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
16:2 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
16:3 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
16:4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
ê
在當時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猶太領袖中兩大派別,在很多事情上,他們的見解都截然相反。法利賽人小心地遵守著他們的宗教規條和傳統,相信這就是通往神的道路,也相信所有經卷的權威和死人復活的事。撒都該人只承認摩西五經的(舊約的前五卷書)權威,不信死人復活的事。然而,他們卻有共同的敵人——耶穌,並想要聯手殺死祂。
ê
所以,只要是耶穌所傳的道理,他們都是反對到底的。他們說耶穌會行神蹟,那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要求一個從天上而來的神蹟,而且企圖解釋耶穌的神蹟只是一種戲法、巧合或運用邪惡能力的結果。他們相信只有神(他們所相信的那位)才可以從天上顯神蹟,且肯定超越耶穌的能力範圍。雖然顯神蹟對耶穌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祂卻沒有這樣做來使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祂知道即使是從天上顯神蹟也不能使他們信服祂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早就看出他們早已決定不信祂,在不信的心中有神蹟是沒有意義的,而且信仰若只是建立在看到神蹟才相信,那也不是真正的信心,這一向是耶穌所主張的真信心。
ê
當時的許多人也像這些猶太領袖,希望能看到神蹟就相信耶穌,但耶穌知道神蹟並不能使他們信服。耶穌曾經在迦百農等地治病、叫死人復活,餵飽成千上萬的人,但在群眾中仍然有人希望祂證明自己的身份。信仰若是只建立在神蹟奇事,那基礎是很薄弱的。我們是否因為未曾看過任何神蹟而懷疑基督呢?是否期望神親身證明祂自己的身份,然後才相信祂呢?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ê
即使是到了我們科學昌明的時代,有很多聖經上的應許都已經實現,記載在舊約和新約中的所有神蹟,也有著二千年來的教會歷史和千百萬人的見證。但是有了這所有的證據仍不肯相信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信者恆信,不信者不是驕傲自大以為沒有神,就是固執頑梗在自己的想法裡。有的人還是會堅持說讓我看一次神蹟吧!只要一次,我的信心就會更堅定,其實,憑著信心相信耶穌更有福氣,全心相信就能看到神在我們生命中施的神蹟!
16:5 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
16:6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16:7 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16:8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
16:9 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
16:10 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
16:11 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
16:12 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16:13 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註:有古卷無「我」字)?」
16:14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16:15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16:17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6:18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註:「權柄」原文作「門」)。
16:19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16:20 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
ê
我們都知道“酵”的作用是使麵團發起來,只需要很少的酵就可以發起整團麵。在這裡耶穌以酵作為一個例子,指出少許的罪惡能夠影響一大群人。這裡耶穌是在指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錯誤教訓令許多人走入歧路。要警醒和提防這種想法:「這微小的錯誤怎麼可能影響其他人呢?」
ê
當耶穌問門徒:「人說人子是誰?」門徒以一般人的看法來回答耶穌的問題——耶穌是一位復活了的偉大先知。這種回答的信念源起於舊約,在舊約申命記18:18神說祂要從百姓中間興起一位像摩西的先知。在這些回答中,看得出來只有彼得承認耶穌是神,是人們期待已久、在應許中的彌賽亞。這是對的,因為耶穌正是彌賽亞。
ê
耶穌在世間的三年半,主要是傳揚天國的福音,衪也說將要在磐石上建立教會,解經家都認同耶穌所說的這塊磐石可能有三個意思:
其一是指:耶穌自己,因衪要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而成就的神救贖的工作。
其二,可能是指彼得,他是耶路撒冷教會的第一位偉大領袖,耶穌說天國的鑰匙要交在他手上(19節),當時這些話也引起很多爭議,有些人說「鑰匙」是指執行教會紀律、立法和管理的權威;另有些人說「鑰匙」賦予宣告罪得赦免的權柄(參約翰福音20:23);還有些人認為「鑰匙」可能是指藉著神話語裡的救恩信息,使人得到進入天國的機會。當時有些宗教領袖以為自己拿著天國的鑰匙,企圖把某些人關在天國門外。這是極大的錯誤,我們不能決定誰能或不能入天國的門,但是神卻使用我們去幫助別人找到進入天國的路。天國的門向所有遵行祂話語的信徒大大敞開。
其三,也有極大的可能性是指彼得及繼後所有真正的信徒,耶穌囑咐門徒不要公開彼得的認信,因為他們仍然未完全明白耶穌將要成為怎樣的彌賽亞——祂不是一個軍事上的總司令,而是一個受苦的僕人。人們需要完全瞭解耶穌和作為門徒的使命後,才可以去對別人宣告這件事,否則會引起叛亂。耶穌告訴門徒要經過一段困難的時期,直至祂完成地上的使命,才能明白祂降世所要成就的事。後來彼得也提醒基督徒,教會應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耶穌基督是基石。所有信徒都藉著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加入教會,像彼得這樣的信心正是建立基督國度的根基。
16:21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16:22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16: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ê
21節中的「從此」二字,標誌著一個轉捩點,標記耶穌開始宣講天國的真理(參4:17),而這裡則指出耶穌開始強調自己的受難和復活信息。直到這時,門徒仍未領悟到耶穌來的真正目的,因為他們對彌賽亞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耶穌三次預言自己要受難,這是第一次。(有關其餘兩次的預言,請參17:22-23;20:18-19。)
ê
22節,彼得會說出的樣這話,是因他愛耶穌,他是耶穌的門徒,也是祂的朋友,他不想耶穌去涉險,故企圖勸阻祂免受仇敵的毒害。但是耶穌卻告訴彼得,這是在阻礙衪,假如耶穌不去受死,彼得就要死在自己的罪中了。耶穌總提醒我們要小心試探,這也是彼得的試探,大試探可以來自那些愛我們並且努力要保護我們的人,有時我們在痛苦或遇到極大的難處時,或許會聽到親人或好友說:「神若愛你,肯定神不會讓你面對這件事」之類的忠告,此時,我們要特別小心。我們最難面對的試探往往是來自那些只希望保護我們逃避危難的人。
ê
當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魔鬼告訴耶穌不必死就可成就大事的說法,只要降服魔鬼的條件。耶穌認為彼得說的話和當時魔鬼所說的一樣。彼得剛剛認耶穌為彌賽亞,現在卻違背神的意思,彼得是用人的角度來衡量這件事。我們要小心,撒但常常企圖使我們離開神,叫我們不知就裡,耶穌斥責的是彼得這種態度。
16:25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註:「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16: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16:27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16: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
ê
25節是很多人熟悉,卻又不懂耶穌真正的意思,或者是懂得,卻是很難做得出來。耶穌在告訴衪的跟隨者或是門徒,作真正門徒是代表一種決心,用自己所有的來服事神。如果,我們顧惜自己的肉身,不願受苦,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開始枯竭。當我們只為自己生活,就會迷失了生存的真正目的;當我們獻身服事基督,便會發現生活的真正意義。
ê
26節,和上面的相應合,當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基督時,會用自己的意思去選擇這樣、選擇那樣,好像今生所擁有的就是我們的一切。在這裡耶穌說的是,其實,今生只是永恆的開始,今生只不過是一段世間的旅程,我們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人生,會決定我們永恆的境況。神很明白的說,我們在地上所積聚的,不能購買永恆的生命;即使最崇高的社會名譽也不能使我們進入天國。從永恆的角度來衡量所有的事情,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抉擇截然不同了。
ê
如果永生是可期待的,我們知道要好好活這一生,且最重要的為永生做預備,而且聖經明明的說,每個人都要面對審判,在27節提醒我們,耶穌基督擁有審判全地的權柄(或參腓立比書2:9-11),雖然祂的審判已經臨到我們的生命,但將來基督再來時會有最後的審判,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要接受審查和評價。那時,神要釋放義人,定惡人的罪。我們不應該論斷別人得救不得救,因為這是神的工作。
ê
值得注意的是,不單非信徒要面對這審判,基督徒雖然有永生的保證,也要同樣面對審判,耶穌將要看看我們怎樣運用恩賜、機會和職責,來決定我們在天國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