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上了一學期的世界通史‚當然有很多的心得感想‚趁此機會可以一吐為快。我主要談兩方面‚這學期所上幾個主題中‚我學到什麼‚並加以思考、反省後的心得‚‚此其一也。整
學期上完‚我的一些較感性的想法‚對老師教學的看法等‚此其二也。
二.心得
這學期講了六個主題‚第一是導論‚閱讀〈什麼是歷史化的思考?〉‚第二是講神話‚進而探討其中的世界‚第三是介紹各民族對時間觀念的不同‚第四是探討一神信仰‚第五探討〈古希臘的啟蒙運動〉‚也介紹一點希臘史、希臘悲劇‚第六是透過《亞歷山大》來談歷史人物的評價。。第一部分主要是要建立我們讀歷史的一些基本觀念。中西方文化中有大量的神話‚其中所建構的世界‚可幫助我們文化背後的世界。探討時間觀念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尤其和基督教的變化串在一起。西方文明的兩個源頭就是基督教和希臘羅馬文明‚故世界通史不可不談這兩個問題。而要了解基督教必先了解猶太教的發展。再由希臘談到亞歷山大論歷史人物的評價‚中無接痕‚妙哉!至於訪問基督教徒和參觀畢卡索的部分‚請看那兩份報告‚有詳細的討論‚故不贅述。以下我就這六方面分別討論。
1在閱讀〈什麼是歷史化的思考〉中‚我得到了一些史學中的基本觀念。首先‚歷史是什麼?歷史可說是過去所發生的種種‚是人類對過往事蹟的記憶。那如果大家都個說個話的‚那麼事情就沒個準‚只有依靠證據‚我們才可以評斷那個比較有理‚換言之史家雖都有自己主觀的部分‚但證據是客觀的‚利用證據能使我們的觀點儘量變成客觀。李敖先生老師之所以厲害的地方‚也許在於他有大量客觀的證據來證明事情。所以‚歷史是講求證據的。但把每條歷史都依證據考證的很清楚‚這就是歷史嗎?也不‚那只是史實‚不是歷史‚個別的史實是沒有意義的‚史實的羅列只是年表罷了。陳述並加以解釋後的史實才有意義‚這才是歷史。我們都是從過去而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斬斷歷史‚我們要合理的解釋過去‚才能認清自己‚這也是研究歷史的意義之一。另外研究歷史我們可由不同的切入‚但這必須要靠你有敏銳的觀察力‚要成為一位優秀的史家就靠這點了‚但也不要只研究點而已‚更要拓展到面的研究‚一來可以對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二來可以節省時間‚一次研究一個面中就包括很多小點‚比一個一個點研究有效率多了。這是我對第一主題的一些心得。
2有些神話看來非常荒誕不經‚但我想神話對於歷史理解還是有某種程度的些幫助的‚比如中國的神話中的伏羲、燧人、有巢、神農氏‚我們不用太在乎其是否真的存在‚但我也可以把其當作人類生活從採、漁獵到農耕的演化‚這樣來利用神話才有意義。透過神話我們也可以了解當時的環境‚神話基本上有彌補現實的缺憾‚像第一組講女娃補天‚可反映出當時人民的生活一定不好‚所以‚創造了一個這樣的神話‚當成心靈的慰藉。
接下去我們閱讀〈血族社會〉‚。我整個讀完後‚我覺得我看到人性的光明面‚原來曾經有一個那樣的時代‚有那樣的人過著互助互利、和平相處、不自私的生活‚讓我好不羨慕。當然也讓我看簡體字的功力大增‚以後再也不必害怕了。但後來我想到一個問題‚文中提到昆人在自己的部落就同別人一樣‚過著和平相處‚與人分享食物的生活。但如被抓到戰場也能憤勇殺敵。這樣我覺得看來那人就好像沒有所謂天生愛好和平‚人也不過是隨環境而逐流罷了。我以前有位老師她否定「環境決定論」‚因為她認為人會思考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所以‚不能說我今天變成這樣都是環境影響我的‚很強調人的自覺性。那昆人的行為不是就是環境決定論嗎?這兩者的衝突要如何解釋呢?作者在最後鼓勵我們要做個具有能力的行動者‚但像昆人他們怎麼辦?如何行動?心理學家不是告訴我們‚人格的發展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嗎?難解!第二‚我懷疑是否所有人類最初的型態都是像血族社會那樣?血族社會可說是一種脆弱的平衡‚可能因為人口的增加、環境的改變而出現問題。‚但而後來的農業社會到工商業社會是否是一個進步的社會?農業的發明反倒破壞了採集社會的平衡‚到農業社會我們反而更辛苦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溫飽呀!蒙師教我。我想這也是本書的特色‚作者常講到最後都會回過頭來反省一下現在‚比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兩性之間的關係、社會制度、戰爭等‚其實這也是學歷史的好處吧!反省、再思考‚這樣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現處的社會‚我們可以跳出來看‚去質疑真的要、一定是這樣子嗎?不被環境、制度牽著走‚這也是老師讓我們看這一篇的目的之一吧!
3在講時間這方面。老師讓我們看介紹各民族發明的時鐘‚還有時鐘的演變過程。老師在課堂上講到蘇美人觀測天象發明星座‚講了很多有關星座的事情。也提到西方人本來認為此生是無意義的‚是很悲觀的‚既然此生是無意義的‚那麼時間當然也沒意義‚只有死後的世界-天堂才是有意義的。到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後‚認為人在現世做的一切‚是作為末世審判的依據‚這樣才把人拉回到現世來。所以‚此後西方的教會開始介入社會運動中‚比如臺灣的長老教會。我認為時間根本不存在‚是人類自己制定一套方法後‚畫分秒、分、小時、天、月、年這樣的單位‚這只是讓我們能有個準‚造物主在創造世界時‚並沒有創造時間呀!有趣的是‚我們又發明的時鐘、手錶‚這讓我們好像被時間綁住一樣‚做任何事都有一種壓迫感‚有股力量一直在推你‚覺得時間都不夠用‚例如:再過幾個小時我就要交這份報告一樣。當我沒有手錶時‚我突然覺得時間好多‚也比較輕鬆。所以時間的制定真是人類做繭自縛。還有另外講到金字塔‚跟埃及的木乃伊、法老並為三大特色。金字塔之所以要建的尖高‚可能是為
了能近一點與神溝通。‚他們相信尼羅河的定期氾濫是上帝給他們的禮物。金字塔也就是未來國王的陵墓。木乃伊的製作則是受了奧塞利斯的影響‚相信人會復生。但也因為花太多時間在準備死亡上‚使得國力大減‚最後才被滅亡。這段記憶有些模糊‚沒什麼心得。
4在講西方的一神論時‚老師是先讓我們看阿茲提克人為什麼被滅亡的錄影帶‚再要我們去找其它的資料來補充錄影帶的不足。‚這裡我又有一個想法‚其實我們可以自己去做學問‚不只拘泥於老師或課本教我們的‚我們甚至可以找到更多的資料來打敗教科書‚去質疑老師‚這才是真正的治學之道的‚若只叫同學們乖乖的抄筆記‚甚至檢查筆記‚不要去接受別的思想‚那就真的太迂腐了。再來老師先上古時代的史觀…‚從引領我們閱讀聖經中‚去認識耶和華的獨裁性‚再串到猶太教一神論的信仰。這裡有兩個問題可談‚一是一神論的形成過程‚二是先知對猶太人的影響。猶太先知本在宮廷裡的‚當作國王的預言者‚這職位是神賜給他們的‚類似於臺灣的乩童。猶太人剛開始並不是那麼虔誠的信仰上帝‚也崇拜其它的神‚比如:掌管農業的巴力神。先知最大的功勞就在於確立耶和華為宇宙唯一的真神‚在南北王國時期‚先知們就開始以傳「神諭」的方式要猶太人信仰耶和華是唯一真神。等到南北王國紛紛被滅了後‚先知們就解釋是神派亞述和巴比倫來處罰猶太人違反與神訂的契約‚但神也不會不管猶太人‚上帝將會派「彌賽亞」來到人間‚拯救猶太人‚至此猶太教的一神信仰才算確立。從我們可以發現耶和華從猶太人的神變成全宇宙的神‚所以才能驅動亞述、巴比倫。神超越了一切‚代表絕對的公平。後來老師比較了上古時代各史觀的不同‚大致有兩種:一是線性史觀‚認為歷史的發展像箭射出去一樣有起點也有終點‚猶太人就是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每件事情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存在‚那是耶和華的旨意‚人是無法參透其中的‚所以歷史有終點也就是所謂的世界末日舉行末世審判。這跟另外一種循環史觀完全不同‚像埃及人就這樣認為‚因為尼羅河每年固定的犯濫‚所以他們歷史是循環發生的‚每年所記載的都是同樣的事情‚也讓他們覺得歷史沒有什麼意義。最後‚再與中國上古時期商周的宗教觀做一比較。殷商時基本上還是迷信的‚把一切的行動都交給鬼神‚自己不負責任。但到周時‚因為武王克殷‚檢討其原因是商自己的腐化‚所以商要自己負責任‚周能打敗商雖是因為天命‚但這跟商所謂的天命不同‚周為自己的行為有強烈的責任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就是所謂的「憂患意識」‚人能思考自己所做所為‚也就是有了自覺性。這樣比較起來我們比西方進步多了‚在周就有這樣觀念上的突破。這裡我們第一次閱讀原文的資料‚當然相當吃力‚老師教我們不用每句都看懂‚只要能掌握其重點就好了‚要我們把中文講這段的歷史看的很熟‚我們也照造做了‚不過這裡卻有個迷失‚我變成從英文資料中我得到一個大概‚而詳細的內容都是由中文得來‚那看原文的意義何在呢?我又不懂了‚難道只是要訓練我們的英文能力而已嗎?最後‚再與中國上古時期商周的宗教觀做一比較。
在講到希臘這部分‚老師先介紹希臘的歷史和悲劇‚並閱讀〈古希臘的啟蒙運作〉談希臘哲學。
希臘悲劇原是歌舞團的比賽‚獲勝者能得到山羊頭‚所以希臘悲劇的原義:tragedy tragos就是山羊之歌。悲劇和痛苦不同的地方在於。痛苦使人消沉、沮喪‚心靈空虛。悲劇有昇華的作用‚使痛苦有敬畏的精神。例如:Euripides他要展現人的尊嚴‚突顯人忍受苦難的能力‚所以他沒有選擇自殺‚用自己的身體去忍受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苦難‚這樣能淨化心靈。喜劇則是處理此時此刻的現實面以反諷的方式來處理。
接下來老師談了一大段希臘的歷史‚我有兩個想法:1高中歷史太簡易的把這一段帶過去‚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希臘還發生過這麼多事。而且高中歷史不重思考‚像希臘的民主政治就真的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制度嗎?這可以有很多的討論。2老師巧妙的結合了歷史和地理。歷史可由多方面來解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希臘的文明起源於B.C2100-1400的克里特島(Crete)上的米諾亞 (Minoan) 文明。而在B.C1400-1200間又興起了邁錫尼(Mycenean)文明。從挖出來宮殿壁畫可看出米諾亞文明的特色是輕快、活潑‚多花草、鳥‚文明發展的重心在雅典。而邁錫尼則相反‚畢畫以戰爭為主‚多刀劍‚應是荷馬史詩中的英雄時代。他們非常有錢‚過著半海盜式的生活。戰鬥力很強‚有堅固的城牆。神話中有特洛依城為了海倫而跟邁錫尼發生戰爭‚實際上可能是為了海上的商業利益。這裡老師示範了如何理解神話的方式‚我們不一定因神話的荒誕不經而把神話當作沒有價值的史料‚其實只是看你敢不敢用‚怎麼用罷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米諾亞可能在B.C1400亡於一場大地震‚而邁錫尼也在兩百年後亡於一隻海洋民族‚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半海盜的生活‚也有說是亡於一場大地震。至此到B.C800希蠟進入所謂黑暗時代(The Dark Age)‚回到自足式、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商業大後退。在這個時代有吟遊詩人吟唱當時的狀況‚被一個人用史詩的方式記錄下來‚就是後來的荷馬史詩。B.C800到B.C600年間稱為古樸時代(The Archaic Age)‚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城邦(Polis)的形成、商業和殖民。Polis基本上是指一種政治體‚被稱為城邦是值得商榷的。希臘的城邦建築在高地(Acropolis)上‚希臘人在上面蓋房子和耕種‚開始以農業為主‚因為地中海型氣候的原故‚只能種些橄欖、葡萄這類根深的作物。後來慢慢轉變成以出口橄欖油、葡萄酒的商業貿易。至於為何會出現Polis的政治體呢?一方面是因為地形的關係‚二來是希臘人講求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性格‚也願意形成這種體制。希臘人常要組成步兵為貴族出戰‚但出了這麼多力在政治上卻只有少數人具有公司資格‚所以要求政治、社會改革‚雅典就經改革後‚實行民主政治。而斯巴達則抗拒政改‚也不願意發展商業‚他們認為這樣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如:奢侈‚還有會妨礙軍人的集體生活。雅典雖是實行民主政治‚但卻是一種多數的暴力‚只因得到多數的支持。斯巴達則在B.C640-620發生暴動‚這使得斯巴達採更嚴厲的統治方式‚跟雅典完全背道而馳。Polis發展影響了理性折哲學的出現。於是我們閱讀〈古希臘的起蒙運動〉。
在閱讀〈古希臘的啟蒙運動〉時我想到黑格爾正反和的辯證。5關於〈古希臘的啟蒙運動〉從泰利斯以來的哲學家為正‚而詭辯學派是對之前的反動‚而後來的蘇格拉底有反也有繼承詭辯學派可視為合。由於民主城邦中參與政事的可能性擴大了‚而詭辯學派能教導民眾有很好的口才和理智的思考‚這是詭辯學派興起的原因之一。這也可以看出詭辯學派重視實際的需要‚就是對以前哲學家只探討一些虛無飄渺的理論‚個說個話彼此矛盾。詭辯學派由人的感官出發‚相信個人經驗‚不同於之前不相信感官‚只是憑空思考。詭辯學派認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每個人都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每個人都是主觀的‚所有的知識都是相對的‚可能是唯一的真理。詭辯學家對神是存而不論‚不同以往的相信神的存在。詭辯學家對希臘人的影響就是把思考拉回到人身上‚不要在去想什麼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多想一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另外‚他們打破禁忌‚鼓勵人們要有懷疑的精神‚不要盲從所謂的真理‚因而產生了很多新的研究。相信人的理性能戰勝一切‚能改變生活。他們解放了思想‚重新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地位因此而提高了。但物極必反‚詭辯學派的重實際講求功利‚造成了道德的危機‚對別人毫無顧忌的侵犯。在政治上出現了寡頭的領導‚因傲慢而爆發戰爭。社會上一片混亂‚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誰也不服誰。後來的蘇格拉底‚他也相信理性‚要人不要相信既有的觀念‚要勇於去質疑‚去自我批判才能使人的心靈從錯誤觀念的束縛解放出來。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的任務是教導人們一種超越單純見解的知識‚要教育一種超越世俗的道德‚他相信有絕對的真只是還沒被發現‚這些和詭辯學派是完全相反的。他又鼓勵人們在心靈上追求善‚過有道德的生活‚只有了解善才會遵行善‚善就是道德‚知識就是道德。但什麼是美德?這是很難回答的‚因為必須發現所有德性的共同因素‚即美德的本質‚必須區別、分析、檢驗關於道德性質的每一種陳述的價值。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不同。柏拉圖認為所有的善、美只有一個原型‚其它都是copy這原型而來的‚所以每個人描述的都不一樣。亞里斯多德認為美、善是人觀察後歸納得到‚重視感官的經驗。蘇格拉底追求善的方法就是反覆與別人辯論‚不斷的思考、冥想才能獲得‚這也是為什麼他每天都在街上找人辯論的原因。我認為透過反覆的思考辯證才是獲得真理的途徑‚或許這中間會爭鋒相對‚但真理就是越辯越明的‚這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教育方式‚不告訴你什麼‚只是不斷的問你問題‚讓你自己去思考自己知識的來源‚閻老師的考試就是屬此‚充分肯定人的理性、自覺性‚一切反求諸己‚學到的可能比你去跟別人學還多。但這必須要有一個很好談話的對象‚但也不一定是跟你所學是相同的。閻鴻中老師就說:當他在唸研究所時‚能回答他的問題的‚往往是別科系的人。這學期上下來我覺得與其說老師教的好‚到不如說老師問的好‚老師常會問出一些讓我們說不出話來的問題‚一方面提醒我們重點所在‚一方面要提供我們其他的思考方向。我想啟發思考‚後所得到的東西‚是深刻的‚想過而能表達出來‚也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蘇格拉底的死‚可能是因為希臘政治當時不太穩定‚所以要嚴格監控思想‚蘇格拉底這麼鼓勵人去思考‚當然就被抓起來‚加上他又不願為自己脫罪‚終被處死。蘇格拉底的確影響後世的人‚相信人的本質中有善‚重視人的理性。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完全破滅‚回到環境決定論上。於是興起了存在主義‚否定人的本質‚存在即是合理‚人的作為受到環境影響‚不再相信人的理性。佛洛伊德也說:人很多時候的動機受到潛意識的影響‚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這部分談的是哲學有些混亂‚也說不上有什麼心得。
希臘在B.C500-332間稱為古典時代‚在此時發生了波希戰爭(B.C490-479)‚主因是小亞細亞的希臘移民反抗波斯的統治。開始雙方互有勝負‚但希臘面臨了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跟其他城邦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波斯?前面說過每各城邦實行的體制不同。斯巴達還火上加油放棄希臘的中部。幸好在此時挖到一處銀礦‚建立起一隻海軍‚才將波斯擊退。希臘的勝利雅典的抵抗是一個關鍵。也對雅典有重大的影響:1打破過去個自分立、自主‚政治平衡的生態‚促使雅典建立一個大的聯盟-提洛同盟(Dealiam League)‚這使其他的城邦也紛紛效法之。2促使雅典民主的進一步發展。由提洛同盟中得到了很多人力、錢財‚也控制了地中海、愛琴海的東岸‚建立起商業路線。所得到的錢可用來支付擔任公職的人‚使他們無後顧之憂。另外‚也建立起一隻海軍‚船上須要很多水手‚始得更多人投入戰爭中‚這些人對民主加以要求‚促使民主有進一步的發展。3但也引發了一場內戰-婆羅奔尼薩(Pelopowensiam)戰爭‚這是希臘由勝轉衰的關鍵‚馬其頓也在此時興起‚於是我們接下去談亞歷山大。
希臘的民主‚有公民大會負責行政的事務‚有五百人的會議負責立法‚另有陪審團和法官。希臘的民主是直接民主;而我們是間接民主。希臘是用抽籤抽到的人擔任公職‚是一種義務;而我們有選舉、被選舉權‚是一種權力。希臘的公民有財產的限制‚而且一定要男性;而我們是普通選舉‚沒有什麼限制。希臘背後的政治概念是‚亞里斯多德所說:人是polis的動物‚因為城邦跟城邦的人是結合在一起的‚興衰與共;而我們則是受到洛克天賦人權的影響。
希臘的民主對後世的政治發展當場有很大的影響‚但也讓我們思考到一個問題‚民主政治是否是一種暴民政治‚是不是不尊重少數人的意見‚民主的政治到底好不好?民主就是以投票來決定事務‚所以可能有很多弊病。現在剛選舉完‚我有個想法:我們常會覺得每個候選人都有缺點‚而選舉沒有什麼限制所以什麼都可以出來選‚讓我們不想投‚但投廢票又不甘心。我建議以後投票可以投贊成票或者投反對票‚那就會有人可能得到一萬張的選票‚但卻得到更多的反對票‚因而落選‚我想這應該是不錯的一種改良式的投法。
6至於閱讀《亞歷山大》來談歷史人物的評價。有一點我覺得很可惜的就是我們沒有時間來場世紀大辯論‚因為本組戰將如雲‚必能有所表現‚惜矣。這本書‚誠如老師所說是一本以革命性的史料來寫成的書‚裡頭所講的都有證據作後盾‚而且不只侷限於所謂的「正史」‚還有錢幣、圖畫、雕像、浮雕、等補充‚因為史料的豐富‚讀起來相當有趣‚不似一般史書的枯燥‚而且透過多方的證據所拼湊出來亞歷山大的樣貌也更為完整。突破了以往只把「正史」當成唯的史料‚其它的只能當野史看待‚不足為信。但我有一點疑問就是這些資料基本上沒有代表任何意義‚是後來的人加以解釋後才賦予其意義‚這跟以文來記載的正史我們對它解釋的方式又有所不同‚前者只是物件而已。那當作者在寫這本書時‚他是以正史為主‚再找別的資料加以證明?‚還是先解釋非正史的資料再去對照史書?。好像前者的可能較大‚但話又說回來這些非正史的資料其實更客觀‚因為正史是人寫的‚如果要打倒正史靠的不就是這些新出土的史料嗎?祈師教我我。。本書並沒有對亞歷山大加以評價‚只是將所搜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呈現出來‚當然前面說過這資料是豐富多樣的。在第一主題中‚老師就告訴我們歷史是要加以解釋、分析才有意義的‚所以當我們讀一個東西時‚都不能忘了要去解讀其背後作者未講的話‚很多潛在的問題值得我們討論的‚如馬其頓、波斯的勝敗因素。老師一直告訴我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分析者的角色‚要時時跳出來看問題‚不要被文章的內容局限住了。
老師在這裡又問我們‚這跟你以前所讀到的亞歷山大有何不同?這是老師第二次問我們這樣的問題‚第一次是在猶太人的一神信仰那裡。老師當然是要提醒我們不要把歷史簡單的解釋‚歷史沒有所謂的注定‚亞歷山大沒有注定要勝如同波斯沒有必定會敗‚這其間的因果關係的複雜性是遠遠超過我們可以想像的‚而史家的工作就是深入的加以分析‚在每個地方多問一個why‚這也讓我們對大學之前的歷史教育有再思考的空間。
三.句點之後
說真的剛開始我實在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尤其是要我們發言討論。我記得上史方時在討論格爾尼卡時‚大家搶著發言‚我心裡一驚‚東吳得學生都是這樣子的嗎?不過後來我能漸漸的接受老師的教法‚學習如何讀書。當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我必須思考每一段所講的重點是什麼‚再找出段與段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描繪出全文的架構‚作者所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如何去談這個問題‚同時注意為什麼作者要講這個‚這跟問題的關聯性何在。首先‚我要對這文章有充分的了解‚老師常說能用你自己的話說出來才算是懂‚不然你只是一知半解罷了‚再來就是去思考他的講法‚去發掘問題‚我認為發掘問題是深入思考其中涵意的方法之一‚去發掘這說法的來源‚去尋找對這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觀點‚相同處在那‚相異處在那‚試問自己或說是判斷你相信認同那種談法‚如果有能力再提出新的方向‚不是平面的去看一個問題‚要立體的來看‚當看完後就把他丟進你自己的分類系統中‚這樣學問的累積才能博‚才能深。這裡我自己有兩點困難‚第一‚我必須先學著去了解文意‚跟作者有同理心試圖理解作者為什麼這樣解釋‚但下一步又要跳出來‚以一個分析者的立場去批判這作者‚提出你認為不懂、不對的問題‚實在有些不習慣‚有點人格分裂的感覺。唉!好比我們都知道不要被環境綁住自己‚生命是自由的‚但有時不得不承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後來我慢慢覺得發問實在是件有趣的事情‚尤其有人問出非常犀利的問題‚那真是精彩。閻老師先生曾說:「厲害的學生是能問出關鍵的問題‚然後‚把這個問題丟給老師‚不讓老師問你」。我真的越來越喜歡發問。第二‚我實在有點怕講話‚可能是個性的關係‚每次在講時也都太緊張以致言不達意‚這是我應該加強的地方。我認為老師這樣的教法確實讓我受益良多‚能夠多思考‚透過討論的方式‚確實能幫我們能由多方面來看問題‚即使這些意見可能有相衝突‚但真理不就是如此產生的嗎?
因為大學之前的教育把我們變成一個只用記憶力讀書的學生‚所以每當我們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總是很注重其中的內容、細節‚因為要考的好的話‚這些細微的地方要特別注意‚而也因歷史我常考得很好‚自認為在這方面有些天份‚所以來唸歷史系。到大學‚哇!完全幻滅。老師第一堂課就挑明了講‚如果你是因為高中歷史考的好而來唸歷史系‚那你可要失望。這學期我可說是一直在體驗這句話‚其實老師每次要我們看的東西不算多‚我也自認為都了解其中的內容了‚可是當老師問出問題時‚比如說作者如何談這個問題?他的脈絡是怎樣?他涉及了那些層面?主要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有那些問題可再深一步探討的?‚我常常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這跟高中時的單選、複選題完全不同‚高中時是用筆來寫‚現在是要用口來回答‚但我明明很認真的看了‚我的天份到那去了呢?當然我覺得我對歷史的熱忱不滅‚我也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讀書方法。也由此可知‚有時候考得越好的學生‚他可能越笨‚因為這套教育制度完全出了問題‚我們只用了左腦的記憶力‚卻忘了用右腦的理解力‚當然如果大學還是停留在抄筆記背書考試的階段‚那就真的枉顧大學教育了。我支持老師不考試這個創新的方法‚其實有時這樣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不過卻能學到更多‚總是個好事。
除了上述這些外‚這學期老師有一段話特別讓我印象深刻‚我想以此作為結束。老師有次說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每學期十萬塊的幼稚園‚雖不能保證這樣就會讓他變得多麼不凡‚但父母的責任不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嗎?的確‚為什麼要做教改‚不就是要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優質的學習的環境‚接受更好的教育。但那時我突然覺得原來在臺灣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它的代價竟是一學期十萬塊。李總統的孫女在高中聯考失利後‚就被送到英國去唸書‚她的父母當然也是要給她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主政者對自己國家的教育環境都沒有信心‚而如果你真的要在國內找到好的環境‚卻要付出極高的代價‚其實我們現在也是‚我不禁狂這真是太可笑起來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