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2 00:00:00| 人氣4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育心.教養情】教育 vs. 灌輸 ◎郭玉霞

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或聽到類似的話:「我們要灌輸兒童正確的道德觀念。」「灌輸」這個詞彙,在一般人看來,似乎和「教育」是同義詞。然而在教育領域裡,我們認為灌輸這個詞帶有貶抑的意思,指的是讓受教的人不經思考或沒有理由,就堅定的接受特定的信念或是教條。例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信念,也可以是教條,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我們可以從目的、方法與內容三個層面,來分析「灌輸」這個詞的內涵。

首先,我們從目的來分析,老師採用灌輸的目的,通常是希望學生不用理性思考、批判、或反省的過程,即接受或深信某種教條。這類教條可以是宗教的、政治的、道德上的,且接受之後不輕易動搖。這類的目的通常是反教育的,因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考、批判、反省的能力,並用這些能力來篩選學習的內容。

其次,從方法的層面來看,採用灌輸的老師害怕學生會用批判、反省的能力,來篩選老師教的內容,因此,所用的方法必然是要避開理性的、批判的、反省的思考,常用的方法是說服、要脅、宣傳、欺騙等等,是希望受教者「無條件」的接受灌輸。在政治界,當政治人物要煽動群眾做些抗爭時,這些是常用的方法。

最後,是什麼樣的教條要用這種方式來教?通常是有意識型態的、偏見的、較無法證實的、有爭議性的、或有利益輸送的教條,這些教條大都禁不起人們用理性思考、批判的觀點來檢證,只好用灌輸的方法來進行。

「灌輸」並非教育的同義詞,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身為老師,對於這兩者之間的差別,不只要能分辨,更應牢記在心。

二十多年前,在歐美興起一股反省、批判的教育思潮,可惜並沒有在實際的教育現場留下什麼痕跡,可能的原因有幾個。首先,從政府的觀點來看,執政者可能擔心,人民若有很強的批判思考能力,很多政策背後所涉及的利益輸送、或對某些團體造成不公,就無所遁形。其次,從學校教育的觀點來看,行政人員可能怕學生有這種能力之後,他們會不服管教;再者,對老師而言,部分老師們害怕學生一旦具有這種能力,他們慣用的方式就無法奏效。這真是件諷刺的事,也是教育現場的兩難吧!

如果你想避免對學生用灌輸的方法,可以怎麼做呢?例如:在教導學生時,鼓勵他們去驗證老師所說的內容,如果事實證實是錯的,老師願意改變想法。又例如:老師會經常檢視自己的信念,如果是無法證實的,應誠實的對學生清楚說明。

當今社會,有許多人無法分辨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個人的想法,以至於讓社會陷入混亂的狀況。如果老師們在教學時,能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用灌輸的方式來教導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理性思考、批判的能力,相信未來社會的真理會愈辯愈明,而不會被部分人士的偏差言論牽著鼻子走。

 

作者:郭玉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2/09/07人間福報.家庭版】

 

台長: 閱寫協會
人氣(4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親子‧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父母的功課】學會放手 ◎葉玉華
此分類上一篇:父愛進行式 ◎廖淑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