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遇見了《起飛》這一本書,關於自己的心靈成長開始有較大的突破。曾經歷過某些困擾的人,才有更細膩的心思能覺察他人的困擾。也因為曾經經歷困境,才得以擁有能力。關於療癒的能力。
首先,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能察覺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才能啟動下一步:尋找方法。
舉生病的例子,當你知道自己生了什麼病,才能找到能夠治癒的醫治方式。
察覺來自於發現症狀。生活中,症狀無所不在,但沒有足夠覺察能力的人,往往會不經易就錯失或忽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尋求讓自己安適的方式。這些安適的方式,也因人而異。有些人追求物質的舒適,有些人喜歡簡單的生活,真正的安適來自於心靈,也來自於自身。基本上,沒有絕對的方法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舉吃藥的例子來說,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藥方對每個人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同。而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能在自己身上發生最大效果的藥方,才是最有療癒效果的藥方。所謂的「好」其實就是「適合自己」。
這是在閱讀了一些書、報章雜誌後,所產生的體認。許多道理其實大家都聽過、也明白。但真正能吸收進心裡,並且產生深刻思考的人,可能並不多。這裡所要說的「實踐」,其實在達到「實踐」這個步驟前,前面還有幾個程序,首先就是一開始所說的「自我覺察的能力」,接下來就是「保持思考的能力」。
覺察到自己可能需要什麼樣的力量,於是關於外界的訊息,我們就會開始接收到可能對自己有助益的資訊。而在接收到來自外界的訊息之後,要隨時保持活絡的思考。即使是與自身無關的資訊,也要有能保持「獨立思考」、「創造性思考」的能力。此處的「創造性思考」指的不是創作的能力,而是能夠不被刻版、成見所囿限的思考。小孩子是最有「創造性思考」能力的一群,因為他們尚未被社會所定型。大人世界中的一些價值觀是好的,教導孩子分辦是非,學習適應社會的能力。但台灣的教育並不夠深刻,給予孩子的教育,往往沒有更深層次的教養。多半著重在社會成就與地位等等的訓練。我並非從事教育之人,因此對教育也不應妄下評斷,但就所觀察或親身的體認,產生的這些感嘆。
台灣在心理層面上,多半是選擇忽略、不重視。近來閱讀的一些書籍,對我有比較大啟發和助益的,多半是來自於國外,一半是來自日本。日本人的「創造性思考」頗為活躍,值得學習。此外,這些書當中,有大部份來自在心理學方面有專業能力的作者,因此討論議題較為深刻。反觀台灣的書籍,說得的道理也是相當好的討論,但往往停留在較為表淺的層次,未作深入的探討或提供方法。比較可惜。
談的有些多了。覺得應該把一些想法寫出來。給自己做一些紀錄和討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