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9 09:40:12| 人氣1,06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7.18解析喜馬拉雅山聖像神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下是星期五演講稿的講義
主要核心概念是整理擷取自《探索西藏唐卡》(張宏實著 2004.橡樹林出版)
而完整的投影片請連結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ilovelostcity/200804?authkey=zN7fXSYclIQ

還有更多的西藏佛教藝術演講稿連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stcity/3/1307194767/2008052111174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ostcity/3/1303630989/20080220154533/


星期五的整理資料文章:《慈悲、智慧與伏惡》,張宏實

《圖像不僅是一個圖畫,它的背後還含有特殊的義理》
圖像不僅是一個圖畫,它的背後還含有特殊的義理
1. 佛教於初始階段屬於一些較為簡單的思想義理,經過漫長的演進發展,逐漸衍生成為更深奧的義理。深奧的義理若非經過嚴密的思考與反省,不是那麼容易瞭解。
2. 於是,圖像(Icon)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解說工具,並且繪製在西藏特有的宗教捲軸畫“唐卡”之上。
3. 唐卡經常看到的金剛杵是最佳的說明範例,它在梵文vajra的原本意思是指雷電或金剛鑽(鑽石),代表自然界天空巨大的雷電力量與地下最堅硬的礦石。轉至藏傳佛教,金剛杵圖像的背後隱藏著「堅固持久、永恆不變」,並結合「慈悲」的含意,而「智慧」則由金剛鈴作為象徵。最後,金剛一詞用來說明佛教中宇宙終極真理「究竟實相」如同金剛一般堅不可破,並且在藏傳佛教「金剛乘」的金剛一詞,帶有巨大力量與堅固不移的象徵意義。
4. 依據尼泊爾文獻記載佛教抽象思想轉變成具體形象的第一例,是以藍色的火焰代表佛本思想;而第八世紀有關密宗重要的「本初佛」思想,要到第十世紀才轉變成更為具體的圖像。在密教世界非常成功地完成許多擬像化的傑出圖像。除了「慈悲」與「智慧」的擬像化,更會延伸至「伏惡」在圖像上的表達。您可發現無論慈悲、智慧或伏惡等抽象的思考觀念一一都在藏傳佛教中擬像化成為一尊尊的佛或菩薩。
5. 然而,藏傳佛教的抽象思想其終極目標就是要追求「即身成佛」,祈求以這一世的身軀,無須輪迴就可能達到成佛的境界。如同慈悲與智慧的擬像化,「即身成佛」的概念也在密教的世界裡完成圖像的轉變,以最高的無上瑜伽本尊守護神成功地達成。
6. 透由唐卡藝術可以探索慈悲、智慧與伏惡於藏傳佛教中擬像化的各個例子。
《慈悲的擬像化:菩薩》
1. 慈悲意指可以感受他人的痛苦與憂鬱的一種胸懷,並願意減輕緩和他人的痛苦,是大乘佛教最主要的善德,其自然的結果是無我智慧的成長。利益眾生的美好意願有不同的層級,可透由更優好層級的智慧獲得解脫。
2. 最高層級的慈悲是擴及整個宇宙,其對待眾生慈愛的意願就如同對待自己唯一的孩童。當慈悲被擬像化之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有的菩薩,即使祂們個別的屬性不同,但都有著慈悲的胸懷,其形貌包括中性、母性或是強烈女性身軀,有時還有多面多臂的超人造型,形象變換無窮,但絕大多數都是溫柔的菩薩容顏。

《智慧的擬像化:五方佛》
1. 佛教經常可見梵語「般若」一詞,中文的意思是智慧,是佛教最重要的精神力量。「般若」不是指人類智商的智慧,而是指唯一能使眾解脫苦難的智慧,被定義為對於諸法的實性完完全全地體悟。
2. 較為人熟悉的「心經」(般若波羅密多),是部圓滿智慧的經典名著。在密乘,這部象徵圓滿智慧的經典也被擬像化為心經女神,是智慧擬像化的代表之一。
3. 不過在密教中,最完整的智慧擬像化是五方佛,祂們被描述成來自不同方位的五位佛陀。為何是五位佛陀呢?這是因為密教將智慧區分成五類,並將五種智慧擬像化成五位佛陀,其中包過漢地熟悉的阿彌陀佛與大日如來。祂們的排列方式是以大日如來為中心,依順時針方向,四周圍繞著東方佛阿閔如來、南方佛寶生如來、西方佛阿彌陀佛、北方佛不空成就。
4. 五位佛陀透由顏色、手印、座騎的代表不同的智慧來剋除人類性格的五種缺陷貪(紅)、嗔(藍)、痴(白)、慢(黃)、疑(綠)。

《伏惡的擬像化:護法》
1. 在西藏的宗教世界惡魔至少有三類:外來災難、內心底層與靈魂深處,三種由外向內不同層次的惡魔。當修行者面對心靈底層與人性慾念的挑戰,必須依賴強大的力量,這些被渴望的力量在密教一一擬像化成為各種形式的護法。
2. 護法在密教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其地位有時並不亞於菩薩。當藏人面臨各種邪魔,就交給面惡心善的護法來應對,祂們的力量強大可畏可抵禦來自外部災難,如:保護修行者的平安,部落農耕免於乾旱,寺院免於匪盜和其它不吉之難。
3. 更偉大的護法是負責摧破每個人的內部的心理障礙,諸如恐懼、憤怒、妒嫉等心理煩惱。
4. 護法被擬像化之後的五個辨識要點是:三眼怒髮、瞋牙、戰鬥姿、護法裝、足踏生靈。這些面容兇惡可怖的表情,是為了顯示慈悲的法力,幫助我們克服內心的自私毒瘤和外部的違礙。將忿怒轉變為真實敏銳的智慧。

《悲智合一的擬像化:本初佛》
1. 當慈悲與智慧結合為一,即到達佛教最美好的境界,這兩個抽象思考的結合亦被擬像化成為「本初佛」。
2. 本初佛有三尊:普賢如來(如意金剛)、金剛薩埵、與金剛總持。祂們手持象徵「智慧」的金剛鈴與象徵「慈悲」的金剛杵,兩手交握作為悲智合一的表徵之一。
3. 此外,再以女性佛母隱喻智慧,男性佛父象徵慈悲,兩者的親密相擁作為悲智合一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就是藏密神秘的雙修模式,即一般俗稱的雙喜佛。原來兩位男女相擁的佛像是為了說明慈悲與智慧的結合,密教思想的圖像化真是多采多姿,令人驚歎不已。

《慈悲智慧伏惡三合一,最高境域「即身成佛」:無上瑜伽本尊守護神》
1. 當本初佛、五方佛、菩薩、護法所有的形象融為一體,即形成無上瑜伽最高境界的本尊守護神。
2. 這是密教思想擬像化最複雜的一群。祂們透由不同色彩的多面或多臂多足傳達「五方佛」的五種智慧,手持鈴杵與雙修佛模式重新闡釋「本初佛」的悲智合一;祂們也會展現「護法」威怒的三眼怖畏形式,而這同時依然維持「菩薩」的穿著打扮,散發慈悲的柔光。
3. 五方佛、本初佛、菩薩、護法等不同形象的造型大結合,是再一次將抽象思想慈悲、智慧與伏惡三大元素徹底擬像化;這次產生的是無上瑜伽五大金剛,代表五位雙修守護神的佛陀典範。
4. 祂們的形象是所有藏傳佛教最高經典的擬像化,更簡要的說,祂們是「即身成佛」這個概念最完整且齊備的擬像化。祂們的辨識要點:(1)雙手交握金剛鈴杵(2)佛父佛母的雙修模式(3)五種顏色表達五種智慧(4)瘦臉三眼看穿貪嗔痴三魔(5)如同護法的戰鬥姿態(6)如同護法足踏生靈的征戰氣息。在這個概念下,一世成佛是可能的,也就是不必輪迴,即此肉身就可以成佛。

台長: 羊皮書裡的天使
人氣(1,06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古典繪畫 |
此分類下一篇:重返緙絲
此分類上一篇:喜馬拉雅山秘境千年之寶 ( 唐卡藝術與神畫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