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6 02:26:11| 人氣2,31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研究廁所—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廁所研究筆記之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廁所研究仍在緩慢進行中。說是「緩慢」,非因懶惰之緣故,乃是資料繁多,一時難以消化。大量筆記小說又須以人眼為搜索工具,非逐本逐頁、逐句逐字、猶如大海撈針般搜索不可。由是漸漸明白學者們的論文何以能夠「無上限」似的徵引書目—只要你稍為認真,題目一定會愈做愈大,資料也會愈找愈多,而且不得不找,蓋大小問題均環環相扣,不解決小問題,決難尋到大問題之答案,而每一個看似很小的問題,都必然涉及排山倒海般的資料也。

對著這一籮筐問題,也有令人感到沮喪的時候。但更多的,是狂歡、驚喜和充實的感覺。正式研究廁所才一個月,現在已覺獲益良多,著實有說不出的快感。程普云:「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人們常說「神交古人」,想來我就是「與廁所神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了。

廁所研究實在令人眼界大開,至少讓我因此而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學問,這是之前無法預料的。而這些學問也大有令人心折之處,起碼使我覺得趣味無窮。當然,做學問必然要下工夫,只是其中之苦與樂,大概只有當事人才可領會了。

一、糞溺滿街、「路不拾遺」之十八世紀巴黎

早陣子打算從災荒史切入問題,便去翻查唐代的天災統計。我最初想到唐代的瘟疫似乎比漢代要少得多,或許是一個線索—因為瘟疫與衛生有關,而衛生又與廁所有必然關係。舉例說,中世紀時候的歐洲黑死病流行,主因當然是鼠疫,不過其惡劣的衛生情況是明顯的助長因素。那時的歐洲人比亞洲人骯髒多了,比如說法國人,到了十八世紀仍有將屎尿倒在街上的惡習。於是我找來了幾本中國災荒史的代表作,花了大量心力後才發現「此路不通」。原來中國要到唐代才有比較完善的報災系統,這就說明了:雖然唐代在二百多年間只有十六次瘟疫,卻不能拿來跟魏晉的「十六次」比較,也不便與更早的漢代比較。這只是簡單的道理—有誰會相信《中國救荒史》的統計,比如說周代於八百年間只發生過一次瘟疫﹖(自然是因為當時的人沒有系統地紀錄天災的緣故)

二、為人師者必先便秘

瘟疫的路不通後,我又想到風水的問題。中國人最講究這些鬼東西,本人是堅決不信的。好吧﹗若說這些東西有何貢獻,大概就是有資於研究的部分了。於是我去翻看唐人撰寫的《黃帝宅經》和清代的《陽經撮要》,找到了頗珍貴的條目。而且還在漢代的《相法十六篇》中找到令人噴飯的意外驚喜:作者看相的境界堪稱「通乎神明」,據他的說法,連下體也可以相;屎尿也反映命運—什麼「黑紫陰頭,必得封侯」、「陰上黑紫,富貴之事」;又有「尿頭散瀉,富貴天下」、「大便急,德智俱失」、「大便遲,堪為人師,又富貴人也」云云,好不厲害﹗如此說來,為人師者必先便秘也﹗老師們理應每天「三省吾身」,檢查自己「今日便秘o左未」﹖

三、中國人「便後不用水洗,不講衛生」﹖

上回說到唐代的廁所與日、韓的廁所有某種連結關係,大概是遣隋使、遣唐使將唐代文化帶回日本的時候,一併將廁籌(擦屁股的木簡)也進口了。有人說中國的廁籌是從印度進口的,隨佛教而來。為了搞清楚這一點,我便開始翻查古印度生活史。誰知又讓我得到了額外的驚喜:九至十世紀時,大食國(阿拉伯)與唐朝交往甚密,來華行商的阿拉伯人數以十萬計,當時便有人寫了一本《中國印度見聞錄》,其中一條如此寫道:「中國人不講衛生,便後不用水洗,而是用中國造的紙擦。」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便溺後必用水清潔(現今回教國家仍是如此),故出此言。只是這條資料明確指出唐代已有用紙拭穢的情況出現,比一般以為在元代至少提早了三百年﹗而且與佛經勸告唐人「不要用有字的紙來拭穢」遙相呼應﹗

四、阿拉伯男人喜歡坐著小便﹖

《中國印度見聞錄》還有一條有趣的資料:「中國人習慣站著小便,一般老百姓是這樣;王侯、將軍、高官、顯宦們也是這樣,不同的是他們使用了一根塗了油漆的木管。這木管約莫一肘之長,兩端有孔,上面那個孔稍大一些,用來套住陰莖。要小便時,兩腳站著,把木管的下端伸出身外,就可以把小便撒在管子裡了。」

關於「利用木管撒尿」,我只看到了這個例子。基於「孤證不立」的治史態度,唯有加以保留。不過作者在行文中,似乎有點訝異中國人習慣站著小便,難道阿拉伯男人喜歡坐著小便﹖

五、唐代有分男、女廁嗎﹖女子與廁所有何關係﹖

從我找到的資料來看,似乎早在漢代已有男、女廁之分。至於唐代的廁所,並沒有明確的資料顯示。只是佛經中有言「男、女不得合廁」或僧人不得與女人合廁之類的記載,按理說已有女廁的需求。只是廁所與女子有何關聯﹖這便要翻閱古籍了。

我估計唐代的婦女應有清潔廁所的責任。這只是簡單的聯想,因為根據我現時的資料,系統的收集糞便行業要在宋代才出現,而在抽水馬桶被英國人發明之前,唐代的廁所總得有人管理及清潔啊﹖中國社會向來「男主外,女主內」,看不出男人會做這種厭惡性的工作。

我沿著這種推論,去找《女孝經》。這本由唐朝散郎陳邈之妻鄭氏所撰的書中,提到了女人有「沃盥」之責任,也就是服侍家人的清潔。除了在早上服侍丈夫梳洗外,不難想像她們也要處理前一晚家人遺下的「蘇州屎」。而〈胎教章第十六〉更說孕婦應該「手不執邪器」—這個「邪器」,很可能也指溺器,如若屬實,則女子只有懷孕之時才不用負責廁所之清潔了。(但這方面仍有待研究)

六、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言及至此,暫時就此打住。其實廁所研究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不明白為何中國人如此不重視「出口文化」。或許真如我的一位同學所說:「中國人仍處於口腔期,體現於其飲食文化。至於日本人如此重視廁所,是處於肛門期的表現」吧﹖

不管如何,這項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屈原說:「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想想,明天的廁所研究,又得與唐人筆記小說搏鬥了,這真是「任重而道遠」啊﹗可是在枯燥的過程中,偶一出現的驚喜必會出現。

釋題:三國的東吳老將程普曾評論周瑜:「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按:醇醪,美酒。以此讚美周郎的風采。見《江表傳》。

圖片說明:中世紀時黑死病肆虐,與惡劣的衛生環境有關。

台長: 曹墉=倫爺

一炮到天亮
2020-01-12 18:14: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