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有兩條路(上)
在一個初秋的早晨,風意微寒,太陽尚未昇起。旅人走到了黃樹林邊,眼前有兩條路。一條看起來是岔路,但是旅人沒有把握,該走哪一條呢?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像多數的過客一樣,旅人必須及時趕到下一個地點,或許為了踐赴一個重要的約會,或許只是短暫的停留,再往更接近終點處奔馳。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馬不停蹄,彷彿永遠沒有歇一口氣的空閒。旅人突然覺得有點兒累,倒不是身體的疲倦,而是在心靈深處,似乎有一串風鈴,琮琤地響起。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旅人躊躇了,該走哪一條路呢?看來比較直的一條路雖然往前延伸地遠些,但是進入了林蔭深處之後,也就看不見了。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旅人突然興奮起來,因為他想做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決定:走那岔路吧!也許青草更茂盛,踏起來更寫意。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然而真是如此嗎?那條路真的是岔路嗎?如果兩條路殊途同歸,其實有什麼差別呢?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旅人悠悠地吐出一口氣,他是今天第一個走進這個樹林的人,因為眼前的落葉還沒有被踩過的痕跡。兩條路被初秋的落葉同樣神秘地覆蓋著,彷彿隱藏著不同的密秘,引誘著過客查訪。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旅人終於停止了遲疑,決定走那條較不確定的岔路,「下回再走另一條吧!」旅人告訴自己。然而時光不回頭,一條路接著另一條路,千里迢迢,人生路漫漫。「我還有機會回到今天這個交叉點嗎?」旅人不禁發出喟嘆。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就在那個初秋微寒的早晨,旅人走進了黃樹林,走的是一條他已往不會選擇的岔路。那是一段更美的旅程嗎?旅人會後悔嗎?誰知道呢?多年以後旅人也許會突然想起這個早晨,然後深深地嘆息。因為這個早晨的一念之間,改變了他後來的一生。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這是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著名的詩作:<沒有走的一條路>(The Road Not Taken)。
林間有兩條路(下)
佛洛斯特的這首詩對台灣的人而言應該不會太陌生,因為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先生在二○○○年領導民進黨把陳水扁推上總統寶座後,堅持功成身退,並於該年五月二十五日在記者會上朗誦這首詩,表達無意連任民進黨主席的心跡。
根據媒體報導,林先生唸出的內容是這樣的: 『黃樹林裡分岔兩條路, 只可惜我不能都踏行。 我,單獨的旅人,佇立良久, 極目眺望一條路的盡頭, 看它隱沒在林叢深處。 於是我選擇了另一條路, 一樣平直,也許更值得, 因為青草茵茵,還未被踩過, 若有過往人蹤, 路的狀況會相差無幾。 那天早晨,兩條路都覆蓋在枯葉下, 沒有踐踏的汙痕, 啊,原先那條路留給另一天吧, 明知一條路會引出另一條路, 我懷疑我是否會回到原處。 在許多許多年以後,在某處, 我會輕輕嘆息說: 黃樹林裡分岔兩條路,而我, 我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 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
不知道林先生唸的這段詩文是自己翻譯的,還是借用了其他譯者的作品?整體來說,文字相當優美,所呈現的意境也很動人。我曾經就這首詩原文的幾句話去請教一位美國籍的語言學教授,希望能澄清一些語意上的疑點。結果那位教授說:「這是一首詩,它就應該是模糊的,你喜歡怎麼去體會都可以呀!」我雖然沒有從他那兒得到疑問的解答,但是他說「It is a poem!」的神態,倒是印象鮮明,也微妙地影響了我「賞詩」的態度。
因此請讀者們把我以下的意見當成對這首詩一個「不一樣」的觀點,而切勿視做「正確的」或是「批判的」意見。很可能我錯了,而且錯得離譜,也可能讀者自己有更深沉的體會和無法形諸文字的經驗。畢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詩人。
對林先生所唸的譯文,我有三點不一樣的看法。第一點,我不太同意"as just as fair"譯做「一樣平直,也許更值得」。我覺得"just"在此處比較接近"simply"的涵意,而非路的平直。
第二點,我不太同意"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譯做「若有過往人蹤,路的狀況會相差無幾」,我認為"Though"是"雖然"而非"假若"。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比較接近「這兩條路好像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別」,詩人是否暗示「表面的對立也許只是主觀的差異」?我私下請教過台大戲劇系主任彭鏡禧教授,他也表達這個看法。
依此延伸,這首詩的結尾:"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指的也應該是「主觀經驗」而非「客觀標準」了。舉個例說,一個每天坐豪華轎車上班的董事長有一天突然決定「走路」去公司,他就是"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然而對許多人而言,走路是無可選擇的,坐豪華轎車才是"less traveled by"。因此「the one less traveled by」如譯做「不一樣的一條路」,而非「較少人跡的一條路」,是否更為恰當呢?
這首詩最打動我心弦的一個字是"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中的"equally"這個字,它代表一個選擇、一種平等,和一份自由。無分賢愚貴賤,每個人的人生當中都有過一些這樣的選擇機會。人生之無奈,固由於選擇之無可回頭,人生之美,豈不也來自對自己選擇的無怨無悔?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首自己的詩,值得用心體會!
( 尤教授已於2010年三月十四日過世,這是從舊有電子報裡轉錄的詩篇翻譯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