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2 04:12:24| 人氣2,61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Love, in the Age of Innocence(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製文學時代劇,幾乎是BBC、ITV的黃金招牌。在考究的美術衣著布景背後,要如何傳遞出原著中糾結複雜的人性描述,以免讓用心的影像淪為空洞華麗的壁紙,應該是一大學問。

有些喜歡在收場時回憶裡最美好的片刻瞬間凝結,強力播放,利用時空轉換後的滄海桑田來強調往日餘情的悵然。許鞍華的《半生緣》、瑪琳歌里斯的《達洛葳夫人》到改編自亨利詹姆斯作品的《慾望之翼》The Wings of Dove,都有著讓我印象深刻的謝幕式。好幾部我鍾愛的電影不約而同皆以「多年後」的「釋懷」來作結。曾經痛心疾首、曾經苦不堪言、曾經肝腸寸斷、曾經…都在最苦難的歷練沈澱後,昇華成一份笑看人生的釋然。

我在《佛賽情史》的最後,索恩步出艾琳居所後臉上掩不住的輕盈愉悅中,找到了有如《純真年代》當年所帶給我的,同樣的激動情緒。那個午後,紐蘭終究還是決定不上樓去探望老情人伊蓮,只因他藉口自己是「老派人」。伊蓮在他記憶中,永遠是當年在河堤畔望著渡輪的窈窕模樣。

接下來就來聊聊亨利詹姆斯和他的摯友伊狄絲華頓的作品改編的幾部電影吧。


˙亨利詹姆斯 ~《伴我一世情》《慾望之翼》《金色情挑》
我初識亨利詹姆斯是1998台灣上映的古裝電影《慾望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無論是長篇作品如《鴿之翼》、《仕女圖》或《金缽》,或是亨利詹姆斯中短篇小說集(桂冠出版)裡的《黛西米勒》,歐洲人(舊勢力的凋零世故)總是對抗著美國人(純真)。聖潔善良的黛西、富家女米莉 (據說原型來自亨利詹姆斯純真早逝的表妹)或伊莎貝兒,原來都是亨利詹姆斯建構的純真世界裡的典型代表!美國籍的亨利詹姆斯晚年長居英倫,他的作品對於歐洲世故文化與美國新興文明間的衝撞有極度尖銳的觀察,這也因此成為他系列文學小說中的國際主題——歐洲象徵的腐化世故VS美國所代表的純真。令人讚嘆的是,這並不全然是非黑及白的善惡二元論,亨利詹姆斯以他小說中愛情事件為起點,帶著悲憫觀點觀看「不得不世故」的歐洲的苦楚,同時也挖掘出看似純潔的新美國表面上全然善意的背後,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反噬。

《伴我一世情》因為導演珍康萍過度創意改編,國際主題也不是很明顯而讓許多書迷不高興。但換個角度想,珍康萍特有的獨立女性特質讓本片顯得現代感十足。只可惜了原著中相當重要的摯愛~伊莎貝兒的表哥一角戲份大減,讓最後的生離死別硬是少了些力道!

《金色情挑》The Golden Bowl對詹姆斯艾佛利而言,應該算是一場夢魘,既與出資發行商搞得很不愉快,片子參展坎城也未獲青睞。這部片也許離近來雄風銳減的艾佛利最好的成績還有一段距離,但也許是我曾造訪過作為劇中主要場景的伯利豪宅及片中被偷情男女當作藉口的Gloucester大教堂,所以私心偏好這部作品。

扯個題外話,尼克諾帝片中的豪宅(影迷應該會對他們家樓梯旁華麗的壁畫印象深刻)其實是位於英國中東部林肯郡史丹佛郊區的伯利大宅。該宅邸重點美景如天界廳、地獄梯等理所當然都入了鏡。該宅擁有者是一名貴族,也是英國障礙賽國手,曾得過奧運金牌,《火戰車》四男角之一的金髮貴族一角就是以他為模特兒發展出來的。

《金色情挑》裡國際主題依舊,卻灌注了更多的同情在片中略偏負面形像的鄔瑪舒曼(鄔瑪的演出絕對是奧斯卡級的)身上,讓一個女人企圖在封建社會中追求自我的掙扎更顯動人。相較以往對美國純真的嚮往,本作無疑邁入更高層次的新境界,進一步探討純真可能因為反噬而引發的無限可怖…。恰似伊狄絲華頓的《純真年代》所透露的:看似純真者,殺傷力往往更強。其他角色在片中也都得到了發揮(我很不欣賞的凱特貝琴賽在片中恰如其份的演出,讓我決定重新評價她的銀幕表現),不似《慾望之翼》因為過份聚焦在主人翁身上而犧牲了米莉這個白鴿天使的細膩描述。


˙伊狄絲華頓 ~《純真年代》《歡笑盈屋》
伊狄絲華頓在她得普利茲文學獎的作品《純真年代》(我承認,這是我唯一讀過的華頓夫人作品)藉著伊蓮與梅這對表姊妹的個性塑造,提出創作者個人對於「純真」這個字眼的詮釋。1994年,馬蒂把《純真年代》影像化,令人屏息的除了富麗堂皇的服裝布景、艾默伯恩斯坦古意盎然的大編制交響樂以及攝影大家麥可波荷斯的華麗鏡頭,最成功的其實還是馬蒂對於角色內心詳細的刻畫。找來老牌影后珍妮華德為《純真年代》念旁白,塑造出一股舊日說書的時空情懷。馬蒂把過去執導黑幫電影的恢弘氣魄柔化為綺旎情長,凌厲的剪接技巧與拿手的大場面氣勢在《純真年代》裡成為主要角色內心囈語的最佳註腳。再三使用溶鏡讓畫面華麗脆弱得彷彿只要一盆水,幻象即失。利用電腦特效作出來的河堤觀船一景,則是無比經典的以景塑情。

《純真年代》的故事始於南北戰爭甫結束不久的紐約上流社會,終於本世紀初各類思潮、文化遞嬗之交的1905年《純真年代》的苦命女主角伊蓮為了成全愛人的幸福,從此半世紀孤家寡人地待在巴黎老死。觀眾或讀者也許曾經納悶,假如她當時決心留在紐約,即使聲名狼籍也在所不惜,後果會是如何呢?另外就是,在亨利詹姆斯的《仕女圖》最後,高貴的伊莎貝爾為了保護繼女兒而重返黑暗歐洲,假如她選擇過自己的生活會怎樣?假如沒了那筆遺產,她還能夠依隨她自己的自由意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歡笑盈屋》彷彿是上列問號的解答,彷彿是亨利詹姆斯與伊狄絲華頓系列作品的結論,故事設定在1905-1907年的紐約,女主角莉莉巴特是一個擁有美貌卻總是「doing the RIGHT thing at the WRONG time」的人物。莉莉由富有的未婚老姑媽撫養長大,紐約上流社交圈裡參加不完的茶會、宴會是她生活的全部。許多人都認為她是生來結婚的,莉莉也懷抱著信念想嫁給一個她深愛的,又很富有的好老公。眾多追求者裡,她唯一看得上眼的是收入中上的小律師勞倫斯,而這位勞倫斯顯然不認為莉莉看得上自己,於是只在她身旁擔任「長腿叔叔」的角色。說到這裡,像不像《仕女圖》裡伊莎貝爾與她那溫柔表哥的翻版?相較於伊莎貝爾的後知後覺,莉莉很早就察覺了心底愛意,但抱著一定撿得到更大顆的石頭的貪婪心理,這對冤家在幾番調情之後,竟然決意繼續ㄍ一ㄥ下去。

《歡笑盈屋》可能是老寫有錢人加愛情生活的伊狄絲華頓作品中最面對「現實」最不畏悲苦,把經濟問題談得最深刻的一部。莉莉欠了一筆賭債,深怕會破壞社交女王名聲而尋求協助,沒想到差點成為某富家老爺的禁臠,幸好莉莉本著這系列小說中女人所保有的「Dignity」而拒絕出賣自己的靈魂。然而,這卻無法避免她從此淪為金錢的奴隸,終日為債務奔波。莉莉的社交地位因賭債事件而萬劫不復,她曾寄望瀕死的老姑媽會留給她大筆遺產,但是另一位溫柔、善解人意的表妹(幾乎就是《純真年代》裡梅的翻版)才是遺囑裡的最後贏家。更悲慘的是,姑媽死後她連安身之處都沒了,甚至還遭另一位淫亂的社交女王設計以致眾叛親離。

觀看莉莉的掙扎,我們應該先假想自己穿著緊身馬甲,穿梭在一百年前上流社交圈,宴會裡你來我往的社交寒暄掩藏的卻是牙尖嘴利的虛情假愛,該怎麼作自己,保有自己的尊嚴?這已不單是金錢的問題。為了債務,莉莉曾經決心下嫁過去遭自己嫌棄的追求者之一,但是當一切已成幻影,當她終於淪為自己向來所瞧不起的「勞動階級」(Working Class),當她為求溫飽去擔任有錢人家的家庭秘書還遭主人嫌她名聲不佳,當她放下身段作女紅卻被老闆娘嫌笨手笨腳,曾經神采奕奕的莉莉終於如同《美麗羅賽塔》中的羅賽塔般,被現實打敗。她唯一擁有的,只剩下她的尊嚴……。

長話短說這部一百四十分鐘片長的電影,似乎不是什麼有趣的舉動。英國導演泰倫斯戴維斯以《遠方的聲音》及《長日已盡》等帶著自傳色彩的英倫成長三部曲奠定大師地位(年代發行過他1992年的作品《霓虹寶典》VCD,由珍娜羅蘭紫主演),這回雖然是題材大相逕庭的時代劇,戴維斯還是保有他過去作品中寧靜、陰森的詩意。如果說馬蒂的《純真年代》是活潑地(影像技巧上、敘事上)重現上個世紀末紐約上流社會的沈重呼吸,把《純真年代》和秀拉畫作成功結合,甚至以電腦動畫重現十九世紀末華麗逼人的嘆息,那戴維斯無疑低調許多。當然戴維斯是影像經營能手的事實無庸置疑(本片開場、收場近乎凝結的詩意實在印象深刻),但他並沒有師法馬蒂的豔光四射,他把《歡笑盈屋》當成一幅低調、寫實的俯瞰圖。 戴維斯不似艾默伯恩斯坦以好萊塢黃金片場時期愛用的舊式大編制交響樂營造史詩感,《歡》片中的音樂是妝點性質的,僅在關鍵場景做為工具性應用。

飾演莉莉的姬蓮安德森是這部電影的奇蹟。以她不算豔麗(略嫌巨大的身形)的外貌要詮釋莉莉,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她驚人的能量說服了我,姬蓮可以是那位看似嬌蠻、一心想嫁個有錢人、不甘平凡的生活的膚淺莉莉;也說服了我,她徹徹底底是那位單純得不可置信,以為別人是誠心不求回報幫助她的善良莉莉;更讓我相信的是,她就是那位至死也要維護自己的尊嚴,逐漸清楚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後還能主宰的是什麼的莉莉。比較可惜的是,飾演勞倫斯的艾瑞克史托茲的演出缺乏一份旗鼓相當的氣勢(就如同珍康萍的《伴我一世情》把苦命表哥的戲份、詮釋都刪減得讓人惋惜一樣),導致勞倫斯此角沒激發出刻骨銘心的馥郁濃度。如果和《純真年代》相較,也許正是因為以紐蘭(有咱們偉大的丹尼爾戴路易斯)的角度來看整樁愛情事件,才得以讓男角有糾結複雜的天人交戰吧。配角部份則以羅拉琳妮飾演的淫邪貴婦較有發揮,其他如純真表妹(美麗的坎城影后Jodhi May)等角色因戲份關係,描述稍嫌浮光掠影(還是不如《純真年代》對人性的深厚關照,對角色的心存悲憫)。

《歡笑盈屋》由已關門大吉的英國第四頻道電影製片部門(FilmFour)製作,姬蓮安德森因本片的精彩演出而獲頒2000年英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演員獎。

台長: Ryan
人氣(2,61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英國電影特區 |
此分類下一篇:麥克李的天使
此分類上一篇:Love,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I)
TOP
詳全文