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2 13:11:04| 人氣1,2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繁/簡之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看到一篇有關繁體字與簡體字在大陸學界的論戰,覺得挺有意思,因為這透露出,繁簡「不兩立」的看法與印象似乎已經有點過時了。這是為什麼呢?請你們自己看以下的報導:

 

 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激起千層浪

  衆專家:識繁寫簡是必然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近日在一份提案中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專家認爲,完全排斥繁體字,將其陌生化、邊緣化並不妥當,但識繁寫簡足夠了。

  多數網民也認爲,這條提案不具備可操作性。

  由繁趨簡 隋代開始

   古漢語學家許威漢認爲,漢字自古就存在繁與簡的矛盾,商代甲骨文,殷、周時期的鐘鼎文也分繁簡不同寫法。從秦代的小篆發展到漢代的隸書,簡化現象尤其顯 著。自隋到清,出現了相當數量的簡體字。繁簡之爭,自古就同時並存、同時排斥,在某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一些繁體字就被簡化字替代了。漢字的繁簡並存是漢 字型體的對立和統一,由繁趨簡是大勢使然,發展主流是字型的簡化。“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對漢字簡化的需求更迫切。《人民日報》海外版字體由繁 變簡,即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明證。”

  簡化漢字 已成共識

  考察過中國臺灣地區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漢字使用的 《新讀寫》主編錢漢東透露,低幼學生喜歡使用簡體字,海外版的《新讀寫》也使用簡體漢字。他認爲,對文史感興趣和學書法的學生可以在課餘學習繁體字,但教 育機構不宜強迫學生認知。《咬文嚼字》副主編王敏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了簡體漢字的地位,寫字、讀音都在法律法規引導下。“潘 慶林的文化訴求可以理解,但有些基本共識是不可動搖的。”

  棄簡就繁 代價太大

  在網路論壇上,大多數網友們認爲潘慶林的提案並無多少道理可言。有人針對他提出的三條理由,給予反擊。

   繁體字輸入電腦不成問題,但不成其恢復的理由;至於繁體字促進兩岸統一,那是將政治問題簡單化。新民網網友“嚴朝霞”發問:“如果這樣,是不是還要動員 全民學習閩南語?”三點理由當中,只有“繁體字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獲得肯定。但也有人認爲,文字是象徵性符號,拼音文字沒有象形文字的特點,同樣不影響 表達。在簡體字中,能指和所指是統一的。說簡體字造成傳統文化斷裂,實在有些誇大其詞。而讓13億人重拾繁體字所需付出成本和代價難以估算,十多億人正在 使用的簡體字被作廢更是得不償失。“無疑,這是項浩大的工程,社會生活中已形成的文獻資料都是用簡體漢字表述,一條街道的重命名,各地政府機關、企事業名 稱的重制,將付出多大的代價?”

  記者從網路上看到,部分力挺潘慶林的網友也是看在第一條理由的情面上,認爲使用繁體字能夠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反對將繁體字邊緣化,呼喚重視國學,或可視爲這一提案的核心意義。

  事件重播

   近年來,國內建議恢復繁體字的聲音不絕於耳,有學者曾建議用50年時間全面恢復繁體字。潘慶林羅列出三條理由:首先,當年簡體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 的藝術和科學性。其次,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 在。再次,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潘慶林舉例,比如愛字,繁體字裏有個“心”(愛),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現在臺灣地區依然用繁體字,還要爲此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來源:新民晚報)

台長: 無遮,小光,一休
人氣(1,2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書摘/時事/新知 |
此分類下一篇:法師與心理學者的深談(上)
此分類上一篇:雪夕停馬林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