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29 13:16:24| 人氣1,4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非順民理論】不死的流亡者



北美《世界日報》的副刊,於二月十七日刊登了作家蘇煒的一篇文章,題為〈寒溼的京城日暮〉。這篇文章是向已八十高齡的劉賓雁致敬。眾人為慶祝他的華誕,不只在華文報上刊登文章,舉辦慶祝會,藝術家譚寧還特地雕塑了劉賓雁銅像。而在台北另一端,印刻文學出版社,也出版了由流亡作家鄭義主編的《不死的流亡者》流亡作家文集,作為劉賓雁的生日賀禮。

劉賓雁受到敬重,不只是「流亡」這個被壓迫的身份,而是在流亡前後對抗極權一以貫之的態度,像馬悅然所說,在流亡逆境中他比其他人更好地保持了完整的人格。他的勇氣與良知,顯示道德承擔勝於知識。文字在他手中,變成了利刃,暴露中共政權的殘暴,揭示長期被遮掩的社會黑暗面,也開啟了文學史上「紀實文學」新的一頁。

劉賓雁被迫流亡,主要是在美國講學時,公開反對中共壓制天安門運動,之後便被禁止回國,目前住在美國新澤西州。但流亡的殘酷,不只在於對故鄉土地的禁足,更大的痛苦是一種失去土地與身份憑藉的折磨。可是這一批集聚在美的流亡者,不因此摧毀信念,反而試圖創造出一個以漢字為「新故鄉」的憑藉,繼續為中國的自由民主人權而奮鬥。

當中如劉賓雁、方勵之、蘇曉康及王丹等,後來都成為美中國人權協會的中堅份子,希望能協助推動中國的人權改革運動。他們與中國境內的人權或民間團體緊密的支援,同時也募款資助中國弱勢團體。但人終究得經過嚴厲的權力與金錢的考驗,在美期間,從報章得悉劉賓雁與蘇曉康等人,因為協會內部出現以私己為考量的權力傾斜,違背了人權組織的初衷,十多人集體辭去人權協會的理事職位。此風波震驚了北美華文社群。

但流亡者總有他們集結的方式,因為流亡有流亡的流動方式(如村上春樹《黑暗之後》裡所述──「夜晚有夜晚流動的方式」)。精神不死,是開創契機的必要條件。精神雖然飄渺,卻並非毫無目的。唯有信念仍在,流亡的身軀不會倒下。而這些信念仍訴諸於理性,不像在美所目睹同樣在中國倍受打壓的法輪功信徒,訴諸著宗教情緒,燃起的是烈火。像在紐約與費城不時看到的反抗行動劇──滿臉紅腫的婦女,被囚禁在鐵籠裡,吊滯與沈默的神情;另一些信徒則手持《大紀元時報》,高喊支持退黨運動。那時九評共產黨事件正在沸騰。

流亡者的吶喊,不屬於激情,他們展現的是具感染力的思想精神力量。更多時候,文字替代了聲音。余光中的詩《月緣》曾寫道:天外有一枚衛星/當夜色如謎/不管隔好幾萬里/都能夠鼓動我海嘯/心血無端就起潮。對流亡者來說,故鄉仿若天外,回家何嘗不是個「謎」,卻從來不曾停止在心中鼓動。這是流亡者的命運。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4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文論 |
此分類下一篇:《非順民理論》永遠被需要的薩依德
此分類上一篇:【專欄】文學的鬼魅,歷史的怪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