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4 14:57:24| 人氣1,409|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札:禁忌之戀 鱷魚之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本分析——邱妙津《鱷魚手記》


一、同志身份的作者

邱妙津(1969年-1995年),台灣彰化縣人,女同性戀作家。台大心理學系畢業。曾在張老師心理輔導中心擔任輔導員,接著在新新聞雜誌社擔任記者。1994年出國就讀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第二階段心理學系臨床組,之後曾轉入女性主義研究所。

1995年她選擇在巴黎留學地自殺,用水果刀刺胸身亡,震驚台灣文壇,遺留下的作品以其豐富的文字生命強度感染讀者。 隨著邱妙津的死,她的作品也被解讀為「自傳」式的小說,如:《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


二、同志書寫

身為女同志,邱妙津寫自己的故事,透過文字中的矛盾、掙扎的敘述去面對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自己大學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而誠實的書寫,在同志文學領域上,是有其傳統的,這被稱之為「同志書寫」。在台灣的文壇中,許佑生的「男婚男嫁」,蔡康永的「那些男孩教我的事」,都可視為「同志書寫」的一部份。

不過,邱妙津的「鱷魚手記」,則是把自己的故事透過書寫傳達給讀者,寫她對感情的看法,她如何去面對同性情誼,有熱戀,有失戀,有難過,也有快樂,只是,她愛戀的對象,和她一樣,是個女子。


三、原型的女人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最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邱妙津《鱷魚手記》第10頁〉

榮格心理學說:「人的內心中,同時具有所謂男性與女性的原型。」
阿尼瑪(Anima):男人無意識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個。阿尼瑪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時,他可能是將他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投射在這女人身上。
阿尼瑪斯(Animus):女人無意識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個。青蛙王子中的青蛙與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瑪斯形象的投射。


四、身份認同的矛盾

拉子雖然內心愛的是女人──水伶,卻又將水伶推開,不斷迂迴的纏鬥,可能是源於潛意識的「恐同」,兩個女人愛戀的恐懼,社會背德的壓力,想愛但不被允許愛、想逃卻又擺脫不了,將水伶推開後,沒想到水伶說:
「我答應要跟別人在一起了。」
那個「別人」也是個「女人」,更把拉子陷入痛苦的絕境。

這顯示了女同志角色中的T、婆,陰柔的婆也許氣質跟異性戀角色的女性沒什麼不同,卻不見得能夠去愛男性,而較陽剛的T其實氣質也是存在變動的。
拉子潛意識的「恐同」在提及小凡──唯一和拉子做過愛的女人,卻說
「我咬著牙寫她……這是我一生最恥痛的記憶。」

文中的拉子在水伶離開後試著「改變食物」──變成真正的女孩子,穿著打扮女性化,這也顯示出拉子自我性向認同的猶疑和矛盾,強迫自己要回歸社會認同的正常,但如此背反自我性取向的嘗試,終究無法使拉子去愛男人。
在小說敘事中,曾經相愛的一對小學妹──吞吞與至柔最後也是選擇了異性愛,而將彼此間美好的同性情感深深埋在心中。

同性情慾在以異性戀為中心的社會文化裡顯出一種挫敗、禁忌關係,所以拉子發展出一種標舉精神上的溝通,不斷用連封書信跟水伶「討論愛情」的無性關係,高舉「精神、去性化」,以勝過愛欲與現實的方式,使拉子不用面對自己對同性愛欲的污名恐懼,但也堵死拉子自身的愛慾。

五、鱷魚的象徵

鱷魚:披著疙瘩外衣的可怕卵生生物。

「鱷魚是地球上唯一的一隻鱷魚,走到哪裡都是人類注視的焦點,為了避免引起注意,鱷魚隨時隨地都必須穿上人皮,假裝自己是人類。鱷魚單純天真,害羞善良,習慣獨自生活,卻其實是十分渴望尋找到同類,一起分享內心的世界,希望卸下人裝,以最真實的一面面對大眾。」

在小說中,鱷魚可能有三層象徵意義。

第一層「鱷魚」象徵邱妙津自己。
全書以鱷魚來連貫全文,鱷魚就像是邱妙津心境的最佳寫照,穿著人裝的鱷魚,在「人」的社會中,隱身生活,鱷魚(惹內)就是「我」(賈曼),「我」就是鱷魚,最後賈曼的旁白也是邱妙津的心聲
「我無話可說……祝你們幸福快樂!」。

放大來看,「鱷魚」也可以看成是所有的同志。
生活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中,同志不得不隱藏自己的感情取向,不得不穿上「人裝」,在主流社會中,變身生活,卻為大眾所好奇、媒體欲窺伺的對象,是一直以來表面上開放,卻藏著禁忌與隱諱的一個題材。
「鱷魚想,大家到底是何居心呢?之於被這麼多人偷偷喜歡,它真受不了,好、害、羞啊。」〈第62頁〉

陳思和〈鳳凰、鱷魚、吸血鬼-試論台灣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同性戀意象〉一文中也提及「鱷魚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卵生」動物,其(卵)是無性別的,依靠母鱷在孵化時期的溫度而後定雌雄,孵化前的鱷魚卵則雌雄同體不分。」
把鱷魚與同性戀意象連結。

非社會取向的同性戀者,非我(異性戀)族類,就像文中「鱷魚手記」所顯示的一樣,不是受到保護就是受到撲滅的的兩極化對待,生存權決定於他人手中,同性戀的正、負評價(可被接受、不可接受)與社會文化所決定的詮釋角度有很大關係。

再放大一點來看,「鱷魚」可象徵為社會上所有的邊緣弱勢者。
必須隱藏自己最真實的一面,穿上「人裝」,用社會可以接受的那一面顯示於大眾,但是在「人裝」底下,都有一個不可告人的自己。


六、《鱷魚手記》文字特色

大量使用暗喻表現同性戀文化,如:拉子、鱷魚…等,細膩文字表現心理對抗與困擾,整個過程描寫深刻。
這些文字不只表現出同志文學的愛慾,所呈現的情感、矛盾與掙扎,更是異性戀者在面對情感中都可能經歷的。
另外,《鱷魚手記》使用日記體第一人稱敘述式的獨語對白,在標點符號使用上,書中的「句號」特別多:
「不要任何人。沒有用。沒必要。會傷害自己和犯罪。」「不看報。不看電視。除必點名的體育課外不上課。不與過往結識的人類做任何聯絡。不與共同居住的人類說話。」


印刻雜誌於2005年六月為邱妙津作了「辭世十週年紀念」,描述邱妙津構想《鱷魚手記》光是「元素」就有:荒誕體(村上春樹)、雕鏤體(三島由紀夫)、日記體(太窄治);描述(馬建)、敘述(莒哈絲)、精神分析、疏離幽默。


邱妙津以日記、書信體的格式,穿插虛擬的意境,來表達作者本身女同志情慾愛意的渴望,與社會認同與不認同之間的荒涼孤獨。


台長: Mina
人氣(1,409)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學與閱讀之間 |
此分類下一篇:佛心來的禮物--創意學、學創意
此分類上一篇:書札:惡女的異色情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