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寫完上一篇文章,開始知道,有更多細節,還能補充。
我仔細審視了內在,知道,前一篇文章,說得並不完整。
在我的觀點裡,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準備好,能放下懲罰,
事實上,展爸與我並不絕對反對別人打小孩。
只是,我們自己,以目前的理念和選擇,做了這個決定。
♡♡
做了決定後,掙扎總是難免。
記得前些日子,在面對旦旦的無理由拗脾氣時,
我心裡咕嚕有些責備或顯現權威的話語在內心紛擾,
那時候,我知道,這些責罵的話語,背後有更深的核心表達,
那是,我需要在內心寧靜時,與旦旦溝通的。
我會說,專精在這個領域這麼多年,
依然會有那麼難受的掙扎時刻,
因此,對於一般父母,要如何選擇,
保留責罵或懲罰孩子嗎?
我態度很中立,
因為,每個選擇,都有需要承受之處。
♡♡
有一篇教養研究指出,
美國人研究少數民族,
發現,那些依然存有打小孩習俗的文化中,
孩子對父母的敬意,滿意度,有比美國孩子對父母的敬意高。
這也就是,打罵不是單一不對,或不好,
而是,它的整體脈絡,文化認定,以及執行的方式,
這需要整體來考量。
但我必須同意,
打罵小孩,在美式80年代以後的親職風貌,
甚至在心理諮商介入,曾經鼓舞孩子控告父母,
或是,在台灣的今日,打罵小孩有可能犯法被控告的今日,
要如何執行,而依然在愛中,依然鼓舞著親子雙方對彼此的敬意,
這條件,越來越嚴苛了。
我來指出,兩個神話般的案例。
在普及被肯定,但尚未得到學術界全面認可的人類學研究,唐望故事,
曾經提到,在南美,曾經有個父親,已經失去與孩子的聯繫了,
孩子非但不會接受父親的教導,甚至對父親的話語當耳邊風。
於是唐望建議,這做爸爸的找個人在街上攔人並惡意打這孩子,
再由父親出面,出手打退那惡人,拯救孩子。
這故事的結局,是個樂觀的結局,
從那次之後,孩子與父親的關係得到修復,父親要回了孩子的敬意。
我會把這故事當做神話來看,
經常用它來詮釋,當孩子失去與父母的管教聯繫時,
如果孩子在外面,透過老天爺(而不是父親安排)而在人生上遇到挫敗,
若父母能適時提供力量與智慧,
支持孩子以自己的力量突破困境,則有機會贏回孩子的敬意。
否則,通常要等到,孩子自己成了父親,
體會到,當人父母的艱辛和各種困難,孩子才有可能回頭,
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當年那個無法與之連結的好父親。
♡♡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那份美國的教養調查,
那份調查指出,當整個文化都使用打罵為管教方式,
而父母在出手打罵前,事先已經給予非常清晰的原則,
而在事後,父母隱忍著心痛,不帶個人責備的方式,
來執行偏差行為的逞戒,
而在責打後,事情立刻消逝,
孩子與父母之間,能恢復如常的相親相愛,互相支持,
則這打罵,能發揮管教的功能,也不會損傷孩子的人格,以及親子關係。
比方說:
家族中,左鄰右舍,都規定,
夏天時,孩子不可以單獨去溪水玩,
為了制止孩子的好玩與蠻勇,
大家規定,若被發現了,需要實施則打10下。
左邊鄰居這樣做,右邊鄰居也這樣做,
於是,當我們家的孩子也去玩水了,
即使沒有出事,父母親依然要執行這份責打。
而在責打時,父母沒有額外的責罵或損毀孩子聲譽或自尊的言論,
父母甚至帶著不忍或堅定的表情來執行這儀式。
透過這儀式,孩子反而能感受到父母的保護,
孩子在承受皮肉痛時,感受到被愛,以及自己的某種成就感。
於是,這樣的條件下,
責打成了正向的管教條件,
孩子能在這儀式下,學會立定界線,遵守戒律。
甚至挑戰界線,承受皮痛而獲取自身力量。
♡♡
然而,這個例子也不適合台灣使用。
現在,主張懲罰或打罵教育的父母,
在台灣,是很弱勢的。
不只法律明文有規定,不能不當管教,
甚至社會新聞的推波助瀾,
許多教師放棄教鞭之後,還沒養成個人的新力量,
於是,無法管理教室秩序,
反倒讓更多守秩序的孩子,
處於一種「教室失序的混亂」中,學習條件不良。
放棄打罵教育,
那選擇什麼?
以教室而言,如果放下教鞭,
要拿起來的是什麼?
要擁有的另類十八般武藝又是什麼?
以前,社會資訊封閉,
打罵被文化所支持的前提下,
權威有辦法存活,
用死板教育方式的教師,
還能有安靜的環境,讓願意學習的孩子吸收。
現在,權威被解體了,
總統每天當眾被批評,
教師失去了原來有的角色權威,
教師要擁有什麼,才可能對孩子產生自然的權力,
擁有力量,好在教師實施教學,
這需要一份全新的文化培養。
同樣地,在現代社會裡,
孩子的內心,透過各種比較與示範,
對於父母的打罵,起的是反感與抗拒,
而不是害怕與尊敬。
在這樣的文化下,
父母要擁有什麼樣的新視野與文化,
才能擁有自然權威,對孩子保有影響力,而教育孩子?
♡♡
如果,你要懲罰孩子,有幾個大原則要遵守?
♥♥ 事先說好,事後嚴格執行
- 沒有說好的,不能忽然給予懲罰
- 說好的,就要執行
- 因此,在規定懲罰原則時,千萬不要過於狠,狠到執行時,會造成傷害
- 如果要讓孩子辯護,也是個約定好的原則。
♥♥ 執行,都是根據事先說好的原則,與父母的情緒狀態無關
- 父母情緒狀態不好時,不執行懲罰
- 如果執行懲罰時,孩子會討價還價,因而引發父母情緒,父母不要落入與孩子的爭辯
- 「因為已經說好了,所以我一定要執行。」
- 「如果要討論,等到這次執行後,我們心平氣和時,再來重新決定」
- 事先說好的原則,需要非常清晰合理,易於執行,不是模稜兩可讓孩子可以辯論
- 「10分鐘後不睡覺,就要關掉冷氣」
- 「早上如果自己打開電腦,就會被媽媽關掉」
- 「晚上如果沒有刷牙,隔天就不能吃糖果」
- 執行懲罰,保持鼓勵孩子,不損傷孩子的尊嚴
- 「好啦,你是個會照顧自己健康的孩子,我知道你還很想玩,我們來睡覺吧!」
- 「媽媽相信你會克制自己的衝動,下午再玩吧!」
- 「趕快去刷牙,你的牙齒最健康了。」
- 如果父母被孩子挑釁,或是激起憤怒。 最好的方式,是表達憤怒,而不要用憤怒行事。
- 「抱歉,媽媽現在很想生氣。 我們暫停討論吧!」
- 「你這樣說,我會挫折,很想罵人呢! 讓我們停止吧!」
- 「你生氣了,生氣的原則就是暫時停止,不要說了,等平靜時,我們再來討論吧!」
♥♥ 懲罰,只是為了維護原則與紀律,而不是用來控制孩子
- 原則與紀律,是為了支持一個家族或群體,穩定成長
- 而孩子可以保有他的個人自由意志與選擇
- 父母絕對不能削弱孩子的個人意志與尊嚴,但父母可以為了家族而制定紀律原則
♥♥ 父母留意自己,在制定懲罰原則時,是否有以下的陰暗面:
- 以為只要讓孩子害怕,孩子就不會去做
- 當孩子不聽話時,認為孩子不乖,或,不尊重自己
- 當孩子沒有做到時,增加更多的懲罰
- 為了爭取掌控權力,不惜與孩子對立或增加更嚴厲的懲罰
♥♥ 懲罰,最大的負債,是在執行時,成了輸贏對錯的爭論
- 留意,如果親子間陷入對立的溝通,裡面就有爭輸贏,爭對錯的權力之爭
- 當溝通變成權力之爭,很多時候,懲罰會失去原來維持紀律的功能,而演變成,父母彰顯權力地位的象徵。 這時候,懲罰就成了親子親密的破壞,孩子下次,會卯足了勁,一次次挑戰父母,只是為了贏。 這時候,通常,懲罰的過程,對親子雙方,都會帶來挫折與痛苦。
- 於是,親子間有許多信任的負債,這些負債,會帶來下回,得使用更多懲罰與機智,才能有效執行的困難度。
♡♡ 嗯! 在展爸與我的世界觀點裡,我們不懲罰,甚至盡量不用獎賞
我們的立場是:
孩子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在自由的存在。
這力量,是靈性存有的力量,有如神一樣的巨大。
為了維持這力量,我守護孩子的自由。
當然,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到,能擁有靈魂的力量,而能活出自己,
需要學習很多的紀律,也需要學習尊重並有能力與社會規範共處。
而為了支持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
我會提醒與叮嚀一百次一萬次,
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
會使用幽默與故事來說道理,
讓孩子真心敞開,學會擁有一個能自我規範與鼓勵的人格。
孩子的力量來自於熱情,
因此,在學習的養成,我不使用擔憂來引導,
我提供知識,提供機會,提供陪伴,與引導思考。
記得樹兒小時候,寫字很凌亂,我提醒他修改,而他不願意,於是我放下。
但一次次,我提醒他,這個字如果怎麼寫,會變好看喔!
這個企圖與引導的決心,是從來沒有放棄的。
直到有一天,樹兒寫了一篇很端正的字,
自己有了熱情,從此,他開始在意自己的字體端正,
當然,他也有胡亂寫字的自由呢!
孩子的力量來自於因為學習的喜悅,而能堅忍地承受更多。
但這份痛苦的承受力和堅忍,
並不是在父母監督下,熬夜寫功課,
而是,充滿耐力的長跑,
或是,可以承受腳酸痛,因為渴望爬上山。
為了照顧地球,可以流汗可以洗澡,還能玩得愉快。
充滿熱情地在足球場上跑來跑去。
或用無比的專注力,花一個小時以上,把圖畫畫好。
自發動機地,想把功課做好,或更上一層樓。
因為學習的熱情,於是,許多生理的不舒適可以忽視,
因為專注,所以可以長時間忍受孤獨,完成一個任務,
因為渴望,於是能挑戰原來所不能的,突破原來的限制。
這些目標,會是我給予孩子的目標,
我們家孩子,
世界的真實知識 > 學校的制式知識
閱讀的自發與快樂 > 做功課的認真與努力
學習的快樂與自發動機 > 學習的成績
思考的成熟與慎密 > 考試的結果
能夠專注投入,獨立完成任務 > 接受我的教導或叮囑
能夠感知環境的需求並主動關懷 > 優秀
能夠為了更大的目標,承受痛苦 > 快樂
也由於我將這些目標放在前頭,
所以,我提供環境刺激,多於規定或定規矩,
然後,我需要將自主權交給孩子。
當然,那是有限度的一次次給予。
例如:旦旦在我繳費時,她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上美術課」
但是,當今天上課前10分鐘,她大聲說:「我今天不要去上課,早上我就不想要了」
我們的對話如下:
「旦旦,現在幾點?」(有一番對話後)
「所以,只剩10分鐘就要開始上課了,你其實沒什麼權力說不要去,太晚說了。」
「而且,如果妳不去,媽媽會損失500元的學費,
妳只有2個選擇,今天去,或是,明天去補課。」
小女孩選擇了今天去,一切都很順利。
而我知曉,她其實是臨時因為天空之城的DVD沒看完,才這樣說的。
經驗讓我知道,那個一直超時想要完成美術作品的是她,
回家後很開心報告她的作品的也是她。
♡♡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會說:
那是你家小孩乖巧,聽話,我們家孩子即使這樣說,也沒有用呢!
是啊,那是我在家裡,依然保有巨大的影響力。
然而,你們知曉,這影響力的存款,還自哪裡?
答案是:
關係的和諧與親密,
彼此間的愉快記憶或正向經驗,
孩子的信任與願意敞開,
長期孩子尊重所累積的信任值。
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存款,
來自孩子信任父母。
來自孩子與父母之間,有過許多愉快的正向經驗。
陪孩子說話,表達自己的理念,
聽孩子說話,用故事將理念說給孩子聽,
讚賞孩子,並說自己成長的故事,
信任孩子,無論何時都能找到正向的點來肯定孩子,
然後,提供許多知識,用來指點與教導。
陪孩子玩,在玩耍時,放下成人的身段,玩得開心。
與孩子一同工作,教導孩子如何照顧這世界,並給出自己的所長。
在孩子脆弱時,給予溫柔。
在孩子叛逆時,給予了解。
在孩子挫敗時,給予寬容與更大的信任。
在孩子害怕時,給予溫暖的力量。
♡♡
懲罰,最大的弱點是,
會折損過多親子間,信任的存款。
因為懲罰,若實施不當,會損傷親密,損傷孩子的自尊與信任。
你還是能選擇實施懲罰,
但請你留意,我提醒的大原則。
你還是能考慮,放下懲罰,
那麼,你可以重新學習,更大的信任。
其實,最大的信任,
來自於,信任自己,信任這個世界,信任神。
通常,無法完全放下懲罰的動機,
來自於,在生命的無常與不安全感裡,有無法覺知的恐懼。
這與根本的信任,存在的信任度有關。
♡♡
如果你們家,在親子間的親密與信任,敞開與溝通深度,
已經到了負債的程度。
那麼,不只單方面個別需要重新認知,
雙方的關係也需要療癒和調整。
去年的光中親職的演講,
訊息說:「神想要療癒家庭」
現在,就是時候了。
如果,你想選擇改變整個世界觀,
從現在開始吧!
各種療癒的知識,方法,都能幫助你。
而且,有許多的靈性存有,只要你願意,蜂擁而上,會大大支持你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