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帆
公元1610~1831年的江戶時代是日本俳句的開創時期。他們取和歌的發句「五、七、五」的音節,棄下節「七、七」的音節,從而「五、七、五」三個音節的十七音詩──俳句,就誕生了,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日本俳句是按五音、七音、五音,三個長短音節寫的一句無題詩,是世界上最短的詩體,分即興、酬唱和滑稽三類,要求用「季語」,這種微型詩體是日本詩歌的主流。據日方的不完全統計,在日本專業和業餘的俳句作者至少有三百萬人,若連愛好者也算在內,全國的俳句人口達一千萬。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俳句協會,寫進日本年鑑的就超過七百家。他們還出版各種俳刊,經常舉行俳句交流、研討會和俳句大賽,每二年還舉行國際俳句大賽,並得到外務省、文部省、國際交流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此外,他們還出版由著名女俳人加藤耕子主編的英文俳句專刊「OK」。
中國的漢俳始於一九八○年,是從日本俳句演變過來的,定型為五言、七言、五言三句十七言,各句末字押韻(也可押兩韻或不押韻),使用「季語」,不受平仄約束,大體分為古典詩型和自由詩型兩大類,近似絕句和小令。我(註一)對日本俳句很有興趣,也認真學習、研究和創作漢俳,率先出版了漢俳專集《迷朦的港灣》、《南窗夢》和詩論集《漢俳論》。現根據自己的實踐,提供下述幾點參考意見:
漢俳的取韻:
押韻是定型詩的特點,便於吟誦和記憶,又能產生聲調美。押韻不必太嚴謹,可押寬韻或鄰韻通押,平聲韻和仄聲韻不論。我較喜歡三行都押韻,但也可不押韻或任押兩韻。若不押韻,須注意語言通暢、節奏明快。
漢俳的節奏:
漢俳可吟誦,必須講究節奏。會寫古詩詞的人更能體會節奏在詩歌中抑揚頓挫的韻味。漢俳是五言和七音的混合體,其節奏如下:
五言句的節奏
二、三式 (一江/春水路)
三、二式 (腳下是/浪花)
一、四式 (看/煙塵滾滾)
七音句的節奏
二、五式(夜吟/喜對窗前月)
三、四式(太平山/鶯歌燕舞)
四、三式(齊鳴蛙鼓/幾處同)
一、六式(飛/一片兩片上天)
漢俳的季語:
在日本,季語是俳句的特徵,分時令、天文、地理、人事、宗教、動植物、花卉、節日等的詞匯,有象徵的意味。漢俳對季語不強,視題材和需要而定。若使用季語,每首用一個就可以了。
漢俳的語言:
可用文言或現代語,視題材、內容和個人的喜好而定。最重要的是通順、達意、傳神、精煉、有節奏感和聲調美。漢俳的好壞與文字的功力關系重大,而千錘百煉的濃縮功能也很重要。
漢俳的藝術技巧:
我們可以借鑑古典詩詞,小令和現代小詩的藝術技巧並結合日本俳句令人回味的特點,進行創作,強調意象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意象美:
意象包括情和景兩個因素,是在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中產生的,並取得情景相融的效果。
意境美: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和所抒寫的物境。用明朝朱承爵的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意境在漢俳中很重要。當然,這種意境是合情合理的符合邏輯的,而不是虛無飄渺和低极趣味的。
含蓄美:
含蓄之意,蘇東坡有言:「言有盡而意無窮。」而白居易則說「為詩宜精搜,不得語剩而智窮,須令語盡而意遠。」含蓄是中國詩歌的風格,漢俳要力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才能引人入勝。
漢俳是一種微型詩體,用來寫景抒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身邊的一事一物,都是漢俳詩的元素,經過詩人的升華、提煉、濃縮,就能寫出優美的漢俳,從而達到謳歌大自然、描繪社會、頌讚人生的目的。筆者的漢俳有五種不同的風格
雅俳:典雅優美
《海峽兩岸》 一江春水路/兩岸桃花相對哭/鷗鳥落何處
俗俳:通俗易懂
《香港時裝》 時裝走天涯/香江風情染華夏/難辨是哪家
諧俳:詼諧活潑
《尋句》 手扶辛棄疾/踏遍荒山繞小溪/不怕沒有句
諷俳:諷刺辛辣
《蜜語》 蜜語一籮籮/苦口良藥常缺貨/今朝無華佗
散俳:口語化的散文小詩,不定押韻
《琴手》 自從那一夜/彈響了你的心弦/我才算琴手
以上五種風格的漢俳,已普遍被廣大作者和讀者接受。各國寫漢俳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這種迷你詩體是迷人的。
【註釋】
此處之「我」,所指的為本文作者‧曉帆。
曉帆,為香港詩人,以漢俳名世。他的詩集《迷朦的港灣》、《南窗夢》和詩論集《漢俳論》都是世界華文詩壇上絕無僅有的漢俳集和漢俳論集。對內地許多讀者來說,曉帆也許是一位「陌生人」。
曉帆他出生於馬來西亞,祖籍福建。五十年代初期回國求學,一直念到研究生。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專業是英語,所以,當我們說他是《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語錄》的主要譯者之一時,讀者就不必驚詫了。從1951年在星馬報刊發表作品起始,曉帆在詩歌之路上已經走了半個世紀的漫漫歲月。他寫自由詩和小詩,近年主要致力於漢俳的探索。曉帆詩思敏捷,無論採用何種詩體,他的詩都簡約而清純。詩人李瑛稱曉帆的詩是「陽光和大海釀就的詩情」,並非空穴來風。
此外,曉帆他亦為日本漢語詩人、學者,不斷選譯並在日本的各種專書、詩刊發表了他的漢俳作品。曉帆選收了大部分譯稿,由香港文學報社出版了中日文對照的《曉帆漢俳選集》。這是中日詩壇的首創。該書共收134首作品(包括名篇及獲獎作品),並附漢俳概論。
(本段文章修改自呂進〈曉帆的漢俳──《琴手》解讀〉一文,並且一並參考了〈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5月28日文訊〉之全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