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先生第一次來台灣找我,總是希望帶著他四處晃晃,在短短的兩星期內把台灣印象一次掌握,雖然,外在風景是見識了不少,但是,內在的景致也有了一番的體認,尤其是面對兩人生命圖像的景深與描法有著相當的差異時,不合諧的衝突變成必然的主調。
某日,我們揹起背包到陽明山冷水坑爬山去,心想,少了摩托車的廢氣,以及多了分鳥語花香的芬多精,應該可以讓彼此的疑惑,有點安歇的清閒吧!
我們沿途走著,我依然是踩著那種七爺八爺出巡的瀟灑外八字,時不時地在流水邊作一下太極,或者停在不知名小花旁拍照,再不然興之所至地聊起天來。只不過我的好興致沒能維持半小時,雖然我的神經頗大條,但是也不至於面對一個皺眉頭呈現焦慮狀的德國男友,沒有警覺狀態,因為他是直腸子地藏不住脾氣,情緒全寫在臉上,只是無辜的我,實在搞不懂他的引爆點究竟在哪裡?
其實,我們才散步了三分鐘之後,我的進度已經遠落在他的後面,他老是在一百五十公尺的前方回頭看我,催促著我走快點,要不然就數落我怎麼老是走走停停地看風景,尤其當我專注拍照時,他就在一旁嘆氣踱步。
果然,半小時之後的路途,就是兩人分開走,他人早不知道飛奔到哪裡去了,而我還拖著步伐“散”步。
當下我心覺不妙,大概待會他真的要發飆了!
果然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到達冷水坑對面的山頂上。早半小時抵達的他早已醞釀好訓人的台詞,等著我上山受教。
「你知道『登山』的定義是什麼嗎?」他一臉鐵血地質問我。我猜,他如果主持「百萬大富翁」的益智節目,那種凍僵的神情,大概會把參賽者嚇得想不出答案來。
被他這麼一問,我倒是有點腦筋當機,「登山」?我們不是來「散步」嗎?他見我一臉白痴裝可愛的模樣,大概正中他下懷,「眼前這傢伙真是有欠考慮,思緒不清!」我看他的表情,是這麼對我下結論的。
「『登山』的定義是,步伐必須等距、律動切記養成等速,呼吸韻律也要慢慢調整到柔和無聲,最重要的是沿途不可以走走停停,或者歇息過久的狀況,切忌談天說地,更不可以拍照。最重要的是,事先掌握登山距離,根據自己平日的速度,計算出合理的時間,在到達目標時可以檢討登山此行的表現。」他條列式地位我傳道、授業、解惑,儼然是我的私人教練。
當我腦筋還在空轉這些陌生的語彙時,他再度開口清算我的不是。
「像你今天這樣,根本沒有人可以跟你一起登山,懶散、輕忽的模樣,讓人不禁懷疑你平時做事就是這等模樣?!」他竟從我的眼前“不是”,開始演繹起我的所有錯誤來。
「拜託!我是來散步的耶,誰跟你來爬山了?況且你什麼等距、定速、勇往直前、達到目標的論調,應該是你個人的認知吧!再者,我是跟你同行的人,即便我因體力、習慣或想法,甚至步距也跟你有所不同,你也應該懷抱著“與我同行”的溫柔想法,偶而停下來等我,或者也適時地調整你的步伐吧,怎麼可以就氣呼呼的一走了之呢?」即便山風碩碩,我一開口就灌進不少風進去嘴巴裡,讓我有點膨風,但我還是堅持霹哩啪啦說完我的觀感。
我看他一臉困惑地聽著我的自我表述,大腦也許忙著處理陌生的訊息,沒有即刻回應我的觀點,我倒也不疾不徐地繼續申論我的看法。
「你知道嗎?不管是散步或登山,就好比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兩人決定同行之後,就要不離不棄地相互扶持,走到最後。即便一個人受限於身形,走得比較慢,或者需要幫助,另一個人就得伸出援手,兩人三腳般地慢慢走;或者一個人心理狀態與生命時程有所不同,他想此刻多作停留,比如看看風景或玄思冥想,另一個人也要試著了解他的看法,一起分享不同的生命意境與想法。你看,我們沿途走過來,結伴同行的人不都是說說笑笑地肩並肩,或者一步之距地前後走著,有人像我們這樣嗎?」
語畢,我有點困惑,甚至感到有種晦澀的傷悲,甚至看到一點點血紅色的警告徵兆(sign),我們適合結婚嗎?
他當下有點困惑地望著我,實在搞不懂眼前這位台灣女子,竟然可以把散步或登山,延伸到人生道路如何同行的生命意義來。
當然,兩人沒有達到共識。
不過,我們婚結了,孩子生了,脾氣消了,了解多了,善意增生了,關係依然磨合當中。
我與先生的散步或登山歧見依然,只是我們學會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他要慢跑或爬山,我會量力而為或讓他獨行;若我要拍照晃蕩,就利用平常時日,或一個人自助旅行去。不過,因為多了孩子沿途耍賴、歡笑奔跑,或者急著找廁所解決生理問題,甚至孩子賴著爸爸要玩輻射秋千(就是先生拉住女兒的雙手,然後他當成軸心順時針快速旋轉,讓他們飛了起來),所謂的等距與等速,或者是我的懶散與隨性,都有了隱藏的帷幕。
孩子的天真直心足以作為我們夫婦倆爆衝時的安全氣囊,讓我們在柔軟當中,不僅學會觀察與體諒,也懂得給對方一些小小的自由空間。雖然後座力仍在,但傷害是相對減少的。
我常在思索,婚姻的磨合有時的確需要一點時、空的躲貓貓遊戲,head to head的當下只會讓我們像兩隻抵著彼此犄角的暴怒公牛,毫無出路。但是生命階段裡總會出現一些緩頰的小天使,就像我女兒般,讓我們在一些意外中斷的NG裡,可以先躲起來整理情緒,或者轉個彎修改台詞繼續演下去。
我只是幸運,感恩有女兒善意的出現,讓我與先生在歧異處有偷偷開個小差的機會,但我也不能就此怠惰,也許來到下一個生命階段裡,我們的磨合少了兒女親情的緩衝,是否更應該尋找內在的那個完全氣囊呢?
所謂的內在安全氣囊,是否就是心底的那塊軟,願意隨時覺察、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也願意成全對方的開闊與學習?
這是門感情的功課,更是門生命的無止盡修持。
但我很欣喜自己總能在意見歧異處找到一份位能,正因為我和先生的意見不同,所處的立場與態度也大相逕庭,我才能在A點到B點的來回尋思叩首裡,讓自己靈活地跳躍、運動,從中得到一份易地而處得轉化能量,並從而理解、會心與懂得之後的慈悲。
人生的道路漫長,學習也是無有涯際。我總是珍惜每一個因緣示現的機會,找到一份轉念的新生。
祝願所有人都能在衝突事件當中,緣視一份轉念的契機,得到位能與力量,讓存在的每一刻都是有意義的學習。
影像來源:中正紀念堂花燈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