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芝,本名黃天驥。1928年生,台南市人,台大外文系肄業,為戰後台灣的日文作家。
自1963年起隱居山林,務農維生。1970年小說〈蟹〉獲第一屆吳濁流文學獎,同年成立台北俳句會,每年刊行《台北俳句集》,並為台北俳句會會長。作品包括俳句、短歌、現代詩與短篇小說,著有《黃靈芝作品集》十多集、《台灣俳句歲時記》,以及《黃靈芝小說選集》等。日本吉備國際大學社會學部教授岡崎郁子編國江春菁著《宋王之印》,由日本慶友社出版,共收錄黃靈芝短篇小說代表作十五篇。曾獲第五、六、七屆群像新人文學賞,日本第三屆正岡子規國際俳句賞等。同時,黃靈芝也是一位翻譯家、雕刻家。
【關於「台灣俳句」】
※俳句是短詩,僅僅幾個字。一行一首。
※俳句的特徵在於「短」。短之意,何?
○字數(語)要少。長話短說。
○內容要少。但不可貧。
最好,新鮮的話題以高超的語法道出。
※俳句像相撲。何謂?
1、相撲場地設有土俵,即直徑十五尺的圓形圍界,以稻草所編。此小小的場地就是力士要角力時所需的最低面積。
2、相撲以兩人為鬥。所謂兩人,即是格鬥所需的最少人數。
3、相撲以裸體而為。俳句也不以美辭麗句取勝。丟棄所有的飾物而所留存下來的就是一首詩,這是俳句的所願。
4、相撲的勝負幾乎在一剎那之間著落。因為不需要(寧可說排斥)學問以及大道理的介在,而以感覺來抓勝機的競技。俳句亦同。
5、相撲擁有所謂四十六手。手法(鬬法)很多,但勝負以一法而定。俳句亦然。
如此,看相撲興趣勃勃。作俳句亦無異。因為「短」而不貧。百看不厭,百讀不倦。
俳句本來是日本的傳統文藝之一。但現今,由於其「短」的理論以及功能帶給許多國家的文藝界至大的衝擊。如美洲的許多國家、歐洲、非洲、中國等都設有國家級的俳句協會或研究機構。有的國家,如:美國,在小學裡設有俳句課。
各國的俳句協會──據說有四十幾個國家參與國際俳句協會組織(本部設在日本,另有世界俳句協會等),台灣的台北俳句會(創設於1970年的日文俳句會)也加入國際俳句協會成為姐妹協會。各國的俳句都以自國的語言為之。台灣亦於1993年成立中文俳句會(及台灣俳句會)以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語等華語,略稱「灣俳」。依俳句的性質,定有如下規則:
1、以七至十二字為限。
六個字是允許的,但十三個字則應該避免。
2、一首分為兩節,兩節合併成一首。
為何要分成兩節?因為鍋子單一個就無法相碰發出聲音來,無詩可生。
3、一首之中應含有季語(表示季節的語言)。
季語只用一語為宜。使用季語的原由或目的,如下:
(1)俳句是日本人所創造的文藝樣式。日本本土處在溫帶地區,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觀、現象等,春就是春,秋就是秋,界線分明。而人都活在這環境之中,自然而然的對季節的演變敏感,感受之深刻。俳句是在這環境之中被創造出來的。
(2)由於如此,俳句如同諸多祭祀、民俗、習慣等離不開一年四季之範疇。於是人們擁有一如一家人般共通的認知、經驗及感受,一聽到蟬鳴就彷彿看到赤腳爬樹的小孩,弟弟在樹下,陪伴著的是一隻小狗;看到櫥窗裡的無頭模特兒穿上了泳衣,馬上聯想到海水浴場那熱鬧的情景與白砂、螃蟹。如果是古時就是○○、如果是現在就是●●,季語能依靠如此人人共有的感受感觸之性質,讓俳句這小小世界的內容膨脹而不貧。季語裡含有如此不用加以解釋也能自通的成分或性質,可利用。
附註:
本文摘自《鹽分地帶文學》第七期,43~45頁,並對內文稍作修改,特此告知。
文章定位:
人氣(616)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