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3 12:22:42| 人氣4,1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顧水門案和尼克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八月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因「水門案」辭職下台,逃過國會彈劾的三十週年紀念。水門案可以說是影響近代美國政治最重要的事件,深深地影響了一九七○年代後期到現在的美國政治,台灣在二○○○年政黨輪替後到現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政治環境也和以前也很大的不同,尼克森的起與落是否能給台灣的政治人物一點啟示,大家不妨觀察一番。
 尼克森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投入政壇,曾經擔任八年艾森豪的副手,這個經歷並沒有為他的從政加分,直到一九六八年才以險勝之姿當選總統;一九七二年尼克森競選連任,白宮幕僚長霍德曼私下授意幕僚李迪和麥考德等人潛入水門大廈,在民主黨辦公室裝置竊聽器,卻被警方逮捕。這件原本以為只是闖空門的「三流竊盜案」,在華盛頓郵報記者伍華德和伯恩斯坦抽絲剝繭的查訪下,變成前所未有的大陰謀,尼克森原本想利用總統特權干預司法調查,卻遭到法界人士的抵抗,最後眾叛親離,只得選擇在國會通過彈劾案前,在一九七四年八月辭職下台。
 曾經獲得普立茲獎的名記者懷修德(Theodore White),在尼克森下台後寫了「背信棄義:尼克森辭職始末」(Breach of Faith: The Fall of Richard Nixon)一書,對水門案的過程,特別是對尼克森這個人,尼克森周圍的幕僚人員的性格,以及他們贏得選戰的方法,有很深刻的描寫。懷修德在書裡寫道:

 尼克森在加州政治環境中成長,那種終於損壞白宮的新政治作風正是加州的產物,戰後美國人的情緒尚未恢復平靜,加州首先被一批新的專業操縱者所趁,這批人後來控制了政治和政府微妙結合的領域,而他們始終不了解其中的種種奧妙。
 今天,他們的辦法已經在全美國各地普遍實行,不足為奇,不是深入美國郊區,跟大多數美國人直接接觸,而是使用操縱技術,透過公共關係人員的巧妙安排,精心使用形象、語句、象徵,謹慎地掌握群眾情緒,並利用對某些問題特有研究的公民或志願人員組織的委員會作到這點。
 加州新政治的原則很簡單:攻訐別人是最佳競選活動,需要無中生有,製造一個敵人,警告選民提防他,競選題目不能太多,但要明白清楚,要讓選民感情用事地作選擇。
 在尼克森所有的政治品質裡,有一點最為特出,他最感興趣的是「手段」,在一九四六年他初入政壇時,「手段」很簡單:攻擊別人便取得勝利。選擇一個無名的敵人,用他去嚇唬選民,或者選擇一個出名人物,給他加上莫須有的罪名。

 細心的人或許會發現,懷修德的描述,竟然和現在的台灣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過去的幾次重大選舉裡,政見政策理念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愛台」、「賣台」,「本土」、「非本土」之爭,政治人物將模糊的「敵人」概念,扣在對手頭上,然後再把對手打成「同路人」,正是這幾年不斷重複上演的戲碼。懷修德認為,水門案對美國最大的傷害,不在於總統濫權,而在於總統濫權使選民喪失了過去對這個體系的「信賴」。由於尼克森和副手安格紐相繼不名譽地下台,美國人選擇和華府圈完全沒有關係的卡特,卻選了一個施政能力欠佳的總統,讓一九七○年代成為美國「失落的一代」,直到雷根上任才重新建立信心。
 觀察尼克森,回首看台灣。二○○四年大選讓台灣社會被徹底動員割裂,不管選舉訴訟的結果如何,人民對台灣的選務和司法,以及行政體系的信賴都不再存在,這應該是所有台灣政治人物,在醉心於討論接班或是要「終結」誰的時候,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台長: 喵喵
人氣(4,1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