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24 17:12:18| 人氣15,40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妥協的愛情史詩 --【贖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原刊於〈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18期「電癮隨筆」專欄,請勿轉載,謝謝!請特別注意,本文涉及電影關鍵情節並洩漏結局,如未看過電影,不建議繼續閱讀。



曾獲毛姆獎及1998年布克獎(並數度獲提名)的英國作家伊恩麥克伊溫,其小說中大量的心理描寫對許多讀者來說雖硬得有點難以消化,但顯然相當受到電影創作者的青睞。例如他的二戰諜報小說《無辜者》(台灣有發行中譯本)就被【午夜牛郎】奧斯卡金獎大導演約翰史萊辛格改編成了【桃色控訴】;描述作家與瘋狂書迷之間愛欲角力的《愛無可忍》(台灣有發行中譯本)則由【新娘百分百】導演羅傑米契改編成了【紅氣球之戀】。其他如【小鬼當家】童星麥考利克金主演的兒童陰暗心理驚悚片【危險小天使】(這部電影把原著改編得面目全非),以及描述一對青春期姐弟在孤絕環境中逐漸產生幽微曖昧情慾的柏林影展得獎電影【水泥花園】,同樣著重描述駭人變態性格的背後,如何逐漸扭曲進而瘋狂的心理狀態。

被許多人譽為伊恩麥克伊溫代表作的【贖罪】,仍是一本深入描述角色內心情緒轉折的深度之作。很顯然它的電影版本,並不是一部合乎「傳統好萊塢想像」的愛情史詩電影。大概也因為這層原因,阻礙了這部偉大文學電影的奧斯卡之路。其實電影改編版本相當忠實於原著(同樣分成四個大段落),結尾的適度修改與言情成份的適量增添,讓蕩氣迴腸指數攀高許多,也難怪不少觀眾在戲院哭濕了手帕。
【贖罪】的故事並不容易用三言兩語說個明白,基本上就是一名小女孩白昂妮因為當年誤解了姊姊西西莉亞與家中女傭之子羅比的情事而做出了無法彌補的舉動,以致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救贖。雖然電影版【贖罪】在某些內在外在的細節上,明顯與約瑟夫羅西改編哈特利(L.P. Hartley)原著的【一段情】及安東尼明格拉改編麥可翁達傑原著的【英倫情人】做出呼應與連結,但【贖罪】其實更讓我想起了另外兩部英國文學經典電影。首先,【贖罪】的核心內容,同樣從一場決定性的錯誤指控,展開對真相與謊言,善意與贖罪的討論,讓我想起史詩巨匠大衛連改編EM佛斯特小說的遺作【印度之旅】。至於【贖罪】的外在手法,那充滿創意的大膽調度與視覺表現,讓我想起了1997年伊恩索夫利改編亨利詹姆斯代表作的【慾望之翼】。

【贖罪】沒有「史詩般」的長度(史詩電影往往把片長拉到一百五十分鐘以上,但【贖罪】片長只有兩小時),除了以一個五分鐘左右的一鏡到底來紀錄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畫面以外,也缺乏類似【搶救雷恩大兵】諾曼第登陸的大型戰亂場景或是如【英倫情人】那般浩瀚的淒美言情畫面。事實上,【贖罪】從伊恩麥克伊溫的原著到克里斯多福漢普頓的改編劇本再到喬萊特的導演調度,都處於一種極不妥協的凜冽氣氛。所有跳躍轉換的鏡頭與敘事觀點,所有在現實與過去,在假想與創造、回憶與紀錄中閃爍著的意識流吉光片羽,都緊緊扣住整部電影的母題──關於「主觀」真相與所謂「客觀」真實的相互辯證,以及坦誠表現善意的贖罪舉動的意圖與結果。

終其一生背負這個母題的白昂妮,自然是整部電影戲份最重的角色。編劇克里斯多福漢普頓大膽修改了電影版本的謝幕方式,讓年老的白昂妮以更直接的第一人稱方式,面對銀幕前的觀眾,自我質問「贖罪舉動」的意圖、必要性與價值何在。這個層面的冷靜抽離,讓作品在最後「轟」地拉出一個更深的層次。白昂妮本身所具備的作家身份,與她結合自身經歷及取材各方歷史資料試圖填補、重組、甚至假想、模擬寫成的作品(她的最後一本小說《贖罪》),為創作者與其作品之間拉出一道微妙的連結。弔詭,耐人尋味,卻誠懇,動人至極(這個層面的美妙對話免不了讓我想起【竊聽風暴】裡竊聽者與被竊聽者的雙向書寫)。

觀眾在銀幕上所看到的,關於電影前三部份(1935年的夏天,羅比的軍旅見聞,白昂妮的護士經歷)的【贖罪】,原來全是如今垂垂老矣的白昂妮書寫的成果。事實上,故事中心人物白昂妮的「贖罪」,電影版的【贖罪】,以及小說原著【贖罪】,抽離出來之後,不也象徵著不同創作者(故事裡的主人翁白昂妮,電影版編導,原著小說)各自的創作態度與成果?書寫這個動作,讓創作者、作品內容及觀眾三方有了交集。而相互對話中所產生的多重指涉,則透過銀幕上年老的白昂妮專注而真誠的自我解剖,以及充滿善意的情感釋放,對贖罪母題做出從道德以至美學上的複雜辯證(例如在第三部份中,白昂妮不忍戳破將死的法國士兵把她當成心上人的心思,就因而有其意義)。

克里斯多福漢普頓精簡的改編劇本,喬萊特豐富溫柔的鏡頭語言,以及英國國寶級女星凡妮莎蕾格烈芙畫龍點睛的精彩演出(事實上另兩位演出白昂妮幼年與青年的女星也相當出色),為電影的收場注入一道炙人的熱流。【贖罪】奠定了未滿四十歲的導演喬萊特的「作者地位」(敦克爾克大撤退的一鏡到底,戰地醫院裡的月光漫步,及男主人翁羅比與銀幕上的【霧港碼頭(Le Quai des Brumes)】對話,實在是大師手筆),也確立了該片在二十一世紀英國文學電影中的里程碑地位,更證明身材矮小的詹姆斯麥艾維(飾演羅比)取代裘德洛成為正宗英倫情人的首席接班者身份。


台長: Ryan
人氣(15,408)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英國電影特區 |
此分類下一篇:宛如天使的虛幻人生 --【逐愛天堂】
此分類上一篇:編織言情教主的戀愛夢 --【珍愛來臨】

如果矛盾是一種人性
最近也才看完這部片,說真的最讓我心動的一幕,是作者老年在鏡頭前自述寫這部小說的緣起,講到他姐姐以及羅比最後的下場。
畫面出現西西利亞無力的漂浮在水中,還有羅比死不瞑目的畫面。
對於戰爭以及謊言的殺傷力的控述,完全烘托出來了,更深層展現了人性當中的無奈。
2008-01-25 12:17:35
版主回應
我倒不太喜歡西漂浮在水中的畫面,嫌太言情了點。但我喜歡她躺在地下捷運站的樣子。
2008-01-25 22:01:04
阿佐
我好喜欢电影的结尾(这年头完美的电影结尾买少见少)
redgrave的一段话
让压抑两小时的情绪完全崩溃

mcavoy打扮起来会有突然很dashing的效果咧,帅!

开始读原著,但ian mcewan的东西真的很难专心看
2008-01-25 15:35:29
版主回應
我也覺得他的文字的確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進入狀況。
2008-01-25 22:01:56
文俠隱
經過
看過
想過
留過
2008-01-26 07:22:43
bunny
hmm..去看了覺得結局蠻有意思地
不過聽說還是看小說比較好玩,呼~
2008-01-28 08:26:35
路人
雖然&quot危險小天使&quot據說與原作相比被改得面目全非
但已經讓我覺得是麥考利剋金最認真的作品
這難道是說
原作更好看?
而且
好的劇本拯救演員這件事情 更被證實了?
2008-02-01 02:12:50
版主回應
我沒看過危險小天使原著,但我看過伊溫另一本同樣講兒童心理的彼得的白日夢,台灣有中譯本。我想,危險小天使真的是被拍得扁平而妖魔化了。
2008-02-01 16:31:48
胖胖
我因為在國外看的這個版本~好多不太懂的對話~好在看了您的敘述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另外我還覺得自己把這麼有深度的作品~太簡單的看待了~我想請較一下~您有一段敘述~對贖罪母題做出從道德以至美學上的複雜辯證~我對這段不是很理解~可不可請您多談談呢~
2008-04-29 20:54:56
版主回應
很抱歉這種修辭上的表達文字,我也不知該如何再去「細部」地解釋。總之我就是指,電影的改編劇本,很精緻地以「贖罪」這個母題做出繁複的討論。不但牽扯到道德人性層次,更高明的是,透過主角的作家身份,她以「寫作」(創作)進行自己的贖罪,成了一種後設的美學層次,與人性道德這個層次相互牽扯碰撞。極不尋常。
2008-04-29 21:36:20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