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27 22:12:07| 人氣4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庸章句》小疏:〈中庸章句序〉(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庸何為而作也?】

中庸的寫作動機是什麼呢?

 

【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

因為子思先生擔憂「道學」失傳而作的。

 

【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

從上古以來,聖賢繼承天神,在人間立下典範,而有了「道統」的傳承源頭。

 

【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

《尚書》中的「允執厥中」,是堯傳授給舜的治國方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

《尚書》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舜傳授給禹的治國方針。

 

【堯之一言,至矣,盡矣!】

堯的一句話「允執厥中」,已經道盡了治國方針。

 

【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

而舜再加上三句話,更清楚的表達了堯的一句話,認為這樣,而後人應該就可以明白堯的意旨了。

 

【蓋嘗論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

我曾說過,心的虛靈知覺,只是一。

 

【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為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

之所以有人心、道心的不同,是因為有的人的根器,落在身體的生理上而有所偏,有的人的根器,則落在人性的天命上而得於正,所以他們的智慧靈明也不同,因此,有的心危險且不安,有的心微妙且難見。

 

【然人莫不有是形,故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

然而,人都是形軀之身,所以即使是上智的人仍然會有一般常人的心,也保有天命所賦予的天性,所以即便是下愚的人,也有天命所賦予的道心。

 

【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無以勝夫人欲之私矣。】

人心、道心都是人的心,有的人不知道如何修養,則危險的心愈危險,微妙的心愈微妙,而天理的大公無私,最後不會因為人欲之私,而有任何的改變。

 

【精則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也,一則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也。】

精細明察人心、道心,這兩者之間不會互相混淆,一方面,道心會守住心正的本來狀態,而不失其正。

 

【從事於斯,無少閒斷,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危者安、微者著,而動靜云為自無過不及之差矣。】

時常使心從事於道心的狀態,沒有間斷,必然能使道心常常成為身體的主宰,如此,人心每有欲望便聽命於道心,如此,心,則會從危險轉為心安,微妙之處更加顯著,再說到日常生活,或動或靜,大概就沒有過與不及的偏差了。

 

台長: 張雅評
人氣(49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四書》小疏】 |
此分類下一篇:【《中庸章句》小疏:〈中庸章句序〉(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