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7 18:46:30| 人氣56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共空間與外國熟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咖啡海桑問我:

>可以請雪子解釋一下對於外國熟女友善的空間的定義為何呢?想不通!

其實我也還不清楚到底我在哪種空間能夠開心、放輕鬆。

通常處在某個空間的當下只有自在/不自在,或者舒適/不舒服的感覺,雪子訓練不足,目前還無法馬上判斷其理由。

目前我做的是,先仔細想我喜歡哪些空間,不喜歡哪些空間,再想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還有儘量注意聽其他人對那個空間的評價,聽聽都市計畫或建築專業的朋友或性別議題較敏感朋友的話,這也會幫助我了解我跟空間的關係。

我正在拼命摸索能夠接納我的空間當中。
如果找到讓我很自在、開心的空間,有可能它具有對外國熟女友善的特質喔。







今天去國立台灣圖書館
試試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待在三樓自修室四個半小時
開開心心的看書

我的穿著、化妝、攜帶物、書籍跟昨天差不多
外表依然是看起來好騙的單獨行動的女子
卻沒有人會來搭訕
也沒有人會跟我說
「妳的皮包被人看見了,這樣很危險喔,妳要小心,還好我不是壞人」
就讓我嚇到

在自修室
看看週遭
男女比率差不多一半一半
有各個年齡層的人

昨天的雪子跟今天的雪子應該沒有什麼很大的差異
對空間的陌生度也差不多
(搞不好台灣圖書館更陌生)
但感覺很不一樣







台長: 雪子
人氣(564)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台北、新北】公共空間 |
此分類下一篇:街頭藝術
此分類上一篇:是『公』園,而不是『母』園

咖啡海
我從我的外國朋友所知道的
台灣對於外國人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國家
尤其台北 對於外國人
(不過他們都是異性戀的西方男士就是了)
所以 我只是很好奇
你的不安全感來自你是女性
還是你是外國人呢
亦或 日本女性與韓國女性
在台灣有不同於西方女性的際遇呢


看了雪子姐所關心的議題後
大致上可以知道雪子姐想處理的是台北的情趣用品店
(大致上也可以知道你可能唸的是哪一個研究所了)

另一個我想提的觀點或是疑問是
不知道雪子姐有沒有注意到台灣的部落格裡面
近來出現大量的”外拍”相簿
我相信這與台灣早期引進日本雜誌UP TO BOYS可能有些關係
也與台灣本身數位相機文化
甚至是”宅男恐懼”有些關係
但我始終找不到合理的連結與切入點
不知道雪子姐有沒有什麼看法呢
2006-10-28 17:25:26
雪子
咖啡海桑:

>台灣對於外國人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國家

嗯嗯,我也這麼覺得,大家都很友善。

>你的不安全感來自你是女性
>還是你是外國人呢

嗯...我也還不清楚,暑假回日本時我在東京也「實驗」過,也就是說,在公共空間的長椅坐坐看,我住過好幾年的吉祥寺,但這次才發現在公共空間坐下來跟往目的地快速走路時的感受完全不一樣,還是會受到男人的干擾。
所以有可能我在公共空間感覺到的不安全感來自於性別,不過也有可能人在國外對自己認知能力缺乏信心,這會增加不安全感也不一定,我想以後好好觀察其他人跟空間的關係,這樣才可以清楚一點外國人的身分如何影響到那個人跟空間的互動。

>看了雪子姐所關心的議題後
>大致上可以知道雪子姐想處理的是台北的情趣用品店

嗯嗯,我現在對被污名化的物有興趣,不過還在摸索當中(快來不及寫報告了,嗚嗚)。

>(大致上也可以知道你可能唸的是哪一個研究所了)

哈哈,我唸的是會談空間跟性別的研究所就是了。那裡的學生的研究題目很有趣ㄛ。

>近來出現大量的”外拍”相簿

喔喔,不好意思,我沒有注意到,想要了解一下!

>甚至是”宅男恐懼”有些關係

喔喔,台灣也有”宅男恐懼”嗎?
我一直以為跟日本社會比較起來台灣社會對“宅男”很寬容,記得七、八年前當時唸大學的好幾個男性朋友跟我說他們喜歡看「卡通/漫畫」,聽到他們坦然承認愛看「卡通/漫畫」就很驚訝。
在我印象裡,在日本成年人即使很喜歡看「卡通/漫畫」,也在通勤電車上看漫畫雜誌,但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不太敢說「我喜歡看『卡通/漫畫』」,因為怕被認為自己是「御宅族」,在日本對「御宅族」有很不好的刻板印象,大家害怕被貼「御宅族」的標籤。
不過聽說在法國「御宅族」不是污名,相反的,它代表那個人擁有文化資本,所以同樣大量消費日本卡通/漫畫的行為在不同社會裡具有相當不同的意義。
我在台灣有時候遇到日本H GAME的愛好者-我來台灣才知道原來地球上有這種遊戲(臉紅)-他們若無其事的、很自然的跟我分享他們的經驗,這讓我以為在台灣「御宅族」並沒有污名化,圍繞「御宅族」的脈絡似乎比較接近法國的情形。不曉得我的判斷是否洽當,完全沒有信心。
2006-10-29 15:36:20
雪子
這篇文章討論同志與異性戀空間的問題:

http://blog.yam.com/rutgers/archives/2370361.html
2006-10-29 21:37:20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