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0 17:16:34| 人氣3,080|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懲罰時的態度把握,或放下懲罰 110720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上寫完上一篇文章,開始知道,有更多細節,還能補充。

我仔細審視了內在,知道,前一篇文章,說得並不完整。

在我的觀點裡,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準備好,能放下懲罰,


事實上,展爸與我並不絕對反對別人打小孩。

只是,我們自己,以目前的理念和選擇,做了這個決定。



♡♡

做了決定後,掙扎總是難免。

記得前些日子,在面對旦旦的無理由拗脾氣時,

我心裡咕嚕有些責備或顯現權威的話語在內心紛擾,

那時候,我知道,這些責罵的話語,背後有更深的核心表達,

那是,我需要在內心寧靜時,與旦旦溝通的。


我會說,專精在這個領域這麼多年,

依然會有那麼難受的掙扎時刻,

因此,對於一般父母,要如何選擇,

保留責罵或懲罰孩子嗎?

我態度很中立,

因為,每個選擇,都有需要承受之處。



♡♡

有一篇教養研究指出,

美國人研究少數民族,

發現,那些依然存有打小孩習俗的文化中,

孩子對父母的敬意,滿意度,有比美國孩子對父母的敬意高。


這也就是,打罵不是單一不對,或不好,

而是,它的整體脈絡,文化認定,以及執行的方式,

這需要整體來考量。


但我必須同意,

打罵小孩,在美式80年代以後的親職風貌,

甚至在心理諮商介入,曾經鼓舞孩子控告父母,

或是,在台灣的今日,打罵小孩有可能犯法被控告的今日,

要如何執行,而依然在愛中,依然鼓舞著親子雙方對彼此的敬意,

這條件,越來越嚴苛了。



我來指出,兩個神話般的案例。

在普及被肯定,但尚未得到學術界全面認可的人類學研究,唐望故事,

曾經提到,在南美,曾經有個父親,已經失去與孩子的聯繫了,

孩子非但不會接受父親的教導,甚至對父親的話語當耳邊風。

於是唐望建議,這做爸爸的找個人在街上攔人並惡意打這孩子,

再由父親出面,出手打退那惡人,拯救孩子。

這故事的結局,是個樂觀的結局,

從那次之後,孩子與父親的關係得到修復,父親要回了孩子的敬意。



我會把這故事當做神話來看,

經常用它來詮釋,當孩子失去與父母的管教聯繫時,

如果孩子在外面,透過老天爺(而不是父親安排)而在人生上遇到挫敗,

若父母能適時提供力量與智慧,

支持孩子以自己的力量突破困境,則有機會贏回孩子的敬意。

否則,通常要等到,孩子自己成了父親,

體會到,當人父母的艱辛和各種困難,孩子才有可能回頭,

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當年那個無法與之連結的好父親。




♡♡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那份美國的教養調查,

那份調查指出,當整個文化都使用打罵為管教方式,

而父母在出手打罵前,事先已經給予非常清晰的原則,

而在事後,父母隱忍著心痛,不帶個人責備的方式,

來執行偏差行為的逞戒,

而在責打後,事情立刻消逝,

孩子與父母之間,能恢復如常的相親相愛,互相支持,

則這打罵,能發揮管教的功能,也不會損傷孩子的人格,以及親子關係。



比方說:

家族中,左鄰右舍,都規定,

夏天時,孩子不可以單獨去溪水玩,

為了制止孩子的好玩與蠻勇,

大家規定,若被發現了,需要實施則打10下。


左邊鄰居這樣做,右邊鄰居也這樣做,

於是,當我們家的孩子也去玩水了,

即使沒有出事,父母親依然要執行這份責打。

而在責打時,父母沒有額外的責罵或損毀孩子聲譽或自尊的言論,

父母甚至帶著不忍或堅定的表情來執行這儀式。


透過這儀式,孩子反而能感受到父母的保護,

孩子在承受皮肉痛時,感受到被愛,以及自己的某種成就感。

於是,這樣的條件下,

責打成了正向的管教條件,

孩子能在這儀式下,學會立定界線,遵守戒律。

甚至挑戰界線,承受皮痛而獲取自身力量。



♡♡

然而,這個例子也不適合台灣使用。

現在,主張懲罰或打罵教育的父母,

在台灣,是很弱勢的。


不只法律明文有規定,不能不當管教,

甚至社會新聞的推波助瀾,

許多教師放棄教鞭之後,還沒養成個人的新力量,

於是,無法管理教室秩序,

反倒讓更多守秩序的孩子,

處於一種「教室失序的混亂」中,學習條件不良。



放棄打罵教育,

那選擇什麼?


以教室而言,如果放下教鞭,

要拿起來的是什麼?

要擁有的另類十八般武藝又是什麼?


以前,社會資訊封閉,

打罵被文化所支持的前提下,

權威有辦法存活,

用死板教育方式的教師,

還能有安靜的環境,讓願意學習的孩子吸收。


現在,權威被解體了,

總統每天當眾被批評,

教師失去了原來有的角色權威,

教師要擁有什麼,才可能對孩子產生自然的權力,

擁有力量,好在教師實施教學,

這需要一份全新的文化培養。




同樣地,在現代社會裡,

孩子的內心,透過各種比較與示範,

對於父母的打罵,起的是反感與抗拒,

而不是害怕與尊敬。


在這樣的文化下,

父母要擁有什麼樣的新視野與文化,

才能擁有自然權威,對孩子保有影響力,而教育孩子?




♡♡

如果,你要懲罰孩子,有幾個大原則要遵守?


♥♥  事先說好,事後嚴格執行

  1. 沒有說好的,不能忽然給予懲罰
  2. 說好的,就要執行
  3. 因此,在規定懲罰原則時,千萬不要過於狠,狠到執行時,會造成傷害
  4. 如果要讓孩子辯護,也是個約定好的原則。



♥♥   執行,都是根據事先說好的原則,與父母的情緒狀態無關

  1. 父母情緒狀態不好時,不執行懲罰
  2. 如果執行懲罰時,孩子會討價還價,因而引發父母情緒,父母不要落入與孩子的爭辯
    1. 「因為已經說好了,所以我一定要執行。」
    2. 「如果要討論,等到這次執行後,我們心平氣和時,再來重新決定」
  3. 事先說好的原則,需要非常清晰合理,易於執行,不是模稜兩可讓孩子可以辯論
    1. 「10分鐘後不睡覺,就要關掉冷氣」
    2. 「早上如果自己打開電腦,就會被媽媽關掉」
    3. 「晚上如果沒有刷牙,隔天就不能吃糖果」
  4. 執行懲罰,保持鼓勵孩子,不損傷孩子的尊嚴
    1. 「好啦,你是個會照顧自己健康的孩子,我知道你還很想玩,我們來睡覺吧!」
    2. 「媽媽相信你會克制自己的衝動,下午再玩吧!」
    3. 「趕快去刷牙,你的牙齒最健康了。」
  5. 如果父母被孩子挑釁,或是激起憤怒。 最好的方式,是表達憤怒,而不要用憤怒行事。
    1. 「抱歉,媽媽現在很想生氣。  我們暫停討論吧!」
    2. 「你這樣說,我會挫折,很想罵人呢! 讓我們停止吧!」
    3. 「你生氣了,生氣的原則就是暫時停止,不要說了,等平靜時,我們再來討論吧!」



♥♥  懲罰,只是為了維護原則與紀律,而不是用來控制孩子

  1. 原則與紀律,是為了支持一個家族或群體,穩定成長
  2. 而孩子可以保有他的個人自由意志與選擇
  3. 父母絕對不能削弱孩子的個人意志與尊嚴,但父母可以為了家族而制定紀律原則



♥♥  父母留意自己,在制定懲罰原則時,是否有以下的陰暗面:

  1. 以為只要讓孩子害怕,孩子就不會去做
  2. 當孩子不聽話時,認為孩子不乖,或,不尊重自己
  3. 當孩子沒有做到時,增加更多的懲罰
  4. 為了爭取掌控權力,不惜與孩子對立或增加更嚴厲的懲罰




♥♥ 懲罰,最大的負債,是在執行時,成了輸贏對錯的爭論

  1. 留意,如果親子間陷入對立的溝通,裡面就有爭輸贏,爭對錯的權力之爭
  2. 當溝通變成權力之爭,很多時候,懲罰會失去原來維持紀律的功能,而演變成,父母彰顯權力地位的象徵。  這時候,懲罰就成了親子親密的破壞,孩子下次,會卯足了勁,一次次挑戰父母,只是為了贏。  這時候,通常,懲罰的過程,對親子雙方,都會帶來挫折與痛苦。 
  3. 於是,親子間有許多信任的負債,這些負債,會帶來下回,得使用更多懲罰與機智,才能有效執行的困難度。




♡♡  嗯!  在展爸與我的世界觀點裡,我們不懲罰,甚至盡量不用獎賞

我們的立場是:


孩子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在自由的存在。

這力量,是靈性存有的力量,有如神一樣的巨大。

為了維持這力量,我守護孩子的自由。


當然,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到,能擁有靈魂的力量,而能活出自己,

需要學習很多的紀律,也需要學習尊重並有能力與社會規範共處。

而為了支持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

我會提醒與叮嚀一百次一萬次,

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

會使用幽默與故事來說道理,

讓孩子真心敞開,學會擁有一個能自我規範與鼓勵的人格。



孩子的力量來自於熱情,

因此,在學習的養成,我不使用擔憂來引導,

我提供知識,提供機會,提供陪伴,與引導思考。

記得樹兒小時候,寫字很凌亂,我提醒他修改,而他不願意,於是我放下。

但一次次,我提醒他,這個字如果怎麼寫,會變好看喔!

這個企圖與引導的決心,是從來沒有放棄的。

直到有一天,樹兒寫了一篇很端正的字,

自己有了熱情,從此,他開始在意自己的字體端正,

當然,他也有胡亂寫字的自由呢!



孩子的力量來自於因為學習的喜悅,而能堅忍地承受更多。

但這份痛苦的承受力和堅忍,

並不是在父母監督下,熬夜寫功課,

而是,充滿耐力的長跑,

或是,可以承受腳酸痛,因為渴望爬上山。

為了照顧地球,可以流汗可以洗澡,還能玩得愉快。

充滿熱情地在足球場上跑來跑去。

或用無比的專注力,花一個小時以上,把圖畫畫好。

自發動機地,想把功課做好,或更上一層樓。



因為學習的熱情,於是,許多生理的不舒適可以忽視,

因為專注,所以可以長時間忍受孤獨,完成一個任務,

因為渴望,於是能挑戰原來所不能的,突破原來的限制。


這些目標,會是我給予孩子的目標,

我們家孩子,

世界的真實知識  >  學校的制式知識

閱讀的自發與快樂  >  做功課的認真與努力

學習的快樂與自發動機  > 學習的成績

思考的成熟與慎密  >  考試的結果

能夠專注投入,獨立完成任務   >   接受我的教導或叮囑

能夠感知環境的需求並主動關懷  >  優秀

能夠為了更大的目標,承受痛苦  >  快樂



也由於我將這些目標放在前頭,

所以,我提供環境刺激,多於規定或定規矩,

然後,我需要將自主權交給孩子。

當然,那是有限度的一次次給予。


例如:旦旦在我繳費時,她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上美術課」

但是,當今天上課前10分鐘,她大聲說:「我今天不要去上課,早上我就不想要了」

我們的對話如下:


「旦旦,現在幾點?」(有一番對話後)

「所以,只剩10分鐘就要開始上課了,你其實沒什麼權力說不要去,太晚說了。」

「而且,如果妳不去,媽媽會損失500元的學費,

妳只有2個選擇,今天去,或是,明天去補課。」


小女孩選擇了今天去,一切都很順利。

而我知曉,她其實是臨時因為天空之城的DVD沒看完,才這樣說的。

經驗讓我知道,那個一直超時想要完成美術作品的是她,

回家後很開心報告她的作品的也是她。  



♡♡  

親愛的讀者,你可能會說:

那是你家小孩乖巧,聽話,我們家孩子即使這樣說,也沒有用呢!


是啊,那是我在家裡,依然保有巨大的影響力。

然而,你們知曉,這影響力的存款,還自哪裡?


答案是:

關係的和諧與親密,

彼此間的愉快記憶或正向經驗,

孩子的信任與願意敞開,

長期孩子尊重所累積的信任值。


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存款,

來自孩子信任父母。

來自孩子與父母之間,有過許多愉快的正向經驗。


陪孩子說話,表達自己的理念,

聽孩子說話,用故事將理念說給孩子聽,

讚賞孩子,並說自己成長的故事,

信任孩子,無論何時都能找到正向的點來肯定孩子,

然後,提供許多知識,用來指點與教導。


陪孩子玩,在玩耍時,放下成人的身段,玩得開心。

與孩子一同工作,教導孩子如何照顧這世界,並給出自己的所長。

在孩子脆弱時,給予溫柔。

在孩子叛逆時,給予了解。

在孩子挫敗時,給予寬容與更大的信任。

在孩子害怕時,給予溫暖的力量。



♡♡ 

懲罰,最大的弱點是,

會折損過多親子間,信任的存款。

因為懲罰,若實施不當,會損傷親密,損傷孩子的自尊與信任。



你還是能選擇實施懲罰,

但請你留意,我提醒的大原則。


你還是能考慮,放下懲罰,

那麼,你可以重新學習,更大的信任。


其實,最大的信任,

來自於,信任自己,信任這個世界,信任神。


通常,無法完全放下懲罰的動機,

來自於,在生命的無常與不安全感裡,有無法覺知的恐懼。


這與根本的信任,存在的信任度有關。



♡♡ 

如果你們家,在親子間的親密與信任,敞開與溝通深度,

已經到了負債的程度。


那麼,不只單方面個別需要重新認知,

雙方的關係也需要療癒和調整。





去年的光中親職的演講,

訊息說:「神想要療癒家庭」

現在,就是時候了。


如果,你想選擇改變整個世界觀,

從現在開始吧!

各種療癒的知識,方法,都能幫助你。

而且,有許多的靈性存有,只要你願意,蜂擁而上,會大大支持你喔!

台長: MaLi
人氣(3,080) | 回應(7)|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道路:教養中的權力 |
此分類下一篇:很幸福──純淨的表達 110722
此分類上一篇:回答樹兒:為什麼大人會懲罰小孩 110720

晴晴媽媽
理書老師
這篇文章真棒
我得列印下來
帶回家放在床頭
隨時回味~
感激分享
2011-07-21 08:55:19
關於 體罰-跨文化研究,在【教養大震憾,雅言出版,2010】ch9,p185提及:白人家庭小孩挨打體罰會增加攻擊性(攻擊其他孩子);黑人小孩越挨打卻越不會變壞。關鍵在於爸媽打小孩的態度:白人族群視體罰為禁忌,爸媽怒不可遏;黑人社群視犯了錯就挨打為正常...
2011-07-21 14:11:33
billing
宗展吶,「愈打愈增加…」以及「愈打愈不會變壞」,你寫的這個邏輯命題剛好在說明「如果大家都覺得打小孩很有效果,那小孩真的就會愈打愈不會變壞!」這是對體罰教育的一劑強心劑呀!

不過我反對。理由之一是,我不覺得黑人小孩是「愈打愈不會變壞」。
2011-07-22 16:14:33
billing
另外,當你說「關鍵在於爸媽打小孩的態度」。我覺得這也是有問題的,我會這樣說:「關鍵在於這整個事件被個別小孩的意識以及無意識怎麼詮釋了。而這就是施行體罰者無法控制的事情。」例如:當有施行體罰者說「我只是想要小孩變乖而已;我只是想要小孩聽話而已。根據研究他應該會變乖的不是嗎?」

當寫法讓我們誤以為「爸媽的態度」是一種絕對的態度時,那我們彷彿只能照既定的態度行事了;但是「爸媽的態度」是被小孩詮釋出來的,「詮釋」就能跟語言有關、跟溝通、跟對話有關了。
2011-07-22 16:32:28
MaLi
這裡有宗展與宗智的對話,真好真好。
我想,宗展引用書本的資料,是否是他的意思,他需要再上來澄清。
宗智說得很清楚,也提供給大家思維的觀點。

我的觀點是:
1) 如果看到有人還再打小孩,我會問「要如何支持他可以意識到行為的負向結果,可以使用別的方法,來完成教養的需求」,因為打的背後,一定有個人歷史與文化制約。

2) 如果看到有家長因為打小孩而自責,我會問:「如何支持他原諒自己」「如何支持他療癒自己」「如何找到方法是他能用,也有教養力量的」

3) 對於新手父母,我會說:「可以決定以愛行動,就做吧!」「讓我來教你,愛是最大的力量。」
2011-07-23 08:06:10
惠敏
我覺得我就是常陷入這樣掙扎的人
我後來發現原來我需要的是示範
因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
有太多的小細節需要注意
有太多的狀況會引發自己及伴侶的情緒
但身邊的長輩所使用的教養方式還是比較傳統
故當我想用別的方式替代
可是身邊沒有人可以示範別的教養方式
這樣的無助還挺讓人害怕
我知道懲罰對孩子的影響
可是我卻不知在當下我可以如何行動
可以支持那樣無助不知所措的自己
可以面對同樣不知該如何處理
進而選擇用打來教養的另一半
這真的是我的靈魂課題
但的確也是一項不容易的功課
尤其我有三個寶貝~~哈哈~~
挑戰超大
2011-07-28 11:46:25
chi
這篇文章好棒阿!
有好多的把拔馬麻及老師需要藉著類似的文章梳理一下自己的堅信~

我是學校老師,向來喜歡帶低年級的孩子
相較其他年級.自以為
能修復的可能性及空間比較大
給予的正向能量能被接收的可能性強
因此努力堅持非嚇阻及操控性的經營方式
再美一個眼神中.試著邀請孩子能量之展現

只是在這重視績效的環境中,
在“比紀律、比嚴格、比哪一班的孩子最符合看起來的乖孩子”的環境下,
常常懷疑起初衷
更懷疑起自己的能力



一整個暑假,不斷的撿視自己的信念
不願妥協卻也好難堅持下去
該調整嗎?也該常常吼叫幾聲以展示權威嗎?
開始有著下學期是否應該來個大翻轉的想法..


這是篇很讓深省的文章
給了我安定
也給了我再細細思索以這樣方向前行中
自己跌倒之因、忽略之處

真好,不是方向錯了,是有更多往這方向走時
需要進步注意調整修正之處!



收下這份尋了一個月的禮物,謝謝你。
2011-08-07 00:54: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