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夢
作者﹕敬紙
(clipart.com)
談起「夢」,人們多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多是人們在思慮過多的情況下,在大腦中形成的幻想。杜甫曾經寫過兩首夢見李白的詩〈夢李白〉,就被認為是杜甫日思夜想,以致產生幻覺而寫出的。可是當我們細細品味的時候,卻讓人有一種亦幻亦真的感覺,杜甫的夢讓我想起兩個人的故事。
明朝馮夢龍著的《喻世明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范巨卿雞黍死生交〉。講的是漢明帝時人張劭與范巨卿在進京趕考的客棧中相遇,張劭為了照顧病中的范巨卿,錯過了應試的時間。張劭重義輕利。范巨卿深受感動,自此與張劭情如骨肉,結為兄弟。兩人分手後,相約明年此時,范巨卿到張劭家拜訪,張劭在家備雞黍以待客之光臨,是為「雞黍之約」。
不想第二年此時,張劭在家早早準備,直至深夜客人也沒來,竟於夢中見到范巨卿應約赴宴,言自己已經身死。因為遠隔千里,不能及時趕來,又聽說魂魄可以日行千里,於是自殺,魂魄駕清風,行千里,與張劭見面。兩人的故事講的是誠實守信,從另一方面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人的靈魂是不死的,而且還可以魂行千里,了結心願。
杜甫和李白的交情世人皆知,二人相互欣賞,志趣相投,同有報國之志,卻不能施展;同有求道之心,卻受世間離亂之苦,無法清淨真修。二者之間的情義絕不亞於范巨卿與張劭,所以杜甫的夢與其說是幻想,不如說是范巨卿式的神交。
夢李白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第一首前四句描述了兩人的情誼和李白的處境,當時李白因永王李璘謀反一事受牽連而流放夜郎,即詩中「江南瘴癘地」引自孫萬壽詩:「江南瘴癘地,從來多逐臣。」杜甫因此失去李白的消息,非常想念。料想李白也是十分想念杜甫,所以才入了杜甫之夢,魂魄遠隔千里,脫離凡塵的羅網與老友相見。杜甫將信將疑中隱約感到李白是否遭遇了不測,「恐非平生魂」,死後而入夢。而且「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更堅定了杜甫對李白死亡的推測,以致明月落下清輝灑滿屋樑,還以為見到李白的顏容憔悴。可是歷史記載,那個時候李白並沒有死,所以不像范巨卿死後魂魄行千里會友。古時候常說人有三魂七魄,現代也有靈魂離體的實驗,人在瀕臨死亡的時候就會出現靈魂離體的現象,也許杜甫夢到的是李白離體的靈魂,而不是李白的亡魂。
第二首詩更多的是詩人感情的抒發。三夜頻頻夢到李白,可見二人感情深厚。每次李白都是來去匆匆,路途遙遠,風波不斷。每次出門的時候都是一副惆悵失意的樣子,一生中積極追求的名利地位,報國安民的大志都沒有實現,所以當看到京城中官吏雲集,顯達富貴之時。只有李白一人孤獨憔悴,抑鬱寡歡,不得其志。
「孰云網恢恢」引自《老子》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指天理無私,明察秋毫。可是李白這樣愛國愛民之士,到了年老之時卻受到牽累,發配夜郎。讓人懷疑天理是否也有不公之處。也許是看慣了世間百態,也許是明悟了超脫凡塵的真理,當我們經歷困難坎坷之後,才發現「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一個人的名聲哪怕千秋萬歲流芳百世,也不過是煙雲一現,其人死後還是孤獨寂寞,無法享受這世間的榮耀。
李白頻頻入夢的原因是什麼,在第二首詩的最後兩句給了我們答案。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人死之後一切成空,生前無論是榮耀還是悲慘,死後都是一樣的無法得到世間的任何東西,所以佛家才說「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李白是在讓杜甫覺悟,不要迷於世間的名利,而杜甫也體會到李白的苦心,寫下這句「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兩位老友,雖隔千里,但還是那麼心靈相通,了悟人生真諦。
兩首詩都提到了江湖的風波,想必是每次李白魂魄離開的時候都是行船而去,致使杜甫擔心老友被蛟龍吃了去,或者是墜落於水中。這裏也在暗示一個謎案,歷來對李白的死法有三種猜測,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李白以行船的方式離開,是不是在暗示自己的結局會是失墜於水而亡呢?也許這就是李白的死因,也許李白的魂魄真的是天上謫仙,有著預知生死的神力。
李杜的詩風雖然迥異,但兩人的仕途之路卻一樣的坎坷不平,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也許凡間的仕途確實不是他們的舞臺,也許他們的歸宿應在天上。@
美東時間: 2011-01-12 19:08:33 P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