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發下快語,趁著假期,要在電腦前黏上三天三夜,無止盡的書寫,把那些遺失的部分,用文字封存。為了不干擾進度,B貼心地笑了笑,回左營老家過年,我則苦懸於空茫狀態,在新聞台中,在檔案夾裡奔竄數時,一字難覓,分心看了「致命武器」及「挑戰星期天」,梅爾吉勃遜甫開場的全裸演出故是令人驚奇,而奧利弗史東挹注於影視能量的功力,更撼動了一整晚之於運動與團隊精神的高蹈激情,然則打開電腦,或是思緒萬千,或根本毫無頭緒,走走停停,卻不知從何下筆,才知生活的貧乏已超乎預期。
小兔留言,要我多寫些鳥事,越鳥越好,我僅能苦笑,現下生活無處不鳥,但要認真寫鳥故事,也實在困擾。記得情人節回到家,B十分興致,她聽說今天有一對情侶在員工廁所裡嘿休,一位經過的美設同事將他們帶進辦公室,她把兩人擱在那地方,然後逕自出門找尋主管,等再回到辦公室,早已人跡杳然。
這事很鳥嗎?我其實不太曉得,只是打心底覺得有趣,兩個在公共場合亂嘿休的男女,在一個促狹且穢味地空間裡面紅耳赤馬不停蹄的淫亂,接著猶如罪犯般被糾察隊移送至另一辦公空間進行偵辦,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何事,或許中途曾討論如何反應與駁辯(媽的我們又不偷不搶,這裡也沒有不能嘿休的告示牌,況且今天情人節耶!)但等啊等的,秩序維持者遲未出現,於是他們再度整理衣飾(男的攏了攏褲頭,把襯衫往裡塞了又塞,女的撥了撥頭髮,神經質地拼命抓齊衣線),然後推開門,見四下無人,便從容地離開現場。而另一頭,書店資深組長們卻仍焦心著如何訓斥與開砲(媽的睜隻眼閉隻眼讓他們直接離開不就好了,死糾察隊幹嘛沒事攔下這等麻煩)。
撇開生活鳥事,我常對B講,尤其在飽足好作品之餘,不自覺如斯感嘆,如果一生能創作出此等作品,大概可以死而無憾,看完電影「燦爛時光」這麼講,看完徐四金小說《香水》也這麼說,因為這是最極致的表現,完美的極致,人一生追求的目標。你與這些大師的距離,透過作品,感覺到夸父追日的無能為力,此後即便認真工作,再自鳴得意的成就也顯得平凡無趣。
庸碌奔忙中,事件仍持續堆疊,從王建民19勝的狂熱(巨大肖像宛如麥當勞叔叔拿著漢堡攻佔捷運站),到許瑋倫的命喪國道(這個還是別亂講),到馬英九的特別費案(隨便你們怎麼說,反正2008年總統我當定了),到杜正勝的三隻小豬(當兵兒子在酒店調戲他的親親小愛豬),到郭台銘在那邊加一個零少一個零(難道不愛幼齒?蔡依林納悶為何尾牙不找她),每件事都可以沸沸揚揚,網路世代意見特多,但過了鋒頭,好像又沒那麼重要了。尤以許瑋倫的驟逝,再度提醒著死亡可近可遠,近得讓人心生畏懼,又遠得無能措其手足。我只是覺得可惜,這麼漂亮又有氣質的新生代女星,就這麼走了,實在很浪費。
通過死亡列車,記憶翻箱倒櫃,若干臉孔大部分一輩子沒機緣談話或見面,卻仍情緒牽動,哀矜莫名。幾個明星的辭世,最難過應屬張雨生及張國榮,一則音樂,一則電影,想到日後再也不見兩人作品,心中真有說不出的失落。而文學界的自殺風潮從不間斷,酷兒作家邱妙津死得其時,引發藝文界一連串的追悼儀式與招魂行動,相較之下,黃國峻與袁哲生的殉道便顯得冷門許多。然後是編舞家伍國柱、羅曼菲......一代巨星的殞落,我們透過作品、媒體,認識了他們,告別了他們,憑空之間顯得有點虛浮、魔幻,但有時那種深刻地難過又這般真實,或者冥冥之中,閱聽人的心靈早受到媒體不由自主的宰控。讀到雨生的逝去是在澎湖當兵,濕潤了眼眶,當時還想著,與其我這平凡的一生,不如把生命交給他,繼續從事顛峰的創作生涯。到底為的什麼湧現一股莫名的激情與衝動?為的什麼網路針對許瑋倫甚至釀成了不必要的仇恨與對立,如今卻是不解了。或許因為生活平凡,透過浮幻的影視人生,我們竟弔詭地擁抱了最真實的存在感。
2005年1月10日死亡日記
親愛的任何人:
很遺憾我想不起你的名字,當我以此為開頭時,心中其實萬般無奈,沒有具體的容顏,沒有形象、沒有氣味、或關於你的所有消息,我指涉著你的名字,拆開來看有可能是任何人,總和起來卻誰也不是。
親愛的任何人,我是真有這麼點難過,電腦螢幕的色澤從白到黃,又由黃到白,一再地更動,這是生活上的小麻煩,我想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再生預算添購新的螢幕,而第四台的視訊可能過幾天就會被停了,空蕩蕩的荷包正如暈頭轉向的腦袋,一片的蒼白是生活。
那晚,本來想寫封信給你,告訴你我對袁哲生自殺的想法。是在火車上突然的想像。有關於生命流動的謬思。那晚我在車廂裡差點奪淚而出,直察覺到這不過是短暫地衝動與激情,我打消了寫信的念頭。
我對他這麼講,死亡是意外最極致的表現—你曾對我這樣說過吧!還是我記錯了?
這麼說吧!即便計畫周詳,但在自殺行動的瞬間,我很懷疑主事者腦中那些什麼理性思考邏輯,是否早已蕩然無存,只剩孤注一擲的念頭?就像決定將所有行李留在旅館,一人隻身離去。我們不能不將這些行為,歸納成衝動,即便你有成千上百個理由。
每個人都有死的理由,怎麼找都有,生活中充滿太多自殺的可能性,可真正選擇死亡的人仍有限。為什麼?什麼是意外?出乎意料之外、突然發生、天外飛來一筆。即便衝動的情緒,也不見得可以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衝動不見得會釀成意外,但意外卻常與衝動有關。
我以為衝動是道橋樑,將死亡與意外連結,告訴他我的看法,但其實我也是一知半解,關於「死亡是意外最極致的表現」這句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