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1-01 22:01:48| 人氣1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醫療決策難,但願別後悔 ◎劉秀枝

100歲的陳老先生咳嗽有痰,並沒發燒。兒子帶他看門診,照了胸部X光,發現右下肺部有些浸潤,應該是吸入性肺炎。醫師安排住院,以靜脈點滴給予抗生素。但住院當天在抽痰後隨即休克,之後情況急轉直下,氣管裡都是血,只好繼續抽以維持氣管暢通,但血氧濃度仍直直落,住院不到兩天即往生。


沒料到老人家走得如此快,家人非常驚愕,兒子更是懊惱:當初如果沒帶父親去看醫師、如果沒住院、如果沒抽痰……,也許老父還在,在家裡頤享天年或可以平靜地在睡夢中往生……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大至選擇學校、職業和結婚對象等,不同的選擇和轉折,產生不同的結果,其間難免會有些不如意,感嘆何必當初。小至買衣服、用餐或搭火車等,會為了買得比別人貴、餐點不佳或趕不上火車而懊悔。研究發現,錯過的機會越接近成功,則懊惱越大,例如只差1分鐘就趕上火車,會比遲到20分鐘的人更加懊惱。選擇愈多,懊惱的機會也愈大,所以買東西時如事先被告知不能退換,反而會更篤定、快樂。


醫療日新月異,抉擇難度大增


醫療選擇關乎生命,而醫療本身的不確定性和急迫性,以及個人的特異性讓選擇更加複雜。以癌症為例,從預防(避免致癌因素與定期癌症篩檢)、就診的醫院和醫師、診斷方法、治療方式或放棄治療等,每一關都要選擇。結局良好當然醫病皆歡;但如果療效不佳,病家不僅失望,悔恨還可能隨之而來,會想當初假如不治療或選擇另一種治療可能會更好。如果這個心結沒打開,長久下來,甚至會造成焦慮、憂鬱,或對醫療人員產生憤怒等負面情緒。


因此現代醫療強調病人要被充分告知,了解各種治療的利弊、成功率和可能的併發症機率,再作選擇。然而,醫療日新月異,新的治療不斷出現,讓病人很難抉擇。


而且,病家畢竟不是統計家,例如看到「以樹脂釔90微球體體內放射治療,十年來累計治療19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原預期餘命不到半年,經使用樹脂釔90體內放射治療後,有四分之一的病人腫瘤完全消失,或有機會完全切除腫瘤或進行肝臟移植而痊癒」,這也表示有四分之三的病人治療並不理想,但病家仍會想抓住最後一線希望,只看到「腫瘤完全消失」,或認為自己可能是那四分之一的幸運者,而對此治療期望過高。


反之,有些人不肯打流感疫苗,因為預期可能會出現發燒或輕微流感的副作用,雖然機率很低,但現在很健康,何必去冒險,而且不打疫苗將來也不一定會得到流感。可見醫療選擇,除了客觀條件,也受個人偏愛和思慮的影響。


懊悔無所不在,如何能識然?


醫師也有懊悔的時候,201311月刺胳針(Lancet)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一位38歲的男士出現兩分鐘的胸部刺痛,住院醫師為他做了詳細檢查,顯示心臟沒有問題,但病人回家後兩小時,卻因主動脈剝離而去世。在病例討論會上,住院醫師的同事和老師都認為他沒做錯,換作其他醫師也是這樣做,但他還是悔不當初,連續好幾年都無法好好入眠。


懊惱既然無所不在,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1.
生活上的懊惱不見得全是負面,有時可以敦促個人成長,例如趕不上火車,下次就把時間留得充裕些。沒診斷出主動脈剝離的住院醫師也會汲取教訓,下個病人可以受惠。


2.
要做重要的醫療決定時,除了瞭解各種可能方案、深思熟慮後,最好還是諮詢醫師的意見,作為重要的參考,並問自己:「我這樣做,將來會不會後悔?」


3.
如果事情已無法改變,則要接受、自我心理調適,並往好的方面看。如陳老先生的兒子雖然自責,但他告訴自己「也許父親本來就要走,住院抽痰只是讓他走得快一點。活到100歲,走的時候沒有鼻胃管也沒有氣切,兒女都在身邊,也算很有福氣了。」雖感不捨,但心中逐漸釋然。


4.
當他人對醫療結果懊惱時,作為朋友或外人,不要任意評斷,不經意丟出的一句話「你當初為什麼不……」,可能就是病家無法承受之重。



(本文刊登於201712月康健雜誌的劉秀枝專欄)
 

台長: 閱寫協會
人氣(1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生活‧心靈 |
此分類下一篇:遇見銀光布袋 ◎千尋
此分類上一篇:記錄歲月的手寫日誌 ◎朱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