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STS所 39731009 張琦鈺(11/05聽講心得)
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遊
聽完evelyn keller的演講,內心其實是失望又沮喪的。當然英文隔閡也是讓我沮喪的部分,但就個人粗淺的理解,keller帶著科學本位的態度,欲對話的對象彷彿也侷限在科學城堡內的人,對STS了無新意的批判(雖點出問題但對科學無實質益處、不能光具有文化意涵,應多增細節部分)仍以輔助科學為主,郭文華老師一語道破:right person in wrong place窘境。
反對emily martin在《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構了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文章所分析科學家簡單的性別觀念,因為科學家絕非只單純描述複製刻板性別角色的自然法則。 若深入了解生物遺傳學,比方maternal effects。(在此之前必須先喚醒先前所學的生物基礎:細胞的構造分成細胞膜、細胞質及細胞核。細胞質內有各種胞器,而粒線體是真核生物細胞質內的胞器之一,具有外膜系統的結構,負責提供細胞90%能量與代謝有關,是細胞的發電廠並擁有自己的遺傳物質,稱為粒線體DNA,與細胞核內的基因組DNA各有職司的任務。)精子與卵子結合產生胚胎。精子幾乎沒有細胞質,卵子則含大量細胞質,故卵子比精子負有較複雜且重要任務。精子微量的細胞質內也存有粒線體,一旦精子與卵子結合,卵子中的細胞質卻即刻被消化,有趣的現象是受精後的卵子粒線體是母性所特有,以此為主進行世代順序遺傳。
maternal effect,是母體的核糖核酸mRNA會進入卵而影響基因的調控,一旦發生基因缺損deletion或點狀突變point mutation時,可能影響到其訊息核糖核酸的分裂或蛋白質轉印不良,會引起蛋白質量或質的變化。
這若是生物科學最基礎的常識,科學家怎麼可能只用童話故事睡美人比喻精子與卵子結合,做為卵子形象?所以語言的運用只是表達的一種方式。不論是高中課本曾提過的實驗─尾草履蟲和耳草履蟲的生存競爭或是其他物種間的合作,我們都發現語言只是客觀工具,目的是幫助了解世界的真相,再回過來形塑科學。但有很多人將基因掛在嘴邊,卻從未任真看待什麼是基因,只用單純的既定刻板印象來理解科學家或科學是不夠的。
最後keller強調nature、nurture不分軒輊同等重要。科學家應該搶回對詞語的解釋權。我的問題是:若nature、nurture同要重要,基因各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是nature還是nurture屬於科學已知或人文已知的部分?還是科學未知或人文未知的部分?抑或nature、nurture可能出現在中間new space?
| 科學 | 人文 |
已知 | 借用語言、隱喻、象徵,視其為工具,挑戰:客觀傳達真實世界,向下挖掘未知,需要change | space can come in, come out ex:STS.MIT | 語言、隱喻、象徵為賴以為生的存在,客觀外也強調難以量化的事物,在真實世界向上超越未知,需要change |
未知 | 了解而改變世界à又形塑科學 | 了解而改變世界à又形塑人文 |
| | | | |
我非常白癡的將同等重要Nature、Nurture聯想到侯麥電影《綠光》:
「可曾觀察過海平面的日落?是否一直觀察著它,直到它眼看著就要全部消失?當天空一片澄淨時,就在太陽放射出最後的光芒時會出現一道綠光。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綠色,沒有一個畫家能夠在他的調色板上調出這種綠色;在自然界,無論是種類繁多的植物,還是最為清澈的海水,它們的色彩沒有一個與這種綠色相同!要是天堂上有綠色的話,或許便是這種綠色,它無疑是代表著希望的真正的綠色!這種綠光的功效是,凡是看到它的那些人便不會再在感情方面作錯事,因為它的出現摧毀了謊言與幻想;綠光很罕見,看到它就可以讀懂自己和對方的心,誰能有幸看到綠光,誰就能得到幸福。」——凡爾納《綠光》
本片的靈感來自法國作家凡爾納(Jules Verne)1882年的小說《綠光》(Le Rayon vert/The Green Ray),講述主人翁到蘇格蘭尋找綠光的故事。綠光是日落的最後一線光芒,是光線折射所造成的視覺現象,但並非經常出現。傳說中看見綠光的人,就會洞悉自我感受,得到啟發。綠光,自然現象乃因日落之際光線在大氣中折射,靠近地平線時所產生的色散餘暉。若僅以科學角度觀之,是如此珍稀而冰冷;然而,法國作家凡爾納卻為其加諸「看見綠光的剎那,即能洞悉自己與他人情感」魔幻浪漫的意義。
而侯麥日後更以此為據,拍了同名電影,並於片首引用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詩句「啊!願兩心相許的時刻到來。」(Ah! que le temps vienne / Où les cœurs s'éprennent),以完整形塑這則傳說。
我們要做的不再是搶回解釋語言的權力,而是賦予更多的想像,讓科學、人文更好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人類本身?我們通常只熟悉寫過《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s》的儒勒‧凡爾納,喜歡綠光電影的人可能會忽略侯麥同時受到來自科學、人文雙邊影響;除了科幻電影、兒童文學會熟悉凡爾納,誰注意到法國新浪潮電影中的重要作品也受自然光影的影響?讓科學、人文更好絕不只是單純讓科學、人文更好,挾在中間的模糊地帶反而像Oasis 綠洲《Dig Out Your Soul 靈魂解放》專輯要說的,追求是深刻思考、進出靈魂,如愛情既litany又magical mystery,乏善可陳也可以琢磨出意外角度的光彩。
Oasis - 《The Shock of the Lightning》">
lyrics: 森克 譯
I’m over my heart’s desire
終結心中渴望
I feel cold, but I’m back in the fire
以前我感受內心冰冷, 但我即將回歸火熱狀態
Outta control but I’m tied up tight
即將脫離控制, 雖然我曾被牢牢綁住
Come in, come out tonight
今晚我們要嶄露頭角
Coming up in the early morning
一大早發生了件大事
I feel love in the shock of the lightning
如閃電般的愛衝擊著我
I’ll follow into the blinding light
緊緊跟隨眩目閃光
Come in, come out, come in, come out tonight
今晚我們要嶄露耀眼光芒
Love is a time machine up on the silver screen
愛 在大銀幕上是部時光機器
It’s all in my mind
這一切都存放在我心裡
Love is a litany
愛 是冗長乏味的故事
A magical mystery
也是個神祕的謎
All in good time
一切都存在於美好的時光裡
And all in good time
而所有一切都存在美好的時光裡
All in good time
所有一切都永駐於美好時光裡
I got my feet on the street but I can’t stop flying
雙腳佇立街頭, 但我無法停止展翅飛翔
My head’s in the clouds but at least I’m trying
我的腦袋身陷迷霧, 但至少我正試著看清一切
Outta control but I’m tied up tight
逃脫那控制, 雖然我被牢牢綁住
Come in, come out tonight
今晚我們要嶄露頭角
There’s a hole in the ground into which I’m falling
我正掉進那無底洞窟
So God speed to the sound of the pounding
上帝急切的趕往那猛烈重擊的聲響
I’m all in to the blinding light
眩目光芒團團包圍著我
Come in, come out, come in, come out tonight
今晚我們要嶄露耀眼光芒
Love is a time machine up on the silver screen
愛 在大銀幕上是部時光機器
It’s all in my mind
這一切都存放在我心中
Love is a litany
愛 是冗長乏味的故事
A magical mystery
也是個神祕的謎
All in good time
一切都存在於美好的時光裡
And all in good time
而所有一切都存在美好的時光裡
All in good time
所有一切都永駐於美好時光裡
It’s all in my mind
這一切都存放在我心中
Love is a time machine up on the silver screen
愛 在大銀幕上是部時光機器
But all in good time
但是一切都存在於美好的時光裡
And all in good time
而所有一切都存在美好的時光裡
All in good time
所有一切都永駐於美好時光裡
written by Noel Gallagher, “Oasis” !
http://zimsam.wordpress.com/2008/08/16/oasis-the-shock-of-the-lightning/
強納森‧溫納Jonathan Weiner《果蠅‧基因‧怪老頭──生物行為起源的探尋Time, Love, Memory: A Great Biologist and His Quest for the Origins of Behavior》:莎士比亞可能是首用「天性」(nature)和「教養」(nurture)的人。在《暴風雨》(The Tempest)中,普洛斯派洛(Prospero,莎翁所有戲劇中最接近他自己的角色,是所有藝術家、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原型)抱怨他的養子卡利班(Caliban):魔鬼,天生的魔鬼,在他的天性上/教養永遠無法駐足;我白費力氣/全屬徒然。
達爾文的表弟蓋爾頓(Francis Galton)讀完《物種起源》後掩卷思索「此書傑出的作者和我自己都源自共同的祖輩-伊拉斯摩斯‧達爾文之故」。兩人各花了數十年時間,收集許多和遺傳相關的例證和軼事,卻只是模模糊糊地稱之為「遺傳」。
文章定位:
人氣(81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