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每當有人(雖然不是很多人)問我: 妳譯過的書中,最喜歡哪一本?
我說是《鹽》。接著,大部分的反應是找不到話題的沉默。
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介紹此書,如果你讀了這「引言」,同意我說這本書真的蠻有趣,那我會蠻開心的。
今年接的是兩套兒童百科,所以也好久沒有譯這類書了。終於貼出譯作!
~~~
我在西班牙的卡麥隆尼亞(Catalonia)山腰下的礦城卡多那(Cardona),買下了這塊「石頭」。它是一塊粉紅色、不規則四邊形的石頭,表面上有一條受到雨水侵蝕而留下的細長、彎曲的刻痕,它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半透明感,看起來介於石英和肥皂之間。它之所以像肥皂是因為它有一部分被水溶解,它的邊緣磨蝕得很平滑,像是一塊用過的肥皂。
我好像買得太貴了──將近十五美元。但它畢竟是一塊像玫瑰般紅潤的鎂,一塊近乎百分之百純度,取自著名的卡多那鹽山的鹽石。
我把它帶回家,放在窗台上。有一天下起雨來,這白色的鹽結晶體開始呈現出粉紅色,看起來像鹽,這樣就破壞它的神秘感。因此我用水浸濕這塊結晶鹽。接著我花了十五分鐘,小心翼翼地弄乾這塊石頭。但是第二天,它癱坐在一片溶化的鹽水中,完全失去了岩石的模樣。陽光照在這灘乾淨的水上,過了幾個小時,一些方形的白色結晶又開始出現在這灘水中。陽光造成的蒸發,使得鹽水又變成了結晶鹽。
有好一陣子,我似乎擁有一塊可以永久製造鹽水的神奇石頭。這塊石頭似乎從來不曾變小。有時,在乾燥的天氣裡,它好像完全乾掉了,但是到了潮濕的日子,石頭的下面又會再度出現一灘鹽水。我決定用烤土司的小烤箱將它弄乾。不到半個小時,有白色像鐘乳石的東西垂在烤架上。我把「石頭」留在發熱管上,但是鹽水卻可能造成金屬的腐蝕。所以我用一個小銅盤將它接下來,結果盤子的底下結了一層綠色的硬疤,而當我擦掉這層污點時,我發現銅磐被磨亮了。
我的石頭依循著它自己的生存法則。當我的朋友駐足觀看時,我告訴他們這塊石頭是鹽,這時他們會小心地舔一舔,以確定它是否嚐起來像鹽。他們認為鹽給人一種奇異的妄想,一種其他石頭都沒有的魅力。
* *
人類之中,很顯然有過這種妄想的是榮格學派的心理學家厄納斯特.詹姆士(Ernest Jones),他是佛洛伊德的朋友,也是將心理學帶進英、美國二國的主要力量。在一九一二年,詹姆士發表了一篇論文,討論人類對鹽的妄想──他發現那是一種非理性、潛意識裡與性有關的聯想。為了支持他自己的理論,他引述阿比西尼亞(Abyssinian;編按:非洲東北部的王國)一種奇特的風俗,那就是他們會獻給客人一塊鹽,然後讓客人舔一舔它。
詹姆士說道:「在所有的年代中,鹽被授予的重大意義,遠超過它與生俱來的本質,它們是何其有趣及重要。荷馬(Homer)稱鹽是一種神聖之物。柏拉圖(Plato)將它描述為天神的恩賜,而我們現在注意的是它在宗教的儀式、聖約以及神奇的咒語上的重要性。在全世界、所有的時代裡都有相關的實例,這顯示了這是一種人類的傾向,而非只是局限於某個地方的風俗、環境或觀念。」
鹽,如詹姆士所認為的,通常與豐饒相關。這一點可以從生長在海(鹽水)中的魚類要比陸地動物更多產上看出端倪。載運鹽的船隻容易導致老鼠橫行,而且幾百年來人們相信,只要待在鹽裡,老鼠便可以自體繁殖。
詹姆士指出,羅馬人說男人性好漁色(salax),也就是處在「加了鹽」(salted)的狀態,而salax便是salacious(好色)這個字的由來。居住在庇底牛斯山(Pyreaneaes)的人們,前往教堂舉行婚禮的夫婦,必須將鹽裝在左邊的口袋裡,以防止出現性無能。在法國某些地方,只有新郎或是新娘必須帶著鹽。
詹姆士進一步舉出這個例子:獨身的埃及牧師必須要禁鹽,因為鹽能夠刺激性慾;在婆羅州(Borneo),當德雅克族(Dayak)獵得人頭回來之後,必須同時禁性及禁鹽;當皮馬人(Pima)殺了一位街上的流氓之後,雙方的太太都必需禁慾及禁鹽三週。在印度北方的比賀(Behar),獻給神「那京(Nagin)女」,也就是「蛇神之妻」,她們必須定期禁鹽及禁止乞討。她們的奉獻所得一半交給祭司,一半則給村民買鹽及甜肉。
詹姆士繼續以佛洛伊德的學說來支持自己的主張,佛洛伊德早在八年前便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Zur Psychopathie des Alttagslebens)〔Psychopathology of Daily Life〕中主張:迷信經常是對一件不太重要的事物或現象產生很重大的意涵的結果,因為它是在無意識的情形下與其他重要的事件相關聯。
詹姆士繼續說明:並不是所有對鹽的注意都是無法言喻的,除非我們真的想到更重要的事──值得賦予妄想的事?詹姆士的結論是:「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解釋人類原始的心智將鹽等同於精液以及尿液,因為鹽不單是精液也是尿液的主要成分。」
* *
詹姆士寫下這篇文章是在一個渴求科學解釋的年代。而事實上,精液和尿液──還有血液、眼淚、汗水以及幾乎身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含有鹽份,它是細胞產生作用所必需的成份。沒有水份和鹽份,細胞將無法吸收養份,並且會因脫水而死。
但或許人類對鹽這項普遍的物質之妄想,比較完整的註解是出現在幾年之後,也就是在一九二○年代,位於密西根州聖克萊爾(St. Clair)的鑽石水晶鹽公司(Diamond Crystal Salt Company)在一本名為《鑽石水晶鹽的一百零一種用途》(One Hundred and One Uses for Diamond Crystal Salt)的小冊子中所提出。其中列舉的用途包括:在水煮蔬菜時讓菜的顏色保持鮮艷;讓冰淇淋凝固;攪打奶油更為快速;讓滾水的溫度提高;除銹;滅火;清潔竹製傢俱;修補裂縫;讓白棉衫變得僵挺;去除衣物上的斑點;熄滅油脂性起火;讓蠟燭不會滴油;裁減花朵時能讓花保持新鮮;殺死毒的常春藤;治療消化不良、扭傷、喉嚨痛及耳痛等。
鹽的廣為人知的用途何止一百零一種。而現代製鹽工業常常引用的數字是一萬四千種用途,包括了製藥、用來融化冬天路面上所結的冰、施肥農地、做肥皂、軟化水質,以及染布等等。
若以化學名詞來描述,鹽是一種酸性作用所產生的物質。當鈉──一種能突然爆炸的不穩定金屬──和致命的有毒氣體氯氣起作用後,便形成一種主要的食物:氯化鈉(NaCl),也正是石頭家族中唯一被人類食用的岩石。(略)
有一個法國的民間故事,描述一個公主對她的父親說:「我愛你像愛鹽一樣!」而國王卻不悅地將她逐出王國。只有到後來當他禁吃鹽時,他才瞭解到鹽的價值以及女兒對他的愛有多深。鹽是如此稀鬆平常,如此容易取得,如此地廉價,以至於讓我們忘記自人類開始有文明到大約一百年前,鹽在人類的歷史上都是最搶手的商品之一。
* *
鹽具備防腐功能。一直到現代,鹽仍然是保存食物的主要方法。埃及人用鹽來保存木乃伊。鹽所具有的保存能力,能防止腐敗,正如它能夠維持生命一樣,已經讓鹽代表了重要的意義。
鹽對古代的希伯來人,以至今日的猶太人而言,是象徵著上帝對以色列永恆的契約。在猶太教的<摩西五經>(Torah)中的「民數記」(Book of Numbers)中寫道:「早在上帝之前,就有一項對鹽的永恆承諾。」而隨後在歷史中記載v以鹽之聖約,以色列的上帝將以色列的國土永遠交付給大衛,不只給了他,也給了他的子嗣。」
在星期五的晚上,猶太人將安息日的麵包浸泡在鹽中。在猶太教中,麵包是食物的象徵,是上帝的恩賜,所以將麵包浸泡於鹽中以保存它──以保有上帝和人類之間的約定。
忠誠和友誼必須以鹽封繭,因為它們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即使溶化成液體,鹽還是能夠蒸發回來成為結晶。在回教及猶太教中,都是用鹽來封住契約,以表示它是不會變的。印度的軍隊以鹽來對英國宣誓效忠。古代的埃及人、希臘人及羅馬人將鹽當成一種祭品及貢品,而且他們也向上帝祈求賜予鹽及水,這被認為是基督教聖水的由來。
在基督教的精神中,鹽不僅與長壽和永久有關,更延伸至真實與智慧。基督教的教會不僅會分送聖水,還會分送聖鹽──智慧之鹽。
麵包與鹽分別代表的祝福及保存,兩者往往是相關聯的。在中世紀,帶著麵包及鹽進入新家是猶太人的一種傳統。而幾個世紀來,英國人捨去了麵包,而只帶鹽進入新家。在一七八九年,當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遷居至亞利斯蘭(Ellisland)的新家時,他被一列帶著一碗鹽的親戚護送至該地。德國的城市漢堡,每一年都會帶著一條上面塗滿巧克力的麵包以及一罐裝滿糖的鹽瓶遊街,以象徵更新了一年的祝福。在威爾斯的傳統中,在棺木中放一個裝了麵包和鹽的盤子,專門吃罪惡的食客便會來吃掉那些鹽。
因為鹽可以防腐,所以它可以保護傷口。在中世紀初期,北歐的農夫學會將穀物噴灑鹽水,以保護他們的穀倉不會受到一種稱之為「麥角症」的黴菌傳軟而毀壞,而這種病害對人體及家畜有毒。無怪乎盎格魯撒克遜的農夫將鹽視為一種神奇的成份,他們將鹽放在犁中的洞,然後祈求大地之神,吟唱著:「漂亮的穀物啊!一望無際的大麥、白色的小麥、閃閃發亮的玉米……」
惡魔討厭鹽。在傳統的日本劇場中,每一場表演之前,都會先在舞台上撒鹽,以保護演員遠離惡魔。在海地,要解除魔咒,以及讓死屍回魂的唯一辦法便是使用鹽。在非洲某些地方以及加勒比海,人們相信惡魔平時喬裝成女人的模樣,然後在晚上脫下他們的皮膚,像一團火球在黑暗中飛馳。消滅這些惡魔的唯一辦法便是找到他們的皮膚,然後在上面撒鹽,好讓他們無法在早上將那層皮穿回去。在非裔加勒比海的文化中,鹽能夠破除的咒語不限於出自惡魔。在祭拜食物中的鹽是不能吃的,因為它能趕走所有的靈魂。猶太人和回教徒都相信鹽可以防衛惡魔之眼。聖經中的<以西結書>(Book of Ezekial)中提到,在新生兒的身上擦鹽可以讓他們遠離惡魔。早在基督教有受洗儀式之前,在歐洲的做法,是將鹽塗在新生兒的舌頭上,或是將他們浸泡在鹽水中。在法國,這項作法在一四○八年廢止,小孩子直到受洗時才抹上鹽。在歐洲某些地方,特別是荷蘭,這種做法被修正成將鹽放在小孩的搖籃中。
鹽是有效能的,而且必須小心處理,否則有時會產生危險。中世紀的歐洲禮儀,很注意在餐桌上鹽應該怎麼碰──要放在刀子的尖端,而不可以用手拿。寫於十六世紀,最權威的猶太教律法書《準備餐桌》(Shulchan arukh)〔The Prepared Table〕中說明,鹽必須要用中間的中指和無名指捏才安全。如果一個男人用大姆指拿鹽,那麼他的小孩會死;用小指的話,會導致貧窮;而用食指,則會讓自己成為兇手。
* *
現代科學家常爭論,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鹽才健康?大家估計的範圍從每年三分之二磅到十六磅不等。住在熱帶的人,特別是從事勞力工作的人,需要多一點的鹽,因為他們要補充從汗水中所流失的鹽分。這變是為什麼西印度的奴隸需要較鹹的食物。但如果人們流汗並沒有特別多的話,他們只要吃紅肉,便可以攝取到足夠的鹽分。東非的遊牧民族──瑪賽亞人(Masai),以榨取家禽的血,並喝下這些血,來滿足他們對鹽分的需要。但是素菜類的飲食,通常有豐富的鉀,但卻缺乏氯化鈉。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同階段中,例如在十七及十八世紀的北美,對鹽的需要的是為了飼養動物,而非獵殺野生動物,因為動物也需要鹽。(略)
大約在西元前一一○○○年,冰河時期結束,廣大的冰層掩蓋住世界的許多地方,包括今日的紐約及巴黎的廣大冰層開始縮小,接著慢慢地消失,大約在這個時候,一種身型雖小,但如果逮到機會也會吃人的兇猛肉食動物──亞洲狼,卻開始接著人類的控制,因為友善的幼狼能夠被餵食且接受人類的訓練。危險的敵人卻變成了能犧牲奉獻的好幫手──狗。
當冰河融化,廣大的田園便出現了。人類、綿羊和山羊,被這大片田園給餵飽了。最初人類的反應大概是殺了這些威脅他們的食物來源的動物。但是住在這些田園附近的部落,很快便瞭解到綿羊和山羊如果能夠被馴養的話,牠們將成為一種可依賴的食物來源。而他們的狗甚至還可以幫忙做這件工作。西元前八九○○年,伊拉克地區已經開始馴養綿羊。可能在其他地方有更早馴養綿羊的紀錄,但是我們不得而知。
大約在西元前八○○○年,西亞地區的婦女開始在清理過的田地播種野生穀物的種子。而這也被認為是農業的開始。但是在一九七○年,夏威夷大學於緬甸發現有一處名為「精靈之洞」的地方,殘留了一些似乎是栽培過的蔬菜──豌豆、栗子,以及小黃瓜等──大約發生在西元前九七五○年左右。
人類養豬比較晚一點,大約是在西元前七○○○年,因為豬不單單只是吃草而已,養一種需要替牠收集食物的動物,其利益必須要花一些時候才看得出來。直到大約西元前六○○○年,在土耳其及巴爾幹半島的人們,才成功地馴養一種大型、速度快、強猛有力的動物──古代野牛。透過控制他們的飲食、閹割雄性動物,以及將動物圈養在有限的空間裡等方式,人們終於將古代野牛變成了家畜。而家畜也變成了人類的主食,和穀類及鹽一樣有龐大的消耗量。這種速度快、兇猛的古代野牛,在十七世紀中期因為人類的獵殺而絕跡。
吃大量的穀物及蔬菜,並以屠殺蓄養的動物來補充肉類的人們,採購食鹽就變成日常所需,有了重大的象徵意義及經濟價值。鹽成為第一項國貿易交易的商品;製鹽也是最早的工業之一,而且鹽更不可避免地成為第一項國家專賣的商品。
* *
尋求鹽產地,是數千年來工程師們一直面臨的挑戰,並因而發明了一些最奇怪、最具創意的機器。許多最偉大的公共工程,其動機是為了搬運鹽。在化學及地質學發展的過程中,鹽都扮演先鋒的角色。成為主要的道路的貿易路線被開闢出來,聯盟的建立,國家得到保護,以及革命等等,都是為了這個充斥於海洋之中、從泉水中湧出、結於河床之表面,以及那些相當接近地球表面之岩石中的鹽。
地球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鹽。但是直到現代地質學揭露之後,大家才清楚這項事實。而且直到二十世紀,人類一直在不同的地方被尋找、交易、與爭奪鹽。幾千年來,鹽代表著財富。加勒比海的鹽商將鹽存放在自家的地下室中。中國人、羅馬人、法國人、越南人、哈布斯堡(Hapsburg)人以及無數的政府都課徵鹽稅,以募集作戰的經費。軍人,有時候是工人,會用鹽來付錢。會用鹽來付錢。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他一七七六年所發表的論文《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中指出,有價值的東西幾乎都可以當做錢來使用。他引用的例子包括:煙草、糖、曬乾的鱈魚、牲口,他還提到:「鹽據說在阿比西尼亞是用來做為商業交易的普遍工具。」但是他也提出:最好的貨幣是金屬做的,因為它比較堅固耐用,即便它的價值和其他的用品一樣短暫。
數千年來因鹽而起的藉口、戰爭、儲藏問題、稅徵,以及尋找鹽之所在,如今顯得如畫一般不太真實,且有一點點愚蠢。畢竟一個十七世界的英國領導人談及仰賴法國海鹽的危機,似乎比現代的領導人關心仰賴外國原油的危機,聽起來更為滑稽。在每一個不同的年代中,人們總是確信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追求愛與追求財富,一直都是最佳的故事題材。但是愛的故事是不受時間的影響而改變的,相較下,那些追求財富的故事,似乎總像是徒然追求一個海市蜃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