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5 10:06:17| 人氣8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專欄】另一種閱讀選舉的眼光


說「選舉」是一個大的人類符號學的詮釋場,學政治的人不見得會認同。因為政治原是作為一種現實權力與資源爭奪的場域,擁有具體的訴求與願景,若采以符號學的角度,會因紛歧的詮釋意義而失去政治象徵的穩定意義。

不過「人」作為政治的主體,便使各種政治行為有了被解讀的可能,其動作或某種集體儀式的背後,更可能帶出某些來自心理或意識的隱藏性訊息。像台灣泛藍陣營在313發動「救台灣,換總統」的百萬遊行,連宋夫婦們出其不意上演了一場「五體投地,親吻台灣」的告白。這樣的動作,讓一個電視台,在五分鐘內就重覆播放了六七次,強調這是一個愛台灣的表現。這背後究竟意味著什么?是否只是一種因應政治需求的腳本,還是有維繫著某種的訴求?

無疑的,「愛台灣」是目前台灣選舉中最擄人心的口號,「認同台灣」已成為競選的內在主軸,無論是傾向統或獨的民眾,都被召喚應視這片土地為自己最親近的家園。也因為如此,「五體投地」原作為一種佛教式的膜拜方式,象徵著虔誠、專注與敬畏,而「親吻」則含有疼惜與感激之意,在這關鍵時刻,就能發揮作用。泛藍「信眾」看見這般宗教性的儀式動作,情緒難免沸騰。

競相湧出的心理符號

所以說,讀選舉,或許也可以就「圖騰心理」與「儀式行為」來加以看待,為觀察選舉活動尋找一些額外的「眼睛」。重要的是,一些無意識的動作或語言象徵,實際上暴露了文化心理與意識狀態。姑且舉台灣選舉中的一些例子。

如就「圖騰心理」角度切入,「台灣」在此時便是一個神聖與不容侵犯的圖騰,它的主體性與獨立性,維繫著兩千五百萬人民的命運,個人命運更附於其身,必須同舟共濟。所以在危機感催促下,凝聚與動員的力量就會增強。更何況「台灣」這個圖騰,也已經轉換為一種道德批判,對它的認同漸趨形成對別人對土地忠誠度的一種判準。在這種情況下,愈是能強化台灣與中國的對立性,就越能看出圖騰存在與需要的重要性。

宋楚瑜的跪已不是頭一次,台灣媒體常形容那是「激情的演出」。在人類學場域,儀式與戲劇本來就是緊密相連。不過「跪」和「五體投地」如果只是單純演出行為,是不會擁有那種宗教情懷與向度的內在動力。換句話說,如果五體投地不是與愛台灣的訴求聯結,鼓動著隱含在台灣民眾心底熱愛、關切,又充滿著焦慮與不確定性的心理情緒,必不會產生大的效應。當這些動作反覆出現後,就會開始創造它的意義。

創造具全民訴求的圖騰

回頭看大馬的選舉,回教黨的「天堂論」算是一個具有圖騰符號的論說。這番話當然是希望能引起人們追求天堂的渴望,但坦白說,它實在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訴求。第一、它是一種宗教性的訴求,僅拘限在穆斯林社群,是巫統與回教黨之間的交鋒,雖能滿足基本教義派的要求,卻難以引起華裔民眾的共鳴;第二、它脫離現實情景的需要,民眾較多追求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即如何改善生活處境。所以當天堂無法成為全民的共同想像,就難以發揮凝聚人心的作用。

政治人物的演出或儀式行為,要能鼓動人心,並能凝聚成一種宗教式的動員力量,必維繫著「全民的訴求」,使全民對訴求或願景具備共同想像的基礎。台灣嫻熟於選舉,深諳此道理,但陷在認同政治的泥淖,政治人物不斷操弄台灣的命運,企圖強化敵人來突出自己存在的危機,卻使訴求過份強調在「抵外」之上,因而必須面對不少抗議之聲。

敵人,有時不過成為假想的影子,但缺乏危機感,就無法產生轉化與創造的動力。馬來西亞全民的訴求與危機感是什么?唯有了解了這些,方能創造出一個符合大家心理需求的「圖騰」,比如對民主、自由與公平正義等價值的追求。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8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評論/文論 |
此分類下一篇:【專欄】翻譯具有積極存在的理由嗎?
此分類上一篇:【專欄】別忘記女性也有政治訴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