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8 18:53:43| 人氣1,1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獨食與共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吃飯中可以看一個人的個性,而且不必看吃相,只須看過程。

除了小時候被爸媽餵食的經驗已不復記憶,從小,我家吃飯大多是各吃各的。飯菜煮好了,想吃的就吃,不想吃的就晚點吃,就算同時進餐,也是有人坐餐廳,有人端到客廳。即便只有四名成員,在我家吃飯,全然是「自助餐」的光景。

上小學後,進入同伴時期,在學校吃飯,身份上要和男生劃清界線,除了桌上的那一道楚河漢界,中午逼不得已還得轉移陣地,女生圍一桌,男生圍一桌,各自帶開,直到睡午覺,才或勉強或尷尬地趴在一起。

國中起,同學清一色成了女生,吃飯不必那麼辛苦,但是共食還是習慣,也是主流。幾個死黨會坐在一起。我通常坐在自己位子上,頂多轉個身子。我沒有串門子的習慣,所以不會大老遠跑到別人的陣地;但也不孤僻,不會抗拒有人與我同桌共食。

有時基於好奇和熱心,我會試吃同學的便當,這習慣到現在不變,和朋友吃飯,每每要刮分別人盤裡的美味。說話說一半,突然筷子一伸,問友人:「你吃的那個好不好吃?」

試吃的經驗讓我明白,媽媽天生不擅調理食物,但我卻味覺敏銳,於是外食成了大學之後的常態,大江南北、中外美食,我總是來者不拒,既善變又好奇,也更加磨利了用餐品味。所幸不是富家女的命底,隔夜的、女兒吃剩的,充飢之用,吃些什麼倒也不打緊。

認識外子,也是從吃飯開始。外子生來重視民生問題,吃飯是大事,而且胃口好得很。後來知道他頗習慣獨食,不必呼朋引伴,這點和我契合,暗地裡替他加了分。外子說:「我吃著同一家自助餐,吃了不知多少年,都不曾覺得膩!」我更是大吃一驚,心想女人心目中的模範老公大概就是如此!

外子的口味和我不盡相同,後來知道是受了母親的影響。婆婆是盡職的媽媽,從小親自幫孩子打理三餐,她喜歡吃的,孩子喜歡,她不吃的,孩子也興趣缺缺。在婆家吃飯,全家齊聚在圓桌前,我只當是小孩婚後的一種團圓儀式。外子說:「並不是,從小就是這樣的。媽媽煮好飯,大家得同時坐在一起吃才行,不可以躲房間,也不能去客廳。」

我想想也明白,飯廳,畢竟是一個全職主婦的權力舞台,吃飯也是孩子對母親的敬意。不像我家,媽媽總任由我們呼來喚去,全然沒有一個母親該有的架子。

然而口味問題倒也不是絕對,外子吃了幾次我做的飯菜,總是直呼過癮,大誇我的味蕾畢竟是廣泛攝食所鍛鍊出來。

我的身影自從職場隱退之後,算起來也是全職主婦。外子的工作忙碌,幾乎不必回家吃晚餐,倒樂得我這懶人清閒。只是孩子幼小,不是得餵,就是得陪。獨食慣了的我,老覺得很累。

孩子一兩歲後,不讓人餵,我順著她們培養獨立,婆婆覺得我放縱,由著孩子去,弄髒了一地。又勸我,孩子左撇子的習慣最好要早點改正,否則坐在圓桌,妨礙了旁人。

還好老公這點英明,不同屋簷下的婆媳,不必忙著適應,相聚倒也融融。

最近,兩個孩子終於全上了幼稚園,我不必日夜陪食,恢復了獨食的自在日子。只是這樣一個人吃著飯,難免孤單,偶爾端起了飯盒,卻無處可去。意外發現了美食,也沒人分享,不禁有些索然無味。於是吃不吃、懂不懂得吃,彷彿變得沒那麼重要。


我一個人吃著自己做的白酒蛤蜊麵,香味在屋裡久久不散,突然想起了誰說的:「No man is an island.」。開了門,我決定散步,往大街上走去。


Pauline 寫完2003/12/8 下午六點

台長: 寶兒(芳瑜)
人氣(1,1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