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9-26 09:00:00| 人氣5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竹林中穿梭尋覓的少女 ◎郭秀端


成長於嘉義山鄉的我,最愛吃的菜非筍莫屬。 圖/LucKywei

綠竹筍與麻竹筍

成長於嘉義山鄉的我,最愛吃的菜非筍莫屬。

春末夏初是綠竹筍盛產的季節,處處有人販售綠竹筍。沙拉筍是綠竹筍最普遍的料理方法,但沙拉由蛋與沙拉油攪拌而成,熱量極高,因此我更喜歡把冰涼涼的綠竹筍沾哇沙米醬油,或什麼都不沾,直接吃,味美直逼水梨。

並非所有的綠竹筍都適合涼拌,有的綠竹筍綠綠的,俗話說已「出青」,這樣的筍會有苦味,要先汆燙過。汆燙過的筍,炒食、煮湯皆可。素食有一道名菜,以筍塊加烤麩加胡蘿蔔滷,色香味俱全,讓人食指大動。

比綠竹筍遲些登場的,是粗粗壯壯的麻竹筍。麻竹筍與綠竹筍相較之下纖維顯得粗糙,且個頭大,一個就有兩三斤重。剛刈下來的新鮮麻竹筍煮湯十分鮮甜,一般人煮筍湯,都喜歡加入排骨或雞肉,其實不論綠竹筍或麻竹筍,只要清水、一點點沙拉油,就能熬出一鍋清香美味。

麻竹筍是所有筍中可做成最多樣加工品的「筍王」。我們常吃的焢肉筍絲、醬筍、桶筍、脆筍、酸筍,還有筍乾,都是麻竹筍的加工品。

記得小時候一陣陣春雨過後,麻竹筍紛紛冒出頭來,若沒及時發現,很快就會竄高。這樣的筍,刈下來去除節及纖維粗硬部分,一段段的筍箍,可以用來醃製醬筍,或切成小小薄片製成脆筍,後段的筍尾就做成筍乾。為了製作筍乾,會故意讓一些麻竹筍長高一點,再來刈除。

筍乾通常分兩種,一種是割下之後先煮過,再把筍加鹽拌攪一下,放在筍圈裡,上面壓大石頭,待一段時日筍自動發酵後,再取出來撕成一條條。另一種,先把筍切成一片片,於陽光下曝曬數日,當筍乾呈赭色時,即可貯存。這兩種筍乾都用來焢肉,一樣好吃,只是口感一脆一韌略有不同。

桂竹筍與孟宗筍

當夏日漸漸遠離,節氣進入白露,可以吃的鮮筍就是桂竹筍了。有朋友問我:「咦,桂竹筍的產期不是比綠竹筍早一點點嗎?初秋怎麼可能有?」

在我的故鄉,桂竹筍盛產於初夏,且不採摘新筍,而是讓它生長到長出枝梢,變成一株株粉嫩嫩的幼竹時,砍下來製作粗紙。因此,白露時分桂竹筍仍會零星冒出。由於非主要產季,數量不多,鄰居間有不成文的默契,可以不分你我,自由採摘。只要起個大早,趕在別人之前滿山竹林奔走一回,就有機會滿載而歸。採回來的鮮筍,必須立刻剝掉外殼下水煮過,才能避免纖維粗化,保持鮮嫩口感。

外觀與口感均與桂竹筍十分相像的,還有阿里山山區盛產的轎篙筍,煮法亦差不多。

至於箭竹筍則可稱為「筍中清秀佳人」,纖細玲瓏,如毛筆般大小,產量稀少,身價最高,以陽明山與花蓮山區較多。箭筍一般都拌炒豆瓣醬,口感特別鮮脆清甜。

冬天踏步而來,一日日下降的氣溫讓埋藏在地底下的孟宗筍漸漸甦醒了,它們悄悄用尖尖的角碰觸一下地面,泥土緩緩向四方裂了數縫。不畏冬寒霜露重的阿爸,清晨來到竹林裡踩踩踏踏,感受到地底下的律動,拿起鋤頭,將裹著一身棕毛的孟宗筍掘了出來。

這種冬天長出的孟宗筍叫冬筍,過了春節,繼續掙出地面的就叫作春筍了。過年時,母親在餐桌上必有的「螺肉蒜」,就是冬筍、青蒜、魷魚乾、螺肉加在一起煮的湯品;而春筍加福菜、排骨煮湯,是我春天的最愛。

故鄉的粗紙製造隨著時代變遷沒落多時,竹林也一片片消失了,但桃竹苗地區仍保留著為數不少的桂竹林,我常於出筍季節造訪上述山鄉,重溫採筍的樂趣,彷彿自己又變回那個在密密竹林中穿梭尋覓的少女。

(本文刊登於104/09/08聯合報繽紛版) 

 

台長: 閱寫協會
人氣(5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活‧心靈 |
此分類下一篇:向日葵 ◎阡陌
此分類上一篇:【懷念不已的夏日故事】炎夏的感恩 文/林碧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