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寓言故事的意涵
在讀一些寓言故事時,往往可以發現故事中蘊含深刻的道德教訓或是作者的人生經驗觀,例如:《百喻經》中的〈愚人食鹽喻〉告訴我們做事要循序漸進,不要妄想一步登天、找捷徑,否則只是自找麻煩罷了;
利瑪竇《畸人十篇》中的〈餓狐〉告訴我們外在的物質表象財富名利到頭來皆是空,人生的目標不在聚財斂貨上。
透過這些寓言故事,常常有使人「醒悟」的教化功用,而透過故事所所達的間接教訓或是諫言,的確比直接說理使人容易接受多了,也難怪先秦的辯論家和明清的傳教士會把寓言當作材料,將其插入論述當中,如此講述中的說服力也會因寓言而增強許多。
寓言故事通常是一篇含有道德教育或者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在中國及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寓言故事。部分中國成語故事也屬於寓言故事的一種,例如:揠苗助長、鷸蚌相爭、臥冰求鯉、杞人憂天、瓜田李下……這在研究中國寓言時,也是相當有趣的一部份,成語可以說是將整個寓言故事的精髓濃縮為短短四個字裡頭。
现 *寓言與其他文類的交集
中國寓言是在柳宗元後才獨立發展成篇,而「寓言」這種文類也跟其他相關文類有疊和之處,如:神話、歷史故事、軼事、民間傳說、童話、動物故事、笑話……等等。
剛好我最近讀到「小說極短篇」這樣的文類,試想也許寓言也跟極短篇是有所疊和的。
極短篇定義在於:
它是耐看而能反覆頌讀的,在有限的篇幅中造成懸宕並造成刺激感,結局必須是有延伸性並有想像空間的,在既定結局之外製造出無窮的回味。
白靈也曾發表對於極短篇的看法:
故事必須簡潔,再趣味性之外會使人達到警醒的作用,而不只是哈哈一笑就沒有了,形式以清晰和有警醒作用的為上,勝過單純趣味性的作品。
寓言跟極短篇兩者相似處都是篇幅短小,形式清晰和有警醒作用的,從某一方面看也許他們是有很大交集的。
现 *西方寓言的發展
瞭解寓言的發展後,可以發現西方寓言可以說以伊索為一個起點。
此後西方寓言集的產生多半仿伊索寓言的模式,或是蒐集同時代的作品,這是屬於整理的部分。
至於改寫寓言「再創造」的部分,也成為後代寓言的一個重點,如:《拉封登寓言詩》、《克雷洛夫寓言》,此後以伊索寓言為藍本的寓言集,不再命名為《伊索寓言》,而是以創作者命名其寓言集,這樣子依創作者刪改、文字潤飾的寓言集也展現出不同於《伊索寓言》的風格、風貌。
现 *關於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亞黑人奴隸--伊索所創作,再由後人收集成書,也有人認為並無伊索其人,只是古人假託其名將一些民間故事結集成書。
中國認識伊索寓言一直要到1625年,由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口授、張賡筆錄的《況義》(「況」就是「比喻」的意思)是最早的《伊索寓言》譯本,共收寓言22篇。
但是,中國最早使用「伊索寓言」這個書名的人是林紓,他的版本於1902年出版,由嚴璩(嚴復的長子)口授。民國以來,又有周作人和羅念生等多種《伊索寓言》的譯本。
在伊索寓言裡好像很少關於貓的故事。從書目的索引數了一數,只有十三則和貓有關,相較於八十六則的獅、七十六則的狐、六十則的狗、五十一則的驢,以「貓」為主角所佔的比例實在甚小。
在古埃及人眼中,貓有避邪功能,但是在伊索時代的古希臘人眼中,貓咪可能就比較沒有特別的意義,而獅子為萬獸之王,代表兇猛、強勢的形象,也用的最多,其次狡詐的狐狸、忠誠或是貪心的狗、愚魯弱勢的驢子也常常用在寓言中,作為一個對比、對照的形象。
现 *寓言的插圖
比照《伊索寓言》、《拉封登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三本書的插圖似乎風格都有所不同。
志文出版的《伊索寓言》有介紹寓言故事的插畫家:英國版畫家Toms Bewick、動物銅板畫家Francis Barlow、素描畫冊畫家Randolph Caldecott。
同樣是志文出版的《拉封登寓言故事》插畫則以法國諷刺畫家Gerard Grandville和杜雷的插圖為主,另外小知堂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沒有特別註明插畫取自何人。
不過可以發現為這樣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寓言作插圖,必須要真實地把原作者銳利和機智的思想表達出來,可以木刻藝術的形式和銅版小動物插圖來表達,但儘管方法不同,這三本書的插畫都表現出一定的真實、栩栩如生之感,細膩的畫風、運用黑白的線條、陰影強弱來凸顯插畫的立體感。
在擬真之外,有趣的一點是:寓言大多賦予故事中主角(動物、植物、昆蟲、器官、其他)生命與人性,所以這些栩栩如生的插畫主角又是「擬人化」的。
我們可以看到插畫中老鼠穿著人的服飾、蟋蟀會演奏樂器、青蛙會發表演說……寓言插圖與童話插圖的形式有大同小異的地方,他們都有著動物人格化的問題,賦予圖畫中的主角生命力與情感。
寓言的插圖表現形式,使人看了插圖便能掌握故事主幹,其中,寓言具備著童話中所沒有的社會內容,寓言中的動物的活動,並不像童話中的動物的活動那樣在說明動物的本身。
因此,人的複雜的思想和社會活動跟動物形態的結合,就構成了寓言插圖的獨特形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