農業支柱產業。近幾年來,平和縣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實施「三茶統籌」融合發展戰略,鼓勵茶農、茶企抱團發展種好茶,內練筋骨提品質,外闖市場打品牌,全力做好做足「茶旅」融合發展文章,實現茶產業量的擴張、質的提升和品牌的拓展,茶葉成為富裕一方百姓的「黃金葉」。
03.
從平和九峰高速出口出來後,右拐進一條村道,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向大山深處行進,連片的茶園蔥鬱,縷縷茶香沁人心脾。時值夏茶採收季,在三坑村白葉塘組的茶園裡,茶農穿梭其中,忙著採摘茶葉,采完後還要曬青、晾青,一刻也不閑著。
平和適合種茶的地方是九峰、崎嶺、長樂、秀峰、大溪、國強等鄉鎮靠近大芹山脈的高海拔山區!作為平和縣白芽奇蘭茶協會的會長,張國雄對茶的研究始於20多年前。2000年,出於著對茶衝動、癡迷,他毅然從縣城上大芹山,在九峰鎮三坑村白葉堂邊上,承包了2800畝山地經營權,建立了白芽奇蘭茶生產基地,並註冊成立了「福建省天醇茶業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是平和白芽奇蘭茶產業的龍頭企業,帶動當地茶產業的發展。
海拔高、而且原生林植被茂密、生態好,很適合種茶!張國雄說,他雖然承包了2800多畝山地,但事實上只種植了不到1000畝,其餘近 2000畝全部保留原生林,保持綠色生態。這是平和縣本地茶企發展的一個縮影。
平和縣是「中國白芽奇蘭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白芽奇蘭成為「漳州茶」的當家品種,與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呈「三足鼎立」格局。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白芽奇蘭品牌價值超過36億,不僅連續獲評全國區域茶品牌百強,還入選了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成為享譽國際的平和「福」名片。
04.
據九峰農業站介紹,目前九峰全鎮茶葉面積1.9萬畝,主要分佈在三坑、澄溪、聯峰、眉山、新山5個村,總產量4000餘噸,轄區內共有茶葉加工作坊120餘家,較知名的包括海山茶葉、祥蘭茶葉、坤城茶葉、辰豐農業、季茗茶業、皇蘭茶業、九峰茶葉、謙福茶莊、鑫香韻茶業等,助力全鎮產業的發展,許多農民因種茶而致富奔小康,是一項富民產業。
說起因茶而致富,莫過於白葉塘這個小山村的完美的「逆襲」。山高路遠,這裡就是一個山旮旯!說起以前的白葉塘,今年已近70歲的村民楊國雄深有感觸:「太窮了,許多姑娘不願嫁進來,有人介紹物件時,一聽到白葉塘都嚇跑了!」
過去這裡主要種植水稻、竹子、柚子和少量茶葉,但由於山海拔偏高,水稻、柚子的產量低,價格不好,村民收入微薄,到了2007年,村民們的人均收入還是不到3000元。20年前大種奇蘭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以說,白葉塘就猶如是武夷山出產肉桂茶的牛欄坑!三坑及白葉塘的茶葉目前是公認全縣最好的,今年春茶毛茶每公斤收購價達200多元,是其它地方的二至三倍,即使這樣,還供不應求,如果不是熟悉的茶商、如果沒提前和茶農預訂,即使帶上錢來到白葉塘也收不到茶,在白葉塘不大的山幼裡,密密麻麻插著數十家茶商茶企「種植基地」的牌子。
2023.07.0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