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不抱怨的學習歷程
最初拿到不抱怨的書,戴上手環的那一時刻,
我感受到一個神奇的轉化能量,
就是在抱怨的念頭,初初在內在欲形成種子之前,就已經被消融了。
於是,內在世界變得很清淨。
後來,隨著階段的轉移,
有一陣子,自己變得濁一些,
或面對自身的靈性考驗(家庭分工的瑣事),
會聽見內在的抱怨成型,
會需要有意識的釋放,才能不說出口。
甚至,有時覺知後,
還是有種怨氣,覺得非要說出來,才能消氣,
於是,就讓自己說出去,手環換了手。
♡
昨天下午,帶著小孩回家,
發覺汽車裡充滿各種雜物,
心理有些怪罪老公沒有即時收拾,
那份小小的怨氣快要成形,
甚至在考慮,我是否要在有怨氣之下,收拾東西,全數帶上樓?
旦旦跑來了,
「媽媽這裡好多東西,我來幫忙拿。」
溫柔的旦旦,小小的身體,東拿西夾,拿了3件,
樹兒也來幫忙了,
於是,我們3人同心協力,
我心中的溫柔感與愛的感受,回來了。
回到家中,
覺察心中,還有一些小小的怨氣,
聽到展回家,還在思量是否要說出去。
然後,我看到他了,
那一瞬間,沒有理由的,所有的怨氣消融了,
取代而之的是一種歡喜,
無可理解的。
展很累,不快樂。
我在廚房忙,看見他的不快樂。
兩個孩子,相親相愛,在房子裡到處玩。
帶著關懷與邀請,
邀請展加入,一起煮飯,
我稱之「家事療法」
就是專心地,洗碗收拾,煮飯,
讓身體融入家事的韻律節奏中,
清空腦袋。
我跟他說,
一看到他,原來的怨氣消失了。
展說:「因為妳愛我嗎?」
說完他開心地哈哈大笑,不快樂也消失一些。
我承認,是啊,因為我愛你。
感受到,自己在一種幸福快樂能量的環繞中。
那種相愛的能量,
來自於兩個孩子彼此之間的相愛。
他們一直玩一直玩,
旦旦對樹而言,雖然玩彈珠人時無法成為對手,
卻是個同樂的好玩伴。
樹曾經說:「我好想要整天跟旦旦玩在一起」
(意味著,放學後)
旦旦也喜歡哥哥的帶領,
哥哥開闊她的視野與樂趣。
我想,我愛著宗展,是本質的能量,
而很多時候,我會跌落在俗事的紛擾中,
遺忘這份核心之情。
但最近,兩個孩子之間的愛,變得濃篤。
在愛的環境裡,我變得清明。
於是,那份女人的集體怨氣,
就被消融了。
故事說完了,接下來,要說得是:
不抱怨的轉化階段。
這些階段不一定完整,也不一定專業,
卻是我從學生朋友之間,蒐集來的經驗分類。
若你有獨特的經驗,歡迎分享,
日後,我可以整理出,更完整一些的版本。
♥ 決定戴上手環,時而感受到手環的困擾
決定戴上手環,因為對愛與光,對幸福,對正向,有憧憬。
開始覺察內心的抱怨能量,還沒學會如何釋放怨氣,
也不一定知曉,抱怨的本質如何轉化,
許多過往的糾結故事,還困擾著自己。
因此,會被手環困擾,用一種壓抑,或不知如何是好的態度,來面對手環。
每次手環換手時,也許心理還有自我譴責。
因此,基本上,手環像個提醒,有些不滿意自己的怨氣,帶來困擾。
甚至有一陣子,戴上手環變成壓抑,
會很生氣,會乾脆拿掉手環,大罵一回合,
然後再戴回手上。
這階段,若找不到度過的方法,是最容易放棄的。
♥ ♥ 開始有減少換手的傾向,開始對自己有些滿意,變得對周圍的抱怨敏感
逐漸,因為覺察的力道,
因為決心帶來的清醒。
換手的次數,逐漸減少。
對自我的滿意度增加,卻對周圍的抱怨,越來越敏感。
敏感,意味著,你覺知,且無法安在,
心理對他們的抱怨有些不爽(或就是不舒服)
也因此,手環成為一種複雜的存在,
心理某種位置,對自己的減少抱怨懷抱著自許,
但對抱怨的他人,有著批判。
這是內在,對於怨氣,與負向能量,
還沒學會,如何和平相處的階段。
也就是,不抱怨的自己,是內心的抱怨為”清除之而後快”的異物,
當環繞在抱怨的環境中,自身內在,還未得到愛的怨氣也一直被鼓動,
加上,認知上,還沒吸收「世界在我之內」的哲學,
認為,外在抱怨的他者,也是個”除之而後快”的異物,
因而,心中失去了和平。
♥ ♥ ♥ 逐漸地,愛自己更多。抱怨或不抱怨,分野減少了
換手環逐漸變得輕鬆。
抱怨了,換手環,成為一種平常心。
不會因為沒抱怨,而特別自滿,
也不會因為有抱怨,而覺得自己不夠好。
內心與抱怨的連結,變得輕鬆多了。
這時刻,手環成了自身內在的一部分,
覺知成為一種放鬆。
與抱怨的連結,變得更為和平。
對於周遭他人的抱怨,若不是切身相關,有能力與之和平共處。
開始體驗到尊重的本質,
我選擇做我自己,我選擇不抱怨,這沒有高與低,就是一種人生抉擇。
別人沒有帶手環,別人維持在抱怨或閒話的狀態,
也許我不舒服,不舒服是我的,不是他們造成的,
他們跟我不同,我尊重他們的人生抉擇。
要進展到這個階段,有個關鍵的關口,
就是「世界在我之內」的意識。
「世界在我之內」的不同層級的詮釋:
「情緒是我的」:我如何感受,我如何回應外在來的刺激,操之在我。所以,我的憤怒,我的不接納,我的不爽,背後,有我的信念、價值觀、文化系統,所影響。 因此,我為我的情緒負責。 別人充其量,是一個引發點。
「我遭逢什麼,是無形的我所引發的」:宇宙回應我們。 因此,當我們發送出正向,宇宙回應以正向,也吸引來正向的人。 當我們內在有糾葛,宇宙回應這些糾葛,也吸引來相似的人。 會吸引與相遇,有更大的無形因緣。 我無須因此自責或愧疚,但我需要意識到,我此刻,若能轉化我的思想波,未來,會有所不同。 至於現在已經發生在身上的,我無須刻意緊抓著,是別人對不起我,或是我倒楣等等想法。 讓自己安在,學習共存,練習回應,繼而能創造改變。 才是我的力量之道。
「只有不同,沒有對錯」:基於上面的體悟,若別人如何了,重點是我如何回應。 我不是法官,無須去評斷對與錯。 事實上,對錯高低,背後都有文化框架。 我要面對的,就是,我為自己選擇什麼,我如何與相異的人共處,或分離。
♥ ♥ ♥ ♥ 「領會到更多的和平與愛,抱怨在還沒成型之前,有機會直接消融」
當能活在「世界在我之內」的意識裡,就越能回到宇宙的恩典。
恩典的意思,就是:
這世界,同時存在正反兩面,
當我們只體驗到反面,或執著於抗拒反面,就失去了體驗正面的可能,
當我們只顧著沉溺於正面,有可能失去真實的覺知,而忘記世界的變與無常。
無常也是恩典,因為,他開啟我們的視野,能看穿更深的真實。
恩典,意味著,
能與世界變化的表象共存,
而領會到,更無形的,宇宙的祝福與愛。
♡
以上是我的分享,
對於不抱怨的體會的不同階段。
希望,能與你共鳴。
這也是我在推廣不抱怨當天,給成員的許諾。
終於,一週之後,我完成了。
真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