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特教副刊:學習正確性別知識 建立良好適應行為(99年12月17日)
51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好文轉寄
· 學習正確性別知識 建立良好適應行為
· 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文/蕭偉智
學校教師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態度,會影響學生學習成果與行為的維持。
國中階段資源班學生在融合的環境中,往往扮演團體中被動、沉默的角色,他們在顯著認知(學科學習)上的需求,常會掩蓋掉在性別平等教育上的需求,特教實務工作者須重視學生此方面的需求。以下為國中資源班性別平等教育需注意事項,提供教師教學參考:
適性規畫教學內容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容主要以性心理、性生理、性社會三部分作為主核心架構,不同階段與不同能力學生的課程內容比例會有所不同。國中資源班整體課程規畫重點應放在性社會(人際需求),而以性生理與性心理作為課程的基礎,教育的重點應是個體間的互動,例如:(1)認識自我的能力;(2)了解自己的生理與心理;(3)自我保護;(4)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彼此接納、尊重及諒解等)。
此外,關於月經處理或夢遺、自慰等問題,可以採用個案處理或男女學生分組方式進行。教師需事先聯絡家長,共同溝通討論介入方式,並且以男性教師與女性教師合作或協同進行教學。
慎思教學方式
當進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時,常見的教學方式有直接教學、多感官教學、工作分析、價值澄清討論與情境模擬演練(角色扮演)等,其中教師必須考量學生認知與是非辨別能力,尤其是情境演練的課程規畫。
以自我保護單元為例,教師在教導學生遇見陌生人觸摸重要隱私部位時的反應時,須先思考學生是否會模仿情境中的不良行為——觸碰他人,而決定角色扮演的方式。
例如:要讓學生扮演負面角色,還是讓教師扮演?用布偶扮演負面角色,或是不要扮演,用言語帶過?此外,情境演練過程中,通常都會包含良好適應行為與不良適應行為,須明確強調且再三練習良好適應行為,並透過增強制度與自然後果,以凸顯該行為,才能正確滿足需求。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告訴學生不良適應行為的嚴重後果,如此雙重管道才能達到教學效果。
親師生密切合作
實務上,特教教師雖可以教導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與行為,但是後續的維持,需要靠家長與普通教師的持續支持。例如:學生在課後放學時間所接觸到的性刺激,是教師無法立即得知與控制的,這部分就需要靠家庭支持的力量來作環境控制與教導。
再者,資源班適應良好的特殊需求學生,往往都有高支持度的導師與任課教師,所以特教教師必須扮演親師生的橋梁角色。建議性別平等課程規畫,可以利用正式的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IEP),與普通班導師及家長進行課程討論與協調需配合之處,並且讓特教個管教師統整資源、定期追蹤學生的適應情況,以及聯絡家長、普通教師、特教教師和相關專業人員,一方面可節省資源和擴大學習效果,一方面讓相關人員都能同步參與學生學習。
在學生事務與輔導方面,我們強調三級輔導的觀念與政策,這樣的概念,也可以類推到特殊教育的早期介入及預防。所以青少年階段的學生,必須學習正確性別知識、健康態度,以及學習尊重性別差異和彼此平等對待,以建立良好適應行為,降低性騷擾或性侵害事件的發生。
轉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87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