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各界都在撻伐九年一貫、教改,尤其是建構式數學的時候,在網路上發現這篇文章,覺得非常有可讀性,因為這篇評論沒有政治,也沒有意識形態,純粹從文化差異面下手,不去批評建構式教學是「錯誤」的,而是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台灣的社會文化裡是「不合適」的,相當值得有決策權力的官員參考,甚至檢討。
當年大家花了好大的功夫廢除聯考,大家額手稱慶,如今連民進黨中央作的民調,都呈現絕大多數民意希望恢復聯考的意向,這並不表示聯考「比較好」,而是現行的九年一貫「更爛」,相對來說,聯考至少是個負面邊際作用相對比較小的方式,但教育官員和教改團體(如人本基金會)的思維,卻似乎是將「教改」神主牌化,同時將「聯考」妖魔化,所以「教改」是永遠沒有錯,絶對不能質疑的Sacred Cow,而「聯考」則是一無是處,應該除之而後快的混蛋。
在台灣有很多人堅持自己不是「中國人」,在政治上這沒有問題,在文化上則大有商榷餘地。李登輝在接受國外媒體(如讀者文摘)訪問時,經常提到許多「中國人」在社會文化上的劣根性,這些描述基本上都對,但他似乎忽略了一件事:這些劣根性他也有,有些特質他還發揮得很淋漓。既然在文化上,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具有中國人的特質,則很多事情就必須照著我們的文化特質作修正,不然,「橘逾淮而為枳」的事情只會一直發生,不光是教改,一直被我們的政治高層掛在嘴邊的所謂「民主成就」也是如此。
建構式數學基本上不算是錯誤的教學模式,但就和台灣政府之前推行的政策一樣,什麼都喜歡去抄美國,卻又學得四不像,更慘的是,每次解決問題,都只治標不治本,所有的配套都沒有,也不考慮大環境,才會把教改,改得一蹋糊塗。
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朝時的百日維新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何日本成功,而中國功敗垂成,有一大原因就是清朝只見西洋的船堅砲利,卻忽略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配合,以為只要有了新式武器就可以強國,這樣的歷史教訓,是個人從國中歷史課本讀到的,諷刺的是,那些博士級的教改人士,卻早已忘了國中知識。
建構式數學和傳統數學立足點根本不一樣,在大中國地區,建構式數學絕對會失敗,就像傳統數學到美國也會失敗。為什麼呢?因為文化背景不同。美國一直以來是「加法文化」,而大中國是「減法文化」,我以下面的例子來表達這個差異:
市場買賣稱重,美國以天平為量度工具,大中國以磅稱為量度工具。
司法審判,美國假設嫌疑犯無罪,檢察官舉證加罪,代表案例:辛普森殺妻案;大中國嫌疑犯有罪,疑犯自行舉證脫罪,代表案例:蘇建和案。
收銀員找零錢,美國一張一張數給客戶,買75元給100元,找25元;大中國95元的消費,客戶會給105元,店員找10元。
接下來解釋上表的內涵:
(1) 稱重觀念:
美國以天平稱重,所以數學等號相當於天坪的支點;大中國以磅稱稱重,數學等號相當於磅錘。這代表美國的數學等號不會移動,大中國的數學等號會移動。舉例來說:
x+3=5,請問x等於多少?
美國算法:
x+3=5
x+3+(-3)=5+(-3)
x+0=2
x=2
大中國算法:
x+3=5
x=5-3
x=2
看出差異了嗎?
(2) 司法概念:
美國嫌疑犯在判刑前都被認為無罪,要由檢察官舉證他有罪,如果不能100%證明他有罪,必須相信他無罪;而中國嫌犯被抓到算他倒楣,所有的罪都是他的,嫌犯要自己想法子脫罪,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無罪,就被認定有罪。
所以美國對嫌犯的犯罪事實是從零往上加到100,而大中國是從100減到零。這印證美國是避免冤獄,而大中國則是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
有趣的是,自漢武帝獨尊儒家以來,我們都自以為是孔孟的追隨者,但其實是孔荀的追隨者而不自知,美國才是以孟子人性本善為文化,而大中國卻是以荀子人性本惡為文化,這又是一個加法文化和減法文化的印證。
(3) 收銀員找錢
如果買75元的物品,而身上有125元,兩國的算法有何差異?
假設現行貨幣有1,5,10,50,100等面額(也就是以台幣為準),美國找錢法是:
桌上放了100,而物品是75,所以要以有定義的面額往上加,加到100,差額就是需找回的錢。算法則是:
(1) 先以較大面額加:75+50=125,超過100,所以50拿回,不能用50加。
(2) 再拿次大面額:75+10=85,小於100。
(3) 還不夠所以再加:85+10=95,小於100。
(4) 還不夠再加:95+10=105,哇!超過100了,所以拿回10,不能再用10來加了。
(5) 那就用第三小的面額試試:95+5=100,剛好100。
所以剛才放在桌上的10+10+5就是要找的錢了,所以要用兩個10元一個5元為找的零錢。
各位發現了嗎?像不像建構式數學?
大中國找錢法則是:
客戶想法:如果我給店員100,會找三顆銅板,那就給125,只需找一個50的銅板就好了。
算法則是:給125,店員以125-75=50,所以找一顆50就好了。
看出差異了嗎?
此外,電腦是美國人發明的,所以是以加法文化設計得來,在電腦計算中是用加法處理所謂的減法,所以很多台灣資工大學生到畢業都不會算補數的題目,因為台灣是減法文化,當然弄不懂加法文化的電腦在算什麼。什麼叫做補數呢?以10進位補數為例:
(1)2的補數為8
(2)4的補數為6
觀念是,當數剛好進位的數值為滿數,而眼前的數字要達到滿數需「補」多少數,就是補數。所以個位數進位到十位數的第一個數為10,所以10為滿數,而2需補多少才會達到10呢?答案當然是8。
美國算出8是用2+1+1+1+1+1+1+1+1=10,1加了8次,所以得8。
台灣算出8是用10-2=8,所以得8。
如果瞭解這些差異性,就不難理解建構式數學在台灣失敗的原因,在文化差異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請那些自以為很專業的教改「博士」不要再荼毒我們的下一代了,對於那些小朋友而言,他們不會錯亂嗎?只有在學校教的數學是「加法文化」產物,而日常生活看到的都是「減法文化」,舉例來說,光交通問題就看得出文化差異,美國人因加法文化,所以都怕違規,因為大家都是白紙,很怕被「加」上污點,台灣則是反正大家都違規,警察也都認為所有的駕駛應該都會違規,除非駕駛自行證明不會違規,不違規不就虧大了,所以就儘量偷雞摸狗,以投機心態違規。包括政治思想,股市漲跌,請問哪一處不是減法文化?
個人真的強烈呼籲那些博士,不要再閉門造車了,你們自以為對的思想,百年前康有為、譚嗣同等人都已經吃過苦頭了,好好放下博士身段,去研讀最基本的國中歷史課本吧!歷史殷鑑不遠,是學習古人失敗的經驗比較快,還是自以為是的往前衝來學習比較快?
既然台灣是減法文化為背景,就請不要強灌小學生加法文化的數學吧!要推行這種加法文化的建構式數學,請先等大環境有合適的條件再推吧!再如此亂搞下去,相信台灣即將面臨「軟性文化大革命」,準備訓練出一堆白癡級的下一代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