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臉書跳出一則動態回顧,內容是2014年一篇關於老媽在市場工作的紀錄,
文中所附相片是一位素人攝影師的作品,至今我們也不知道他的大名、是何許人也,
相片經過好一段時間才輾轉交給依然在街口賣魚的老媽的手上,
老媽回家後隨手一貼,就這麼被牢牢的黏在廚房門的瓷磚上了,直到某天我返家,如獲至寶般的將已無法取下的它翻拍至臉書上做紀念。
照片中的老媽神情愉悅又專注的處理著攤位上的漁貨,連被”偷拍”了她都還不知曉呢!
但只不過是兩年不到的光景,老媽因為一場車禍意外,手腳一夕之間頓失力量,只能依賴輪椅和外力攙扶,才能免強移動身軀,復健的成效如蝸牛步行般的緩慢,令人無力又無奈。
臥床這期間,老媽怨過、恨過、哭過,她忿忿不平上蒼竟如此殘忍對待一個一生良善、只會為別人著想,勞苦勤儉的女性,
我看著淚流滿面的老媽,心疼她從年輕赤手空拳撐起一個家庭、養大四個兒女,到能攢錢買房改善家裡的生活環境的一介女強人,到如今落得連吃飯、如廁都無法自理,事事都得依賴旁人的協助的窘迫無助老人。
面對家中鉅變,手足之間難免意見相左,誤會不斷,為了照料之責,也曾鬧得滿城風雨,一度甚至連相互對話、碰面都無法進行。挾在大姊和么弟中間的我,加上身在外地,尤其難為。
而原生家庭中所需的眾多角色,讓我頓時亂了分寸,失了頭緒,有時必須是女兒,有時是姊姊或是妹妹,有時是外甥,有時是眾親友的詢問窗口,以至於自己的情緒也跟著紛亂焦躁,
還好,有雷爸一路的指引和經驗傳授,讓我慢慢找到心錨,定下心來,學習如何跟老人家相處,好好地安慰她失落難受的心,
還好,這幾年來的專業學習,讓我在必要時能跳脫角色的限制,超然的把每一回的談話都當作是諮商晤談那般的去進行著,
這樣的方式讓我的心情不再捲入是是非非的批判中,讓我可以暫時「置身事外」有更多的同理心去回應每個人的”藍瘦香菇”,有更多的能量去妥善處理繁雜的照護事務,
無論是面對面的談話,還是電話、訊息…..,我成為了家裡的親情專線,我努力的用愛、用耐性、用同理心好好地回應每一次的互動,希望能化解成員間的誤解,協助彼此能有不同的視角去看事情,也陪伴與示範我們可以不動氣的就把意思清楚又和緩的表達。
我這個平時在家裡最沒有聲音、最沒有意見的小卒,一時之間突然需要說好多話喔!然而,此時此刻,這條愛的熱線,我就是第一線的接聽員。
除夕夜的促膝長談,安養中心日光溫暖的午後對話,假日的看見希望小陪伴,鈴聲響起、視訊轉播,看是需要鼓勵打氣或是情緒抒發,我都會在這裡。
我想,只要線不斷,愛一直在,人和心就會回來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