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5-13 16:29:15| 人氣3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殺人蜂」螫死花甲男(談蜂色變 三之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談蜂色變  三之1)

香港「殺人蜂」螫死花甲男

@秦    島


          人們常說最毒尾後針,行山客千萬要小心。記得小時我在福建鄉間放牛時常捅馬蜂窩取蜂蛹,被毒蜂螫得臉腫手腫,所幸無大礙,至今難忘。
          近期天氣回暖,市民到郊外活動要小心避免蜂螫。昨天(12日)上午,香港一位六旬漁護員在大嶼山從事農林種植期間,於芝麻灣郊遊徑遇上蜂群施襲,雙手至少4處「中毒針」螫傷。事主傷口瞬間紅腫,未幾失去知覺,由直升機送院急救後,不足兩小時已告不治。暫未掌握「殺人蜂」種類,不排除是蜜蜂、黃蜂或胡蜂逞兇。事主死因有待剖驗,以查明是否因嚴重過敏致死。根據紀錄,漁護署在過去3年共錄得13宗人員被野蜂螫傷報告。
          無毒有偶,蜂針無情,防不勝防!同日下午2時許,一33歲男工人,在大圍悠安街10號一斜坡工作期間,突然被蜜蜂螫傷,頓感痛楚不適,未幾當場暈倒,工友見狀慌忙報案求助。所幸事主徵狀較輕,經送院治理後已回復清醒。
          本港常見的蜜蜂毒性不強,致命性一般而言都很低,但被蜂螫後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可能會危及性命;市民若被螫傷後出現非常疼痛或呼吸困難等徵狀便應盡快求醫。有攀山專家建議,一旦遇上野蜂應蹲下及用衣物和背囊保護頭及頸,待野蜂慢慢離去,在野外時亦應穿著長袖衣物避免蟲咬。
          業內專門人士認為,今次事主或被俗稱「虎頭蜂」的胡蜂螫傷,因其毒性強烈,若然被螫者的體質無法承受蜂毒,便會出現極大反應;若是首次被螫,情況會更加嚴重。目前是胡蜂的築巢期,牠們對聲音特別敏感,乍聞噪音便會作出攻擊。行山時應穿著長袖衫褲,但忌穿白色,若然選擇迷彩色服裝,更可減低遇襲機會;另外,郊遊途中要避免大聲傾談,或用行山杖等物件四處亂碰,以免影響蜂類棲息,勿因一時「手痕」而惹禍上身。
          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一旦被野蜂螫傷,皮膚會出現紅腫及刺痛,部分傷者會對蜂毒有過敏反應,而出現休克、血壓驟降及呼吸困難等徵狀,嚴重會有生命危險。傷者可即時用冰敷減輕痛楚,有需要應盡快到醫院治理;有個別市民得知自己對蜂螫嚴重過敏時,會隨身攜帶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注射器,以防不時之需。
          無論在郊野工作或遠足郊遊,若然被野蜂等昆蟲螫傷或咬傷,後果實在可大可小。有昆蟲專家表示,香港野蜂種類繁多,牠們均為群體生活,一般只有蜂巢被觸撞始傾巢而出,惟部分野蜂會視途人為入侵者,因此主動迎頭痛擊。有不少攀山專家同樣為蜂類感到頭痛,指出全年行山均會發現「蜂蹤」,加上野蜂經常「搬竇」,行山人士即使在過往沒有發現蜂巢的熟悉路徑行走,亦務必小心留神,以防不慎誤觸新築的蜂巢。
          專家建議,行山人士遇上野蜂應保持鎮定,避免奔跑閃避,以免失足受傷及吸引野蜂注意,若蜂群近在咫尺,市民可蹲下用衣服、帽等物品包裹頭部,其次保護手腳,繼而慢慢移離現場。
          樹工被「蛇蟲鼠蟻」咬傷情況普遍,但坊間卻較少關注,建議當局加強初入職樹工指導,以及派發足夠裝備,避免咬傷。有關注工人權益的工會則稱,若僱員在工作期間遇意外身亡,理應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如有證據顯示僱主沒有作出適當工作安排,死者家屬可民事索償。職業安全健康局早於2017年曾進行調查,發現有七成園藝及樹藝從業員曾被「蛇蟲鼠蟻」咬傷,但未曾錄有致命個案。由於被咬傷致死的意外較為罕見,加上一提起職安健,社會亦只會關注工業意外,即使當局曾發出相關指引,坊間卻較少關注,以致僱主忽略。

                2023.05.13

台長: 秦島
人氣(33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