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8 16:17:49| 人氣4,5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曉帆的漢俳──《琴手》解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呂進


  曉帆,為香港詩人,以漢俳名世。他的詩集《迷朦的港灣》、《南窗夢》和詩論集《漢俳論》都是世界華文詩壇上絕無僅有的漢俳集和漢俳論集。對內地許多讀者來說,曉帆也許是一位「陌生人」。

  曉帆他出生於馬來西亞,祖籍福建。五十年代初期回國求學,一直念到研究生。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專業是英語,所以,當我們說他是《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的主要譯者之一時,讀者就不必驚詫了。從1951年在星馬報刊發表作品起始,曉帆在詩歌之路上已經走了半個世紀的漫漫歲月。他寫自由詩和小詩,近年主要致力於漢俳的探索。曉帆詩思敏捷,無論採用何種詩體,他的詩都簡約而清純。詩人李瑛稱曉帆的詩是「陽光和大海釀就的詩情」,並非空穴來風。

  日本俳句又稱十七音詩,從江戶時代始,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日本十分普及。我在日本時,發現有的電視頻道天天都有教授俳句作法的講座。俳句的結構是上句5音,中句7音,下句5音。押韻。無題。但十七音中必須出現「季語」,即春、夏、秋、冬的象徵形象。日本語是多音節詞,因此一首俳句並沒有十七個字,要求相當高的駕馭文字的功力。松尾芭蕉(1644—1694)被稱為日本的「俳聖」。

下面是芭蕉的一首名作:


    古池冷清清

    一片寂靜,忽聞

    一蛙跳入池水聲


因為單音節的漢語無法與多音節的日語對應,所以這裏的漢語譯文已不是十七音了。由於詩之不可譯,所以中外詩歌的互動往往是在誤讀、誤解中進行的。有如外國讀者讀到的中國詩是抽去了漢字的「中國詩」一樣,中國讀者讀到的外國詩往往是抽去了外語的外國詩。詩歌自身的文本和它的譯本終究不是一碼事兒。在世界詩歌彼此開放的時代,我們對此得有智慧。

  現在又回過頭說說芭蕉。在他的這首詩裏,「蛙」是季語,象徵春天。詩中的「古池」是實寫,它在芭蕉當時隱居的茅屋邊上。松尾芭蕉是一位出世的詩人,這首俳句以十七音就寫盡了他的淡泊、孤寂的心境。

  俳句是又一種世界性的詩體,例如「英俳」,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就很流行。俳句其實是日本詩人借鑒中國律絕而創造的一種詩體,後來「出口轉內銷」,在本世紀又回到中國。劉半農在《我之文學改良觀》中提出中國新詩「增多詩體」的三個途徑之一就是「輸入新體」。上講的十四行,本講的漢俳,均屬此類。這裏,「輸」字很重要,它的內蘊包含「中國化」。在詩體重建中,中國新詩一直採取了開放的態勢。它從西方輸入自由體和十四行,也從東方輸入小詩和俳句,但加進了中國詩人的改造與出新。在漢俳這裏,由於漢語是單音詞,十七音變成了十七字,也不必一定要有「季語」,而且漢俳一般有標題。漢俳豐富了俳句藝術。我國詩人林林、趙朴初的漢俳在日本也有很高知名度。

  在本世紀裏,漢俳發展成五大類:典雅華貴的雅俳、通俗易懂的俗俳、詼諧活潑的諧俳(日俳稱為滑稽)、諷刺辛辣的諷俳(日俳稱為川柳)以及不一定押韻的散俳。曉帆對這五類漢俳均有嘗試。有時漢俳詩人還連續用幾首俳句組成一首詩。

公木寫的一首悼詩就由兩個俳句組成:


    為什麼僅僅

    叫一聲,就會使人

    不禁淚紛紛?



    這名字不只

    代表一個人,而是

    老一輩群體。


曉帆的《琴手》是散俳:


    自從那一夜

    彈響了你的心弦

    我才算琴手


這心弦大概很難彈響。或許「我」已經彈過很長時間,或許已經有不少人都失敗過。那麼現在,「那一夜」終於來臨,「我」的執著追求終於有了甜美的結果。「彈琴」就是「談情」。情場的得意在十七字中得到抒寫。5、7、5的格局是漢俳不可或缺的。這是俳句的身份證。不過,這是散俳,所以,詩人就不考慮音韻,而依仗內旋律來實現詩的音樂之美。







(本文摘自http://www.pep.com.cn/200406/ca493439.htm,並對內文進行部份修改)

台長: 蒼藍之潮
人氣(4,5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漢體俳句介紹 |
此分類下一篇:日俳、漢俳、灣俳─俳句體的系統發生
此分類上一篇:迷你詩體─漢俳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