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澳門藝術節,將於五月份正式開鑼了! 引用主辦單位網站上的一句:「為五月的澳門送上最豐富的藝文饗宴」,確是不假!從密密麻麻的菜單(節目表)裡,琳瑯滿目的演藝佳餚紛陳在前,且容我在此充當文抄公,菜式如下(菜名太長,從略): 戲曲、現代舞蹈、中國音樂、默劇、爵士音樂、電影音樂、偶劇、展覽、話劇、兒童粵劇、街舞、雜技、古典音樂、劇場裝置、綜合演出、音樂劇場、拉丁舞蹈等等,共廿五個項目的演出,幾乎全沒類同,從一日至廿九日,把整個五月份填得滿滿的。
本地節目之中,尤以話劇類甚為吸引,計有李宇樑領軍的澳門青年劇團,根據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經典小說《竹籔中》及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二者改編而成的“竹籔中”,也是該團繼“天琴傳說”、“武松打蚊”之後,又一次風格異迴的挑戰;曉角話劇研進社則取才關前正街的窄巷“聚龍通津”,上演刻劃澳門懷舊之情、細訴小城變遷足跡的同名劇作;當然,口碑載道的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今年繼續成為藝術節“珍貴”節目,“味之誘惑”也許並沒有大是大非的情節,但是濃郁的本土氣息、輕鬆搞笑的演繹手法,預期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喜愛。而且,在土生土語(patuá)正面臨完全消失(將於本年四月初舉行的“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2010”,也有相關的紀錄片報導),多一次的觀演、多一批的觀眾認識,應該也是讓土生土語得以延續傳承的最大支持。
正在惆悵如何安排時間觀賞眾多的藝術節節目時,冷不防有口痕友說:“又是每人每次每場限購十張門票?! 今次沒有了港、台明星,該不用早上七時便排隊購票了吧?”正是一言驚醒,早陣子的“一票難求”的確教人心有餘悸,可是回心一想,如果沒有演藝明星壓陣的澳門藝術節同樣掀起“撲飛熱潮”,這也該是個值得高興、值得期待的現象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