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2 13:19:31| 人氣58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尋找同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每天在這裡亂貼文章
但都是破碎的 真不好意思

最近看了《第三空間》裡的一章
覺得這本書很好看
很想跟大家分享 但好像需要一段沉澱的時間
又很想趕快尋找同好 想聽聽同好對這本書的看法

所以還是先貼 然後再修改內文...
如果有人看過這本書 我希望聽到妳/你對這本書的看法喔

先介紹我看過的部分裡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
台灣的都市結構跟「西方」或東京不一樣
所以不曉得台灣朋友會不會對以下文章會不會有深刻的感受:

父權力量的空間化,或是所謂的父權體制的特殊地理,不僅見於建築設計(如家屋、辦公室、工廠、學校、公共紀念物、摩天大樓),也見於都市狀態的織理與城市的日常生活。郊區化和都市蔓延,成為女人邊緣化或後來所謂的「困境」(entrapment)的物質象徵,經過特意的設計,女人脫離了工作場所和公共生活,困居於精巧的住屋和現代生活風格,因而屈從於男性養家者和他的同夥。更廣泛的說,都市理論家所描述的都市型態(即就算不是預設為「自然的」,只好也假設是純真的都市土地使用之地理模式),在空間女性主義者的批判性重新詮釋下,成為遮掩了權力和剝削製圖學,不僅與階級和種族有關,也涉及了性別。(第145頁)

注:我並不是想說 台灣的都市該變成「西化」或「日化」的城市
我要表達的是 對「現代化」或「先進」的反省和質疑


參考:

第三空間

作者:愛德華.索雅/著
譯者: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
出版社:桂冠
出版日期:2004 年 04 月 07 日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6171

台長: 雪子
人氣(58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尋找空間的日本熟女
此分類上一篇:群學的【書籍】

zen
這本書我有 soja的另一本大作後現代地理學北京商務有出(公館附近的秋水堂 問津堂 山外應該買得到)
此人我大學修空間的時候很喜歡 只可惜一直沒空讀 呵呵
做人對學問太貪心的下場就是這樣
書買了一堆 卻都束之高閣
2006-12-12 18:11:14
雪子
zen 桑:

>soja的另一本大作後現代地理學北京商務有出

喔喔 那我發表完之後想去秋水堂找找看 謝謝你通知我!

《第三空間》裡有些印象深刻的部分,比如說在131頁作者引用胡克斯的文章寫道:

「位居邊緣,乃是身為全體的一部份,卻位居主要群體之外。身為居住在肯塔基州小鎮的黑種美國人,鐵道每日都提醒了我們的邊緣處境。跨越鐵道之後是有舖面的街道,是我們不能進入的商店、我們不能用餐的餐廳,以及我們不能直是臉龐的人群。鐵道那頭,是我們可以擔任女僕、工友和娼妓工作的世界,只要你有服務能力。我們可以進入那個世界,卻不能在那裡生活。我們總是必須回到邊緣,跨越鐵道,回到城鎮邊緣簡陋和廢棄的房屋。
有法律確保我們回返。不回來就會有遭受懲罰的風險。我們這樣子生活-在邊緣-發展出一種特殊的看待現實的方式。」

我讀這個部分就想,如果在這種狀況之下,那裡的中產階級白人說「黑人對該城市空間的解讀有偏見的,『我們』都不會這麼想」的話,我們要相信白人中產階級講的才是「正確」的、值得相信的感受嗎?

另外,作者介紹胡克斯引用的Pratibha Parmar的話寫道:「空間的挪用和使用是種政治行動」,我對這一句很有感覺。我只是個沒有什麼影響力的外籍生,但當我跟某些人對同一個空間的解讀不同時,部分人對我的反應很激烈,他們否定、質疑的不是我專業能力,而是我的國族身分(當然我身邊的大部分學生不是這樣)。遇到這種狀況就深刻感受到我不管願不願意牽涉到政治,只要我發表對台北某些空間的看法,對某些人來說這個行為就具有政治意涵。

我對空間的解讀當然受到日本的生活經驗的影響,但絕對不只如此,我來台灣唸書之後才開始唸空間研究有關的書,我透過台灣老師和台灣同學學習如何觀察空間,而且我們看的百分之白都是「國外=西方」的。我透過台灣學會「西方」的觀點,用「西方」的觀點和自己原生社會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觀察台北。我一直不懂的是,就如他們所說的,我對某些空間的解讀真的是純日式嗎?日式跟「西化」的對空間的思考模式真的可以構成二元對立嗎?

還有,我不懂的是,中文裡的「西化」是指什麼。是美國化嗎?如果是,那是指美國白人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嗎?

不好意思,我還無法把自己要講的內容整理好,不過這本書讓我思考很多事情(雖然還沒看完)。我來台灣用中文學「西方」的觀點,用台灣老師傳授的「西方」的觀點去解讀台灣,但我做出其他主流知識分子看不順的表現時,被批評的是我的國族。我覺得這個經驗非常難得、有趣(雖然當下非常難過、憤怒),如果我只學英文,去英語圈國家唸書的話,我的處境應該不會這麼複雜吧。
2007-01-01 13:20:33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