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6 11:31:00| 人氣5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4總統選後針砭(二):邁向縣市、直轄市全面執政的策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總統選後針砭(二):邁向縣市、直轄市全面執政的策略

陳誠 大學助理教授/曾任國家文官

  對阿扁而言,或許全面執政是指他想要成為黨政軍的最高領導者;但對民進黨整體而言,全面執政是指繼中央執政權取得之後,還要透過立法院的勝選,再藉由同意權的行使,逐步搶下監察權、考試權及司法權。

  當然,對阿扁及民進黨來說,全面執政還得包括2005年、2006年的縣市、直轄市執政權過半,甚至幾近於所謂的「贏者全拿」。那麼,民進黨到底要如何取得縣市、直轄市的執政權呢?這就涉及縣市、直轄市全面執政的策略評估之問題,也涉及藍軍如何反制(以及是否有能力反制)的權力思維了!更根本的問題還在於,藍綠兩軍都應徹底瞭解地方選民在想些什麼,要的是那些?而非只有權力大餅的分配問題。

  在此,對綠軍而言,在中央執政權的優勢下,邁向地方全面執政的策略,先就蘿蔔而言,就是主打「建設政績牌」、「選票交換牌」。所謂的建設政績牌,說穿了,其實就是「政策買票」,亦即藉由資源分配的執政優勢,以「地方建設」、「國政願景」的利多措施,誘使地方派系、藍軍選民轉向。所謂的選票交換牌,則是指策動無黨籍或藍軍陣營人士帶槍投靠到綠軍,改批綠袍轉戰百里侯,但卻由阿扁及民進黨為其助選;於此同時,綠軍的民進黨頂多出力(輔選),卻不必出錢(建設利益),就可再下一城甚或數城。

  次就棍棒而言,主要是指血腥的「割喉戰」,那就是藉由中央檢調權、查稅權的雙管齊下,迅速崩解藍軍地方樁腳的基礎,而瓦解藍軍地方派系、家族政治的實力。當然,這個目的不一定是要藍軍樁腳轉綠,但至少可收其即使反綠也不致於公開挺藍之效。

  當然,民進黨地方執政權能否全面取得的關鍵,更在於黨內是否積極培養有能力的政治新秀接棒百里侯的參選呢?如果是的話,即使沒有蘿蔔與棍棒的協助,就算沒有藍軍的陣前倒戈,還是很有機會達成的,因為地方選民在意的根本不是蘿蔔或棍棒。

  整體而言,若上述民進黨「以中央包圍地方」的各種策略有機會成真的話,則泛藍軍的國親兩黨,或支持藍軍的無黨籍人士要如何因應呢?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藍軍的反制之道,顯然在於必須成功『複製』民進黨早期所推動的「以地方包圍中央」之策略!

  也就是說,藍軍必須推出或培養經得起檢調權、查稅權威嚇的清流精英(如企業的專業經理人、學以致用的社會賢達)角逐百里侯,而非僅是從既有的藍軍立委、地方派系領袖挑選,除非他們既有的形象本身是極為清新的,否則碰到民進黨的「割喉戰」就已經沒輒了,更何況還得面臨地方住民選票的再度檢驗。

  同時,沒有中央執政權優勢的藍軍必須理解:藍軍的社會資本將不再是「有形的黨產」或是早期的「黨國體制」,而係無形的「社群網絡」!正因為如此,以國民黨為首的泛藍軍非得「改革、再改革」,而非停格於「鞏固領導中心」的迷思,反而延誤世代交替的應有進程!

  其實,藍軍內部不是沒有人才,而支持藍軍的社會精英、青年幹部也不是蠢材,但重點是藍軍敢不敢打「新人政治」?不敢的話,民進黨「以中央包圍地方」的策略就不僅就有機會成真,也必定成真!敢的話,當「新人政治」出現時,選民對藍軍的形象、認知必定將有所改觀,也唯有如此,藍軍才有機會力博綠軍刻正進行的世代交替、新秀接棒之黨務改造,甚至反對家族政治的改革魄力。

  總之,俗話說得好:「新人新希望」、「新年新希望」,企盼藍綠陣營雙方都可以清楚這就是地方選民真正在意的「地方願景」。而這個「地方願景」就是「基層政治」(low politics)與「生活政治」(life politics)的結合,也就是我們地方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該做那些事。

  畢竟,經過這十幾年的民主洗禮後,地方選民並不喜歡老是吹牛的「政策買票」,也不喜歡充斥血腥的「割喉戰」,更不會喜歡「老人政治」、「家族政治」的再度荼毒。除此之外,「高層政治」(high politics)的國家認同、族群撕裂之爭議問題,也請遠離「基層政治」吧!

台長: Macoto Chen
人氣(5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