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聽到樹兒的哭聲,我無法安靜,終止了自己習慣的靜坐,回到家庭中。
展抱著昕,樹兒站在他的玩具前哭。
那是個絨布月曆,魔鬼沾的結構,樹兒每天每個月,都要親自換上。
樹兒哭著嚷著,無法清晰語言。
爸爸說:「他想要把錯怪到ㄉㄢˋ身上,我想告訴他,這件事情每個人都盡力了,沒有人錯。」
樹繼續哭泣嚷嚷。
ㄉㄢˋ在爸爸身上蠻安穩的,她只是很想靠近哥哥,想碰他安慰他。
展爸說:「你在這樣哭,我要抓狂了。」
「我可以不在這裡抓狂,我出去一下。」
於是,ㄉㄢˋ回到我手上,展出門。
我回到自己內心,覺得自己還好,被中斷的靜坐可以放棄,我願意敞開試試看。
於是我說:「樹,你要幫助自己,讓自己可以說人話。 我們才能溝通。」
樹兒哭著嚷著:「15不見了。」(月曆上的15日)
我堅持:「你先讓自己回到可以說人話的狀態,我再幫你找。」
於是,樹兒回到地面上,坐在我身邊哭泣。
當我用身體擁抱樹兒之後,ㄉㄢˋ也安穩地坐在我懷裡。
她安定了,她自在地做自己,不需要去照顧哥哥。
哥哥也安定了,他變成孩子,哭他想哭的。
我有些拼命,試著將自己從靜坐的安寧中,拉回現世。
我說:「媽媽陪你數顏色,好嗎?」
不等他答應,我逕自數了起來。 後來,樹兒加入遊戲,與我對話,他回到一個會說人話的狀態。
這時候爸爸也進來了。
爸爸也恢復平靜。(大約3~5分鐘)
樹兒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找15」
然後我們一起幫他找。
爸爸找到了,原來是ㄉㄢˋ玩著玩著,就扔在地上了。
15找到後,樹恢復他的開心,兩兄妹又玩在一起。
*********************
早上依然有好多事情等待進行。
昨天半夜到家後,忽然無法發動的汽車要修理,
昨天出門,好多的行李包要拆,髒衣服要洗。
大家的早餐都還沒吃,
ㄉㄢˋ又大便又尿尿,褲子沾弄到臭臭。
*********************
吃早餐時,展說,他的手指節好痛,因剛剛搥了牆。
我懂他的方式,沒說什麼,將他的手放在雙手裡,給了一會兒祝福。
我邀請樹兒過來給爸爸「惜惜」,但樹兒做得無心。
他說:「我知道啊,因為爸爸生氣,所以他的手會痛。」
(樹記得,爸爸生氣時,會搥牆讓自己平息下來,這是展爸不對樹怒吼的方法。)
我發言:「我們來說剛剛的事情吧!」
樹說:「好啊,爸爸先說。」
爸爸說:「我早上覺得很累。 因為我覺得那個玩具,很適合ㄉㄢˋ玩,這陣子我們家每個禮拜都為這個玩具衝突。 我想要找辦法解決。」
我說:「好,爸爸很累,而且他剛才生氣,手還痛痛。」
,「現在換樹說了。」
我說:「說說你的感覺,還有你為什麼有這種感覺。」
小朋友看起來有點傷腦筋,他雙手摀著臉頰,將肉都夾扁了,他說:「我不會說。」
我問:「你想說嗎?」
確認他想說,只是表達能力不足之後,我幫忙他。
:「你告訴我,你心的顏色是什麼?」
他說:「現在是黃色,剛剛是黑色。」
我問:「心情呢? 現在與剛剛的心情是什麼?」
他說:「現在是happy,剛剛是angry。」
(學校的英文課,連帶把EQ提升了。 我心裡讚嘆著。)
;「那你聽到爸爸的累,心情是什麼?」
孩子回答:「是sad.」
他又用手夾雙頰了,嘟著嘴,很天真無辜的樣子。
我想,是孩子因為知曉父親難受的罪惡感受吧!
於是我說:「你去跟爸爸說,『我因為你的感覺而有些難過。』」
孩子有些不好意思,我問他:「那你願意抱抱爸爸,表達你想跟他和好嗎?」
孩子跑過去,仰頭抱爸爸。
爸爸也抱樹兒,低頭看他。
樹兒說:「爸爸,我聽到你的感覺,心裡有些難受。」
好啦!
親密疏通了。
接下來是問題解決。
我發言:「樹,媽媽知道那是你最心愛的玩具。 所以,你一天只想給ㄉㄢˋ玩一次,要我掛高高,不讓ㄉㄢˋ可以碰到,是嗎?」
:「那爸爸認為,那個玩具很適合ㄉㄢˋ玩,所以,不想要玩具掛高高,是嗎?」
:「那我們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一起想了幾個辦法,最後採取爸爸的提議,變出第二個類似的玩具。
我找到家裡的布做的字母砂包,和一塊魔鬼沾的掛圖,創造了一個類似的玩具,屬於ㄉㄢˋ的。
我們還跟樹要到,ㄉㄢˋ一天可以玩超過一次的意願。 但得先問過他。
溝通完成,事情暫時有了新的共識。
親密恢復流動。
***********************
我問自己:
何以我鉅細靡遺地寫下這事件?
要表達的是什麼?
覺得我想呈現的是,〈隱藏的家庭動力〉與〈親密而自由的互動〉
在這例子裡有幾個細微的地方,很有趣:
* 展爸最近,正在清理他習慣自責與為別人情緒負責的習慣,他有了很棒的理念「我們都盡力了,雖然有人受苦,但這件事,沒有誰錯。」
* 展爸也意識到自己對於嚎哭的樹兒有轉移的情緒,容易失控。 他做到的就是,自行處理自己的抓狂。 不影響家人。
* 樹兒4歲半,他發展自我掌控的權力感。 也在學習如何分享。 這兩者間,很微妙地,在於他是否被聆聽與重視。 當他被聆聽與重視,他對人比較有同理心,也比較慷慨願意分享。 當他覺得受忽視且權力被侵犯,他習慣誇大自己的委屈,想要找一個人認定「他錯了,來鞏固自己沒錯,又受苦」的位置。
* 樹兒在爸爸在身邊時,他無法柔軟,他卡住了,站在椅子上,只能用嚎哭的方式讓自己強壯。 他用控訴的方式來獲取力量。 這是糾結麻煩方式。 但他太弱了,所以選擇窄化。 直到壓力消除(父親離開)他才能恢復4歲的理性與人性。
* ㄉㄢˋ是家裡最弱最小的孩子,若這個家有情緒被壓抑沒有表達,她會無形中成為承受的出口。 所以,當我因為展在場,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壓抑自己照顧樹兒的意願時,ㄉㄢˋ積極地想要照顧哥哥。 直到展離開,我鬆開自己,開始與樹兒互動後,ㄉㄢˋ才是安定與自由的。
* 而我,早上捨棄自我,做了許多事情。 累積著從週五晚上開始的全職家庭主婦的責任,我的獨處需求被自己忽視。 所以,在中午,我不行了。 強烈的要求獨處。 這讓我反省,早上的自己,是否太努力?
********************
在這麼多細微的動力下,我覺得我們四人都很精彩。
展雖然還是敲痛了手;而我喜歡他很為自己負責,也開放又柔軟的敞開。
樹兒依然有他固執於委屈的習慣;而我喜歡他敞開後與我們親近的能力,也更信任他可以學會分享與愛。
ㄉㄢˋ很安定。 她早上依然有很多開心和遊玩。 他依然喜歡玩哥哥的玩具,一點都不畏懼。
我雖然失去了平衡,照顧別人太多。 而我喜歡,自己現在的反思。
這反思,讓我更看見家人互動的大地圖。日後平衡的機會增加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