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05 00:13:29| 人氣4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蒐集資訊的能力會改變業務人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蒐集資訊的能力會改變業務人員

業務人員每天都在現場接觸到第一手資訊,這些資訊蘊含著最寶貴且最具衝擊力的事實,也就是能夠「改變業務狀態」。然而,在這些汗牛充棟的資訊中,稱得上有價值的資訊也只是滄海一粟,為了從資訊大海中掬取出一小滴精華,就必須具備堅實的資訊能力。業務必須掌握的資訊有幾項主軸,即是以下這三點:

1.產品的資訊

蒐集「自家產品」的相關資訊,對業務人員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使用心得、感覺不合用之類的心聲,以及對公司最坦誠的觀感,這些都無法在調查或統計數據上呈現出來,只有業務人員才會知道。業務人員不妨化身為一枚石蕊試紙,虛懷若谷,傾聽顧客的心聲吧!

就拿業務人員到商店進行銷售工作這件事來說吧!假如業務人員到客戶端進行銷售時,第一關就直接找商店的老闆談,這樣的做法是不及格的。業務人員必須在拜訪老闆之前,先找店鋪裡的店員或者老闆娘聊聊。在彼此閒聊的過程中,不著痕跡,順帶提到自家產品。透過這個方式就能聆聽到消費者直接或間接的心聲。若能進一步向店家老闆提到這些消費者心聲,或許就能探索出決策者心中難以揣測的真心話。

一旦獲知客戶對產品所提出的問題點,必須毫不猶豫地回傳給公司。曾經發生過因為隱瞞問題不上報、而拖垮了整個組織的案例。

2.競爭對手的相關資訊

第二項至關重大的主軸,就是關於競爭對手的資訊。要獲得對手資訊的方法可說是五花八門,既可以直接前往經銷商店去查訪,甚至也可以派工讀生追蹤競爭對手的業務用車,許多方法都可行。

追蹤到最後,查清對手的客戶之後,只要殺到對方客戶的公司裡推銷,過程中就能夠得知更多消息。視情況,或許還能打聽到「競爭對手未完整因應顧客需求」的秘辛,而為公司帶來商機。

無須直搗黃龍、進行強勢推銷,只要積極前往拜訪競爭對手的客戶,也可以蒐集到資訊。

舉例來說,假設自己負責銷售影印機硬體設備,從客戶的碳粉減少速度以及對手的訪問頻率,就可以看出競爭對手維持客戶端的服務狀況。假如發現競爭對手沒有頻繁造訪,說不定有機會讓對手的客戶轉而投向自己的陣營。

當然,盜取競爭對手的資料會構成犯罪,但是,透過勤跑客戶的方式挖掘出的資訊,卻是自己寶貴的財產。所以,別客氣、盡量蒐集吧!

3.顧客的需求

顧客需求也是相當重要的資訊。例如,公司以開發銷售收銀機為業,正在思考是否能製造出一款收銀機,能夠掌握商店月底的結帳金額,甚至納稅資料,將財務收支相關功能一網打盡。那些每逢月底就必須徹夜狂寫帳單的店家老闆,一定會喜出望外地購買這款收銀機。在業務工作的現場,商品開發的相關資訊是垂手可得的。

人類面對棘手的問題時,有時絞盡腦汁,也無法好好理出頭緒。當客戶碰上這種狀況,有些業務人員經常會不明就裡地問道:「您有什麼困擾嗎?」如果要掌握顧客需求,這種做法不夠高明。

舉個實例,一家雇用工讀生當收銀員的商店,經常發生帳目不符合的狀況。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工讀生偷偷把錢塞進自己口袋呢?還是純粹結錯了帳?即使這些虧空只佔營業額的二%、三%,但是對於小本經營的商店老闆而言,他們可是都會心痛。

這時候,負責收銀機的業務人員應該詢問商店老闆:「您店裡的對帳,每天都一致嗎?」聽你這麼一問,這位老闆應該會回答道:「有時候帳目也會對不上來啊!」此時,業務人員再進一步深入詢問:「大約有多少是沒辦法對上的呢?」對方會具體地回答:「大約佔營業額的三%左右吧!」

接下來,業務人員就可以接話:「使用敝公司的這一款的產品,就不會弄錯按鍵,可以預防結帳時的失誤喔!雖然這款比您現在使用的收銀機價格多了五萬日圓左右,不過您不覺得值得投資嗎?」

透過這樣的對談方式,就能挖掘出顧客真正的需求。

不求立竿見影的短期成效

從事業務工作者,莫不認為客戶人數多多益善、客戶訂單愈多愈好。但是,這股急功近利的情緒,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以自我為優先的態度。被強迫推銷的客戶,日後可能會爆發不滿與不信任感。

一般人都很容易將業務與銷售混為一談,不過業務與銷售卻是兩碼子事。

銷售,是一種為了達成業績目標,有時會無視客戶狀況而無所不用其極強勢推銷產品的行為。相對地,真正的業務是,將客戶與我方的關係擺在第一位,同時掌握客戶的需求,依照客戶方便的程序,從事對客戶有益的行銷工作。透過以客戶為本位的業務作風,即便沒有立即效果的業績成長,卻能建構彼此間長久鞏固的關係。

以汽車銷售公司的業務人員為例。

不論在那一種產業的業務人員,全都固定在決算期前的三月、九月卯足全力衝業績。但是,與銷售工作不同,業務工作必須依循客戶的循環週期,伺機而動。汽車銷售公司裡的客戶循環,就是每兩年一次的汽車檢驗。

一個能準確掌握客戶狀況的業務人員,在車檢的日子將近時,就會提供客戶意見:「有打算換新車嗎?還是下一回再考慮呢?」接下來,業務員還能跟客戶一同討論下一回想換乘的車款。這樣的對話,如果每兩年循環一次,一定能加深業務人員與客戶的信賴關係。

有時候,業務人員還需要具備「不進行推銷」的判斷力。

舉例來說,當業務人員聯絡客戶有關車檢期間使用的代步車時,客戶對業務人員表示:「我乾脆換輛新車好了!」而當時客戶的汽車里程數應該還不多。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客戶開始玩起單板滑雪,所以正在考慮換一輛在雪路上比較容易駕駛的四輪傳動車。

若是一位優秀的業務人員,應該會告訴客戶,四輪傳動車的維修費較高,若要去滑雪,另外有出租雪地用車的選項。不論客戶最後決定換不換新車,客戶應該會深深感動地想:「這位業務人員比起增加自己的業績,更設身處地地為我著想,提供我意見。」

此外,單純的「銷售」產品與按照客戶意願來推廣的「業務」工作之間,兩者的差距會隨著時間而愈拉愈遠。

假設業務人員順水推舟,賣給客戶一台四輪傳動的 SUV(編註: sport utility vehicle,運動休旅車),這位客戶日後不堪負荷高額維修費,說不定就此不開這輛車了。但是,買了省油車的客戶就不會這樣想。下一次他很有可能還是會找同一位業務人員買新車吧!

能夠提供建議,讓客戶日後也會感到開心的人,才是一位真正優秀的業務人員。要是死守著公司方面的理論:「每家每戶應該都需要車,給我去賣車!」這樣一來,就會局限了業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的關係。

除了業務人員本身之外,公司組織中也必須重視長期的成果。

一家表面上業績不錯的公司,大多高舉著超出一般水準的獎勵,透過鞭子和胡蘿蔔並進的管理手法,逼迫業務人員卯起勁來推銷。採取這種粗暴銷售手段的公司,通常不久之後就會出問題。

這類業務人員彷彿狩獵民族,到處狩獵客戶。客戶無法感到滿足,對於產品的評價必定不佳。因此,銷售成本就成為公司的負擔,使得上坡路愈走愈陡峭,也愈艱難。

的確,要與客戶建立起長期的關係,建構起一套業績逐步成長的業務體制,需要下不少功夫,而且還必須具備領導魅力。若捨棄這些功夫、不投注心血耕耘,業務工作是不會有未來的。

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

景氣依舊蕭條,市場無法從通貨緊縮中脫身,日圓升值與原物料費用高漲的情勢持續上演……。

在這個客戶莫不看緊荷包的嚴苛環境下,業務部門也瀰漫著一股封閉的氣氛。若是為了客戶著想,應該降價供應,但是,相反地,卻要求對方提高售價。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想要維持工作動力,也常常事與願違。

雪上加霜的是,有不少人都認為,只要鞭策業務人員提升銷售量,就能改善整體業績,他們也認為,透過激勵或斥責業務人員的手段,是改善業績的特效藥。這種想法實在太輕率,這種做法只會使得業務部門更加意志消沉罷了。

按照以往的方式重視來往的客戶,以及透過各種管道、拼命開發新客戶,徹底執行這套業務的基本動作並不是壞事,只不過,光靠這套功夫,並無法走得長遠。

業務人員還有一項重責大任,即解決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人們很容易就忘記這項任務也是企業肩負的使命,就連業務人員也不例外。事實上,我過去所見的那些堪稱一流的業務人員們,每個人無一例外,都是「解決問題高手」。

業務人員必須解決的課題,會依照國家、地區、業界或市場而有所不同,如今企業所認定的﹁優良產品﹂不一定就能夠順利賣出去。換句話說,即便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客戶也不見得會感到驚訝。這正是企業最大的課題吧!

大多數的企業一味地將重心放在拓展產品銷路方面。但是,即使打出了「具備最新技術」、「業界最初的嘗試」等口號,就算大肆宣傳,消費者及企業法人的反應都很冷靜,完全沒有任何回應。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抗拒這一類大肆推銷的手法。

當然,持續不斷的改善行為及革新活動還是很必要的。製造商若疏於努力,活動力遲早會變得孱弱不堪。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光是仰賴改善產品的手段,效果有限。每個人口口聲聲喊著「東西賣不出去」,既然市場環境改變,就必須採取能夠因應環境的想法與緊急應變措施才行。

這種產品滯銷的時代,正是業務人員上場表現的時候。人們期待業務人員所具備的全新重大任務,就是「創造新需求」。

如今,人們依舊根深柢固地認為:「把滯銷品賣出去就是業務的工作。」或許會有不少讀者質疑:「你說的是什麼外行話啊?」事實上,不少企業的業務部門都認為,銷售量無法提升的責任在於產品開發部門。此外,把業務部門「分公司化」的汽車業及電子業中,認為創造需求與開發產品的任務是「總公司的工作」,業務只是專門負責銷售的部門。

我卻不這麼認為。正因為身為業務人員,才能夠吸取客戶的思考意向,創造出全新需求。業務人員最接近客戶,處於最容易理解客戶的立場。若能投注心力開發其中蘊含的各種可能商機,業務人員也就能夠晉升成為產品企劃或者事業開發的主角。

以實例來說,我所經手指導過的企業中,經營管理階層就在這種期待下,投注心力為業務部門進行了意識改革及鍛鍊,因此開拓出全新的產品市場。

分三個階段達成「解決問題型業務」

話雖如此,很遺憾的是,能夠一口氣達陣,順利完成業務改革的組織並不多。要達成業務改革,除了每位業務人員本身之外,也必須提升組織的解決問題能力。毫無預警地,就突然要求員工投入創造力取向的工作,創造新需求,這是有勇無謀的舉動。不是有句俗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嗎?

要強化業務人員的解決問題能力,必須按部就班,依循步驟,分階段來進行。這段過程大略可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投注心力,思考有效銷售既有的產品與提供服務。在理解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之後,向客戶提出建議,以運用自家產品與服務來解決問題。這個階段的問題解決能力尚低。

第二階段——思考下個階段應該販售何種商品,並進行提案。理解客戶們尚未感到滿意的需求,同時不限定個別客戶,而是提出能適用於許多客戶的具體改善方案與改良方針。這個階段的解決問題能力屬於中等。

第三階段——以創造新需求為目標,開發出條理清晰的觀點架構。透過與客戶對話,構想出過往業務人員,以及客戶未察覺的全新商品與服務。這個階段的解決問題能力已經提升許多。

遺憾的是,現實中所見,日本企業的業務組織,幾乎都還達不到第一階段的水準。

或許大家會覺得很意外,第一階段的「有效銷售」過程,所應仰賴的並非是降價促銷等殺手鐧,而是要讓客戶正確認同既有的商品,以及服務的價值。

偶爾業務人員會碰到窘境。例如,無論如何都必須達成業績目標,絞盡腦汁也要想辦法讓客戶下訂單。即便如此,也絕不能夠削價求售,因為降價打折是一種麻藥。

降價促銷或許能夠確保銷售額。但是,一旦降價就會招來更多要求降價求售的狀況,獲利就會蒙受相當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降價這種做法只會妨礙業務人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我問業務人員:「你為什麼要降價呢?」

得到的回答都是類似「這樣比較容易賣出去」、「因為客戶會很開心」、「因為客戶也認為應該打折」的說法。歸納理由,就是為了讓客戶覺得「在經濟層面佔到便宜」。既然這樣,應該還能想出擁有同樣效果的方法,而無須藉助降價求售的手段。

當客戶要求降價時,可以改個方式婉轉提出,「要降價是有點難,不過我們可以提供與降價同樣價值,甚至是能夠產生更高價值的其他服務。」

例如,贈送消耗品、提供能夠大幅提升產品操作性能的教育課程、替客戶解決所面臨的真正問題、銷售相關產品的套裝組合、提供包括來自海外的技術資訊等等。調查出對方所期待的,理解對方的需求,能夠運用的方法不勝枚舉。

業務的工作現場,經常會遭遇到被對方要求清濁並存、善惡兼容的狀況。然而為了個人與組織的成長,則必須貫徹正面進攻的作風。

 

  • 作者:大前研一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2/06/01
  • 來源: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08231

    台長: planner
    人氣(4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好書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造成組織發生超浪費現象的五大原因
    此分類上一篇:二十句不能說的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