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2-03 17:37:44| 人氣8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愛情邂逅日劇──Renata say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蕾娜塔報導」電子報(原「日本偶像劇電子報」Renata(曾維瑜)出書了,她把和日劇相關的部分集結出版,書名《當愛情邂逅日劇》,皇冠出版。《南方人文電子報》上週訪問她,請她談對日劇、對寫作、對生活的看法,問題是我問的,問得好不好不重要,重點是,答得可真好,一如她平日的書寫。老讀者讀了一年餘免費電子報,是不是該一本捧個場呢?還不是讀者的朋友,也不妨買書支持。畢竟網路寫作只有奉獻,以及讀者網友的掌聲,唯一可能的實質回饋,就是出書,獲取微薄的版稅了。我話太多了,請讀>>>

giff:妳曾宣示過:「勇敢與溫柔可以並行,評論和抒情可以兼具。」從妳一系列作品來看,我發現在妳筆下,即使評論文章,也離不開抒情的主調,理直,氣卻未必壯,至少語氣不那麼凶悍,硝煙味不那麼濃,但無形中更容易打動人心。這是基於寫作的策略呢?或者是個性始然?

Renata:
我得先說,這是一個因為出現了問題所以開始思考出來的答案,也就是說,我並沒有想過這件事,所以這會不會是因為必須將空格填滿所以產生的答案,我不知道。

其實我很少想好了要怎麼寫才寫,我通常在思考的過程就在腦袋裡形成文字,敲鍵盤的過程只是讓它具體化而已,也就是說,如果有圖像型思考的人,那麼我應該是文字型的。

就因為很少想好了再寫,其實書寫時不可能設定策略,我的文字陳述,就是我平時說話的口吻,連語氣和抑揚頓挫都很相符,但是有一樣東西在我寫作時萬萬不會缺乏,那就是情緒(或者說情感),無論說情論理,是豐沛的情緒在支撐著我一個字一個字不停頓地敲出來,我的情緒灌注在每一個字裡頭,飽滿著,罵人的時候是這樣,寫情書的時候是這樣,記錄事件的時候是這樣,寫評論的時候也一樣。

所以我很難在文字裡佯裝(或許在說話的時候可以),我也不願意,因為文字對我而言是最美妙的溝通工具,盡可能地,我不要情緒一股腦兒地暴露在文字裡,我希望它們可以沈潛翻轉、可以迂迴曲折,可以跋涉千里之後地來到面前,可是依舊是那股狠勁與力道,如果你要稱這是一種策略,或許勉強算是吧,但是對我來說,那更像是一種自我挑戰,我想試驗自己可以驅遣文字到什麼樣的境地,這很好玩。

也許真正的凶悍是不需要破口大罵的,倘若要在文字裡逞兇鬥狠,我寧可選擇到大街上光天化日面對面地幹架,打腫臉擦破皮,或許還過癮一些,到目前為止,我是這樣性情的人。

giff:許多人對日劇有成見,先不管具有反日情結的人,有些觀眾看了日劇,卻只看到風花雪月,只看到綺麗夢幻,包括許多知識份子。然而在妳文章裡,日劇卻是意象繁複、內涵豐富的文本,為什麼會有這些差距呢?妳是怎麼看日劇的?

Renata:
剛剛收到一封讀者的信,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幫我回答了這個問題。
「……因為同是欣賞著日劇,Renata寫出了太多被輕忽的情緒,提醒著許多美好的時光。喜歡看日劇和漫畫,漸漸地變成了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心,但卻常常在別人眼中看到一種彷彿你還沒長大,還停留在公主王子城堡時期的眼神。但是我不禁想辯護,為什麼大家對自己不曾接觸的事情總是輕易地戴上有色的眼鏡去評判它呢?我只是想在其中找到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力量和勇氣,只是想不被許多負面的思想所淹沒而已。」凱西說。

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流行文化的擁護者(或者你要稱大眾文化、通俗文化、庶民文化,總之,我指的是popular culture),這麼說可能有些誇張,但是我想,到目前為止對流行文化抱持樂觀的信仰,是我堅定的態度。

其實我的思考很簡單:一份有很多人參與(閱讀、觀看或聆聽)並從中獲得(喜歡、討厭、哭、笑)的文本,是絕對有「什麼」可以探究的;這麼多人看日劇、這麼多種人看日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看日劇、以各種角度討論日劇,這樣的一個文本,怎麼可能是單薄而膚淺的?單薄而膚淺的超市是不會有各式各樣、大量的顧客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超市根本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其實我並沒有主張「只看到風花雪月,只看到綺麗夢幻」是不好的,而「日劇是意象繁複、內涵豐富的文本」這樣的視角才對,事實上,當有前者以及後者(甚至更多者)的觀看型態同時存在時,是再一地證明日劇的文本豐富性,如果這間店裡沒有同時賣二十多元的台灣啤酒和二百多元的葡萄酒,那麼顧客就根本沒有「購買的選擇」這樣的前提,為了偶像明星而看日劇的人和為了獲得生命真諦而看日劇的人(或因為任何其他理由),都可以自日劇裡獲得他們要的,這是一個事實。

至於我為什麼這樣看,這樣說吧,在某一種層面上的思考,我有複雜化任何事的本領(哈),我是一個總是「想太多」的人,一個很擅長做各式連結的人,我的腦袋裡有台機器可以自動化地處理我接收到的訊息,然後將他們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地蔓延開來,所以我看完日劇想寫筆記,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giff:這本新書,書名叫《當愛情邂逅日劇》,點明了愛情和日劇的關係,但據我觀察,妳涉獵的,關心的,不僅愛情,有沒有計畫,接下來探討其他的元素,類似當邪惡邂逅日劇,當親情邂逅日劇,當上班族邂逅日劇,或其他什麼的?

Renata:
其實我所看到的日劇,以其文本本身元素的豐富,當然不僅與愛情相關,對我來說,更是日劇讓我明白,「愛情」不僅是愛情,「愛情」事實上就是生活。日劇裡的「愛情」,不是獨立於陽光、空氣、水而存在的,日劇裡的每一對在愛戀狀態裡的人,都在扎扎實實地生活,是深陷於富饒土壤裡吸取養分,回饋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方式。

《東京愛情故事》裡的完治和莉香,最常出現的場景是辦公室,他們最常互動的形式以及最出的身份,是彼此的工作伙伴。從鄉下到城市工作、對青春的愛慕不曾忘懷的完治,他有他自己的問題要面對,不曾長期居留於一地、像個漂浮的靈魂一樣的莉香,她也有她自己的問題要處理。可是相遇了,像兩條小小的流那樣,大老遠地來到這個無名之處相遇了,或許是融合為一體,或許是激起些許浪化,或許就是短暫交會然後繼續各自奔流,我說這是愛情,但這也是生活。

《長假》裡則毫無傳統定義下風花雪月的場景,但是在客廳裡一夜又一夜喝著那因為新郎逃走以致婚禮無法舉行所以囤積在那兒的葡萄酒一邊聊天,瀨名和小南之間從友情開始發展的情誼,何嘗不是讓人傾羨的愛情,可是這愛情與瀨名不得志的鋼琴夢交雜,這愛情亦與小南的失意模特兒生涯攀附,我說這是愛情,但這何嘗不是生活?

說得更具體一些,以愛情要主要宣傳焦點的日劇,至多佔三分之二吧,但這是宣傳策略所為,畢竟愛情是最大眾的話題,但是像《一個屋簷下》、《海灘男孩》、《青澀時代》等等日劇,其實我所看到更多的是手足以及友情的可貴,日劇裡不同的主題能夠展現同樣的細膩,我想是的,我希望我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再剖析這些日劇,我相信,一定會同樣收穫豐富。

giff:最後,想問妳一件事。無數的男女老幼投入網路開辦個人電子報,有的繳出亮麗的成績,有的泛泛,我在妳新書裡作者介紹欄讀到說,妳是風格最強烈的個人電子報作者,對於有心經營個人電子報的朋友,妳有什麼建議呢?

Renata:
我想換個方式說,不說「建議」,說說我對做這件事情的「信仰」,好嗎?因為「風格最強烈」這種事情沒有一定標準,大部分的時候那只是一種感覺,不見得人人得同意,當然我覺得我個人是很鮮明的,我想讀我東西的人對我的好惡,應該也很立即。

對我來說,「個人電子報」裡最重要的是「個人」兩個字,不是說由你一個人做出來的電子報就是個人電子報,因為這裡頭有可能是轉載他人文章或是匯集眾多資料而成,我認為,所謂個人電子報應該是「書寫自己、自己書寫」,套句市場一點的話,就是打個人品牌。

書寫自己,倒不是說挖出自己的風流韻事來娛樂讀者,而是讓讀者透過你的筆、你的眼、你的心來觀看世界,讓讀者分享你的關心與在意;而自己書寫,則是堅持一字一句出自自己的氣力,分享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假分享之名行浮濫之實,忘記了「個人」電子報的原始初衷。

如果一個發行個人電子報的人腦袋裡想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怎麼讓自己的電子報、自己的文字、自己的風格達到不可取代的狀態,那麼就算拼了命去招攬很多很多的讀者,也是無意義的,只要出現了一份同質的東西,就可以「瓜分你的市場」——如果你要的就只是市場。

我不知道其他發行個人電子報的人怎麼想,但是就我的思考出發,個人電子報除了成就自己書寫的欲望之外,也是自我反省思考的重要途徑。不要急著去迎合讀你東西的人的口味,不要急著讓他人來左右你的步伐,在這樣慌亂尋找最大公因數的同時,你便會遭遇喪失自己的危機,而沒有「自己」,又哪來「個人」電子報呢?

永遠有比訂戶數的成長或減少更重要的事情,至於那會是什麼,就看發電子報的人心裡的衡量了。

參觀Renata網頁:http://renata.url.com.tw

台長: 果子離
人氣(8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